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含解析)
2024-01-15 18:52:57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升华
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2. 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是( )
A. 晶莹的露珠
B. 林立的冰川
C. 变小的干冰
D. 洁白的雾凇
3.(2020·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 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知识点2 凝华
5、 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
6.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7.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能力提升练]
9.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0.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1.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3.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高频考题实战练]
15.(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屋顶的霜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树枝上的雾凇 D.水面上的冰
16.(2021·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烘干湿手 B.哈出白气
C.霜打枝头 D.湖面结冰
17.(2021·山西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8.(2021·江苏中考真题)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
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升华
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地面上的水消失是发生了汽化,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
C.樟脑变小过程是由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的过程是吸热的过程,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下雪不冷化雪冷,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是( )
A. 晶莹的露珠
B. 林立的冰川
C. 变小的干冰
D. 洁白的雾凇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川是水凝固形成,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变小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 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答案】C
【解析】
A、“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吸热,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B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性质,故C正确;
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室温不会降低,故D错误。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物质从固态到气态,是升华现象。
知识点2 凝华
5、 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
【答案】D
【解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雾和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应选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6.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答案】D
【解析】 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玻璃窗上的“雾”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错;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D正确;应选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7.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答案】D
【解析】冬季,室内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室内玻璃窗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还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都会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能力提升练]
9.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0.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C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A不符合题意;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B不符合题意;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1.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扩散;凝华;放出
【解析】 所谓的窜味,是这种食物中有另一种食物的味道,这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组成这种食物的部分分子会运动到了另一种食物中而造成食物“窜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考点:扩散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4.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
分析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来设计实验.可以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解答 答:
(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频考题实战练]
15.(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屋顶的霜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树枝上的雾凇 D.水面上的冰
【答案】D
【详解】
A.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B.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C.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D.水面上的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选项D和ABC形成原因不同。
故选D。
16.(2021·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烘干湿手 B.哈出白气
C.霜打枝头 D.湖面结冰
【答案】C
【详解】
A.烘干湿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是汽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哈出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故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湖面结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1·山西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详解】
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8.(2021·江苏中考真题)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
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