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3-11-04 19:45:58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茫崖市翡翠湖水上雅丹地貌,岩层由砂砾岩、粉砂岩、泥质粉石岩等组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下图示意翡翠湖水上雅丹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翡翠湖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为( )
A.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被水浸泡
B.风化侵蚀—被水浸泡—流水沉积—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被水浸泡—流水沉积
D.风化侵蚀—流水沉积—地壳抬升—被水浸泡
2、推测近年来翡翠湖水上雅丹,将会( )
A.发育停滞 B.完全消失 C.总面积缩小 D.总面积大增
云南省石屏县的老旭甸村(23.5°N,102.4°E),是一个全部用石头砌成的村庄,因其墙体用的石块内部有海洋生物化石、表面有大量植物枝叶化石而走红网络,被称为“化石村”。下图为老旭甸村周边地质剖面简图和村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老旭甸村房屋建设的主要石材最可能为( )
A.侵入型岩浆岩 B.断裂带变质岩 C.寒武纪泥岩 D.晚泥盆纪石灰岩
4、研究发现,图示侵入体及其附近岩层中几乎不含有化石,主要是由于( )
A.沉积环境稳定 B.受高温高压影响 C.覆盖岩层断裂 D.受人类活动干扰
热盐环流,又称“大洋传送带”,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它对欧洲气候有深远的影响。下图为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形成过程中( )
A.东北信风是其主要动力 B.受盛行西风驱动向北流
C.随纬度升高,密度降低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南流
6、热盐环流促使欧洲气候变得( )
A.冷干 B.暖干 C.暖湿 D.冷湿
湿地是介于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交错地带,水分输入—输出的动态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发育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汾河入黄口湿地是由汾河入黄段和黄河干流交汇形成的自然冲积湿地,湿地地势平缓,东西宽1.4~3km,南北长约4km,下图示意5月汾河入黄口湿地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月汾河入黄口湿地处于( )
A.枯水期 B.丰水期 C.汛末期 D.旱涝交替期
8、该时期对汾河补给贡献最大的水体是( )
A.大气降水 B.湿地地表水 C.黄河水 D.流域地下水
科特迪瓦地势起伏较大,北部为高原地带,中部为平原地区,南部为山丘地带。阿比让年平均气温约27℃,是科特迪瓦的最大城市。下图示意阿比让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7月,阿比让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与阿比让相比,科霍戈( )
A.干旱时间较长 B.旱雨季不明显 C.昼夜温差较小 D.全年炎热潮湿
11、影响阿比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大气环流 C.海陆热力性质 D.植被覆盖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绘制了一幅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地球公转到①时,23°26′N正午立杆无影,到③时,23°26′S正午立杆无影,虚线为回归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①④所对应的节气分别是( )
A.春分、寒露 B.夏至、春分 C.秋分、冬至 D.冬至、立夏
1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上海浦东陆家嘴世纪广场摆放着大型城市雕塑——“世纪之光”。它使用不锈钢管构成错综复杂的网架结构,让这座高达20m的金属雕塑耸立在大道中央,雄伟大气、通透灵秀。它是一座古老又现代的赤道式日晷(如图,拍照者面向东南方),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当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时,晷盘(正面、背面)上的刻度是等分的,晷针尖端指向北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赤道式日晷盘面( )
A.椭圆造型叠加穿刺长针,体现古代城市的海派文化
B.椭圆造型叠加长针支架可以稳固雕塑避免盘面滚动
C.椭圆长半轴使得晷针与地面夹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D.椭圆长半轴使得晷面与地面夹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15、当该地赤道式日晷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背面时,该地应处于( )
A.春分→秋分 B.夏至→冬至 C.冬至→夏至 D.秋分→春分
16、据图中太阳方位可推断( )
A.此刻夕阳西下,晷影渐长 B.该日上海昼短夜长
C.后一天上海昼变长、夜变短 D.前一天中午晷针影子更短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我国的秋台风一般是指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其移动路径偏南,9月形成超强台风的次数较多。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2022年11月3日,台风“尼格”在广东珠海登陆,成为1993年以来首个在11月登陆广东的台风,但很快消散。下图示意台风“尼格”的部分移动路径。
(1)分析与影响我国的夏台风相比,9月秋台风一般势力更强的原因。
(2)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试说明理由。
(3)分析台风“尼格”形成后快速消散的形成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侵蚀发生改变,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当地计划在右图黄河蛇曲河段新建一个村落,应选择在该河段的哪一侧(甲处或乙处) 并分析其选择的合理性。
(3)分析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都为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海拔在300~400m,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m。这个高度在一般山地还不会导致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但在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形特征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环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丹霞地貌的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重要原因是山顶的干旱性导致山顶产生“干岛效应”,沟谷产生“热岛十湿岛效应”。沟谷中常见树木板状根、茎花现象和绞杀现象,被称为“沟谷雨林”。下列左图示意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右图示意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
