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分子动理论(一)(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3-10-22 16:15:45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醒: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免费下载二次校对Word文档。
课题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一)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2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布朗运动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培养失败不言弃的精神 (2)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2)气体为什么易压缩?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0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讲解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师】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子动理论又称分子运动论,其主要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生】聆听、理解 【教师】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分子运动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例如,水分子的直径是,氢分子的直径是,钨原子的直径是。的水中含有个水分子,的空气中大约有个空气分子,由此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阿伏伽德罗常数 知识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 【教师】讲解阿伏伽德罗常数 1摩尔(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叫作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表示,且。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1)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可求出分子质量,方程式为 其中,为物质的摩尔体积,为物质的密度。 (2)已知物质的量(摩尔数)n,可求出物质所含分子的数目N,方程式为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教师】讲解例题 【例6-1】已知空气的摩尔质量为。 (1)求空气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质量。 (2)成年人做一次深呼吸约吸入的空气,则做一次深呼吸所吸入的空气质量是多少?所吸入的气体分子数量是多少?(按标准状况估算)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二)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如图6-3所示,在一根长玻璃管中先注入50 mL水,再缓缓注入50 mL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也就是说液体的体积变小了。即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图6-3 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三)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气体、液体和固体均可发生扩散现象。 (1)气体扩散现象。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倒放在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上方,取掉两瓶之间的玻璃片后,处于上方的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的颜色逐渐变深,处于下方的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的颜色逐渐变浅。过一会儿,两瓶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由此可知,气体间存在扩散现象。 (2)液体扩散现象。将硫酸铜溶液滴入等体积的水中。开始时,硫酸铜溶液与水之间有明显的界线;10日后,玻璃瓶中的蓝色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空间;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水基本混合,两种溶液之间已经没有了界线。由此可知,液体间存在扩散现象。 (3)固体扩散现象。铅块和金块叠放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渗入对方约1 mm。将煤长期堆放在墙角,墙角会变黑,用扫帚扫也扫不干净。由此可知,固体间存在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均能发生,且在同一温度下,气体扩散得最快,扩散现象最明显;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有很多应用。 2.布朗运动 知识点 布朗运动 【教师】介绍布朗运动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于是人们把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的小微粒悬浮在水中时,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分子对悬浮微粒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这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固体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液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性就越强,布朗运动也就越激烈。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课堂问答】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可看到尘埃在空中飘浮,尘埃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吗? (2)将观察布朗运动的装置由实验室移到运动的电梯上,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会不会更明显?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无论是会收缩的液膜实验,还是能吊起灯的铅柱实验,都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课堂互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分子间既然存在引力,为什么不能将打碎的玻璃吸引在一起?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2.分子间存在斥力 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当它们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抗外界对其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3.分子间的距离和作用力的关系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就像用弹簧连在一起的小球,如图6-9所示。其中,表示弹簧的原长,l表示弹簧受力时的长度,F表示弹簧的弹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其分子力模型如图6-9(a)所示,即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所受弹簧的作用力为零。 (2)当时,分子间作用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其分子力模型如图6-9(b)所示,即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向外,远离弹簧的平衡位置。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当时,分子间作用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其分子力模型如图6-9(c)所示,即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小球所受弹簧的弹力向里,指向弹簧的平衡位置。固体很难被拉断、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a) (b) (c) 图6-9 分子力模型 (4)当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得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没有相互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画出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象,如图6-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均随分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存在一个平衡距离,在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合力为零。的数量级为。 图6-10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 【学生】聆听、理解、整理笔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从基本观点的五句话中逐一理解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布朗运动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对吗? (3)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分子的运动对吗? (4)固体微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显著对吗? (5)大风天看到的风沙弥漫、尘土飞扬就是布朗运动对吗?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布朗运动等知识,重点是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6-1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物理学中分子运动学的第一节,通过第一节课的介绍,学生对分子运动有了初步的掌握,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铺垫作用,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认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