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版)
2024-09-14 17:38:0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内容名称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课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 40min
选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本节课标的内容要求是: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 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本条要求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 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大气的热源,以及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在大气受热过程中 出现的“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因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 大气热力环流是理解大气运动需要的基本原理。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 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 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也可借助一些模拟实验。本条要求强调对大气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落脚点 是学生能否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运用。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原理可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一日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 后2点、气温随海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温室大棚等。
二、教材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对该内容 的考查力度较大,主要从基本原理、实践应用等方向命题。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级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兴趣,对当前学习的知识掌握较好,逐步养成了一定 的地理思维,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知识储备层面看,基础知识储备不充分,未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 系;从能力素养方面来看,综合分析思维和逻辑组织能力不足;从素养导向和价值引领方面来看,地理学科 核心素养尚未养成,家国情怀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理念
采用视频导入大气的受热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人地之间的联系。通过自主学习的方 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习,。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共享者, 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与实践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和 维持学习者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五、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够动手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3.通过示意图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的主要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 1.大气的主要运动形式
七、教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
八、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主题 观看《闯关东》视频,主人公朱开山在夜晚带领工人在田间地 头点燃柴草,释放烟雾。影片大致是什么季节 这种行为的目 的是什么 他运用的什么地理原理 以情境对应问题 增强课堂的情境
课堂导入 【讲授】通过观看《闯关东》电视剧节选片段,让学生思考, 为何主人公在当时要点燃柴草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 要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书】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阅读 课本探究活 动,视频导入切 入本节课的主 题,认真思考问 题。 视频导 入,直观清晰, 能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 力,二是能增 强师生互动。
引出课标要 求和学习目 标 【讲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大屏幕上显示的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学生】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 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够动手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3.通过示意图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齐声朗读 本节课的课标 要求和学习目 标。 目标的明确能 够使学生学习 更加具有针对 性,条理性。
承转过渡 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本P34-38页相关 内容,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讲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了低于冷空气 对庄稼造成的危害,富有智慧的中国农民在冷空气来之前采用 点燃柴草的方式对抗冷空气,那太阳是如何使地球升温的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 运动。
【承转过渡】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 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太阳辐射要想到达地面,需要经 理什么过程呢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一起来学习一 下大气的受热过程。 紧跟教师 思路,思考问题 并回答,太阳辐 射到达地面的 过程,做好相应 重点的笔记和 勾画。 通过直观 的图片能够让 学生看到散射 的现象。 通过学生 独立思考并回 答教师问题, 师生互动增强 体现学生主体 地位。 提高学生 的观察地理事 物的能力。
(
地面反射
) (
大气反射和散射
)太阳辐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大气吸收 图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
【合作探究1】太阳辐射是如何到达地面的 【学生】略 【教师总结】太阳辐射要想到达地面,首先得经过大气层,在 经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中含有水汽,二氧化碳和杂质等物质 有一部分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层吸收,一部分会被散射,一部分 会被反射,剩余的太阳辐射会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我们将这 个过程称之为太阳暖大地。 【追问】散射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现象呢 吸收作用主要包含
什么方面
【教师总结】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合作探究2】地面升温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呢
(
太阳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
大气上界
反射
辐
射
选择性吸收
政
散射
收
大
逆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 合作探 究,深入理解大 气的受热过 程,做好相应重 点的笔记和勾 画。 通过合作 探究,师生互 动增强体现学 生主体地位, 内容讲授与提 问思考相结 合,使学生能 够更直观理解 知识点,发挥 同学们的主观 能动性,培养 学生从文字和 图片中获取知 识的能力。
【学生】略
(
短波辐射
)大气层 地球表面
【教师总结】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也会向外释放能量,并且由 于波长的特性,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而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 化碳等气体的特性就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一小部分地面辐 射散逸到了外太空。这个过程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所以称之 为大地暖大气。 【合作探究3】大气升温后又会怎么样呢
(
长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
吸收
射向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
太阳辐射
太
阳
辐
射
短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辐
射
大气辐射
气
大
)
【 学生略 】 【教师总结】大气升温后, 一部分大气辐射会散逸到外太空, 但大部分的大气辐射会返还给大地。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大气还 大地。我们又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追问】利用这个原理解释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
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
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
) 知识拓 展,使学生将所 学和日常生活 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 地理实践力。
【合作探究4】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 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 富的原因。
(
单位:
kW
·
hm
) (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
【学生】略 【教师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 阳能丰富。 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多云雾,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合作探究5】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 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学生】略
【教师总结】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玻璃(塑料)到达室内地面,地 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 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塑料)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 量保留在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 了保温效果。 【合作探究6】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 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紧跟真 题,贴合课表要 求
【学生】略
【教师总结】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 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 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 【 习 题 】 (2022 · 1月浙江选考)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 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 完成1~2题。
(
大
气
散
射
辐
射 (
卡
/
厘
米
·
分
)
0.8-
——晴天
0.6-
---阴天
0.4-
0.2
0
.
4
6
8
1
0 1 2 1
4 1 6 1
8
2
0
(
北 京
时 间
)
)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小结 咱们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讲到这里,本节课的内容还是很有 体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在自己的头脑中梳理知识 点.最后,希望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明白,人与自然只有 和谐共生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同学在头脑中 回忆和梳理本 节课知识,形成 结构框架,同时 梳理人地协调 观。 引导学生关注 自然环境与人 类社会的密切 关系和发展联 系,培养地理 核心素养,落 实人地发展观
板书设计 (
太阳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反射
选择性吸收
散射
0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