(1)分析图中山顶植被分布差异的成因。
(2)丹霞地貌沟谷产出“热岛十湿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通过分析“沟谷雨林”植物的特征,说明沟谷雨林板状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先流水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层出露地表;沉积岩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最后水流入雅丹地区,雅丹地貌浸泡在水中,形成水上雅丹。故A选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图示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在长期被水浸泡状态下,经过波浪不断侵蚀,逐渐坍塌,使得近年来水上雅丹总面积缩小。故C选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老旭甸村房屋建设的石块内部有海洋生物化石,侵入岩是岩浆岩,侵入岩、变质岩均不含有化石;寒武纪泥岩距离老旭甸村太远,运输不便,老旭甸村房屋建设的石材取自寒武纪泥岩的可能性不大,且寒武纪植物主要是藻类,没有枝叶;石灰岩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石灰岩内部可能存在海洋生物化石,晚泥盆纪属于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岩石表面可能有大量植物枝叶化石。故D选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侵入体为从地球内部沿岩层薄弱处上涌的岩浆,侵入体形成岩浆岩,其附近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受高温高压的岩浆活动影响,生物化石难以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形成、保留。故B选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热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东北信风不是其主要动力,A错误。受盛行西风驱动北大西洋暖流向北流,热盐环流也向北流,因此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形成过程中受盛行西风驱动向北流,B正确。随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密度上升,C错误。北大西洋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流,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热盐环流可以将低纬度热量带到高纬度,促使欧洲气候变得暖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该月份为5月,黄河流域降水稀少,气温升温又较快,蒸发旺盛,汾河湿地处于枯水期,A正确;丰水期、汛期,黄河水、汾河水补给湿地,由此图可知此时湿地水补给黄河水,BC错误;该地区湿地根本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而该月份为该地区的早季,不可能为旱涝交替,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时期汾河流域降水量较少,但汾河径流量较大,说明汾河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不是大气降水,A错误;由图可知湿地地表水主要补给量到黄河流域,B错误;由图可知此时黄河与汾河河面水位相同,黄河补给汾河水量较小,C错误;由图可知,此时汾河流域的地下水流向汾河,说明此时地下水主要补给汾河,D正确。故选D。
9、答案:D
解析: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进而形成西南季风。故D选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阿比让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而科霍戈深居内陆,纬度较高,昼夜温差较大,为热带草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旱季炎热干燥,湿季高温多雨。故A选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地势低洼,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小,难以形成地形雨;阿比让位于赤道附近,气流对流旺盛,多对流雨,同时东南信风带北移形成的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大量降水;当地气候主要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小;植被覆盖对当地降水的影响极其有限。故B选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①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③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为1月初,最接近冬至日,结合上题可知,③为冬至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现代晷盘的形状与古代当地城市地域文化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也不是为了稳固,实际上这样布局能节省一定材料;晷面与地面夹角为纬度的余角;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晷晷针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高度(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故C选项正确。
15、答案:D
解析: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地球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该地赤道式日晷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正面;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地球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该地赤道式日晷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背面。故D选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北半球赤道式日晷晷针尖端指向正北方,由图可知,太阳在东面地平线上,应该是日出不久;再由太阳照射日晷晷盘背面可知,为冬半年,所以上海昼短夜长;虽然在冬半年,但无法判定直射点南北移动方向。故B选项正确。
17、答案:(1)登陆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夏季到秋季过渡时期(8月到9月)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到赤道附近,西北太平洋水温偏高,有利于台风生成和台风中心能量增强;夏季过渡到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势力较弱的北方冷空气南下会增大气压梯度,使台风风速加大,势力增强。
(2)秋台风登陆位置偏南,秋季正值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的成熟期.影响农作物收获;秋台风势力较强,带来较多的狂风暴雨,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3)台风“尼格”形成时间晚(11月),海水温度较低.台风势力较弱;台风“尼格”向较高纬度移动时,高温、高湿气流难以维持,其势力被削弱;受北方南下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台风势力减弱;台风“尼格”登陆后,地表摩擦力增大,风力减弱,进一步加快了消散的速度。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夏秋台风较多,其中,九月秋台风一般势力更强,主要原因在于登陆我国的台风大多发育于西北太平洋洋面之上,从夏季到秋季的过渡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到赤道,此时,西北太平洋地区水温较高,气压较低,水汽垂直运动较为明显,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台风中心能量的积攒;同时,夏季过渡到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与海洋之间的气压梯度,使得台风风速增大,势力增强。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原因在于,秋台风势力较强,能够带来海洋上较多的水汽,带来狂风暴雨,导致农作物受其影响较为明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且秋台风登陆位置较为偏南,而秋季正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成熟时期,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更大。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尼格台风形成之后很快消散,主要原因在于尼格台风形成于11月份,此时海水表层气温较低,台风势力较弱;尼格台风在向北移动过程中,难以维持高温度,高湿度的条件,其势力被削弱;同时,11月份,北方冷空气逐渐南下,使得该地区气温下降,台风势力减弱;台风登陆陆地,陆地表面摩擦力较大,导致台风速度进一步削弱,加快了其消散的速度。
18、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在古平面时期),该地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地壳持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或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峡谷河岸基岩较硬,保持了原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
(2)甲处(凸岸一侧)。合理性:甲处位于河曲凸岸,以沉积作用主,地形较平坦,居住环境安全,利于村落建设和发展;甲处附近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耕作;甲处较乙处海拔略高,不易受洪水侵袭。
(3)蛇曲弯曲度逐渐加大,蛇曲颈部越来越窄,最后被冲断形成新河道(河流截弯取直),原来的蛇曲河段被废弃,形成牛轭湖,直至牛轭湖被填塞成为冲积平原一部分。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曲是近似环形的、形如蛇形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向河道侧面侵蚀,形成蛇曲;然后随着地壳持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增快发生下切侵蚀,而峡谷地区基岩较硬,导致该地区地貌改变较小,保持了原有的原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
(2)根据所学知识,河曲地区一侧侵蚀一侧堆积,河流凸岸(图中甲)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安置聚落;同时甲处海拔较高,可以更好的避免洪水侵袭,适宜修建村落。
(3)根据所学知识,河流侵蚀时间较长,侵蚀强度越来越强,蛇曲弯曲度会逐渐增加,蛇曲颈部会越来越窄,随着侵蚀能力的增强,最后被冲断形成新的河道,河流被截弯取直,原来的蛇曲河段被废弃,形成牛轭湖,随着流水作用增强,大量泥沙沉积,牛轭湖被填塞形成冲积平原。
19、答案:(1)山顶的中心部位较平缓,土层有一定厚度,土壤保水条件相对较好,可生长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边缘部位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长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2)丹霞地貌沟谷地区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沟谷产生“热岛效应”;沟谷地区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同时沟谷地区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加上光照较弱,所以蒸发少,水分充足,导致沟谷产生“湿岛效应”。
(3)沟谷中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含量少,板状根可以保证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热带雨林气候湿润、树木高大,板状根可以起到支撑高大植物体的作用。
解析:(1)依据图示信息,山顶由于地势相对起伏小,土层厚,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好,因而高处分布着阔叶林和针叶林;周围分布着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原因是周围坡度较中间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保水保土能力弱,土层薄。
(2)丹霞地貌沟谷地区,中间低四周高,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沟谷产生“热岛效应”;沟谷地区地势低,水系呈向心状,地表径流汇集,同时沟谷地区地形封闭,不利于空气流通,空气流动性差,加上由于地势较低,光照较弱,所以蒸发少,土壤中水分充足,导致沟谷产生“湿岛效应”。
(3)由上题可知沟谷有湿岛效应,沟谷中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空气含量少,板状根实质上是一种气根,可以保证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热带雨林气候湿润、树木高大,板状根可以增加树木的稳定性,起到支撑高大植物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