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理综试题( 无答案)
2023-11-06 14:11:5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
c
田
) (
:
)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
高二理综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注意:1.答题前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等信息。
2.请按照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3.试卷整洁,字迹清晰。
一 、单选题(每题5分,共150分)
1.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相距为1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1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
变为( )
A. B.F C.2F D.4F
2..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 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 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 Q 、Q,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 )
A.沿虚线d 切开,A 带负电,B 带正电,且Q>Q
B.只有沿虚线 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Q
C.沿虚线a 切开, A带正电, B带负电,且 Q<0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 带正电, B带负电,而Q 、0,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无关
3.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示意图,由图可知( )
A.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B.一个负电荷在A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
C.一个正电荷可以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电场线从 A 运动到C
D. 一个负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4.关于电场强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同,所以任何电荷在其中受力都相同
1B.对于库仓定律表达式 ,式子中是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处的场强大小
c.电场强度公表明,电场强度的大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 q成反比,若 q 减半,则该处的电场强度
变为原来的2倍
D. 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检验电荷的正负有关
5.如图甲所示直线是一条电场线,A、B 是该线上的两点。 一正电荷由A 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
B, 运动过程中的 v-t 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B两点的加速度相比一定是a >ag
B.A 、B两点的电势相比一定是Q >Q。
C.A 、B两点的场强大小相比一定是E
(
乙
) (
甲
)D. 该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大小相比一定是Ep>Ep
6.如图所示是描述甲、乙两个点电荷电场的部分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B. 甲的电荷量等于乙的电荷量
C.除无穷远处之外,在甲乙连线上仅有一处电场强度为0
D.若在P 点固定一负的试探电荷, Q 点固定一等量的正试探电荷,则P 点的电势小于Q 点的电势
7.如图所示,平行于匀强电场区域中,有A、B、C、D四点恰好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正方形边长为
(
则
(
)
)L=0.1m,A 、B 、C三点电势分别为φ =1V,φa=3V,9c=2V,
A. U =U
B.匀强电场的方向沿着 BD 方向
C.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D.D点的电势为0
8.如图,A、B、C三点在匀强电场中,AC垂直于BC,∠ABC=60°,BC=20cm, 把一个电量 qF1×10°℃ 的正电荷 从A移到 B, 电场力做功为-8×10 J; 从 B移到 C, 电势能减少2×10 J 。若A点的电势为零,以下说法正确
的 是 ( )
A.AB间的电势差为-6V
B.C点的电势为8V
C.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0V/m
D.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从B指向 C
9.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等势面的分布情况,虚线表示该电场中一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A、B 分别为带
电粒子的轨迹与等势面 e 、b的交点。带电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粒子在 B点受到的电场力
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
D.粒子一定从A运动到B
高二理综
第1页共12页
◎
(
第
2
)页共
1 2 页
高二理综
10.已知均匀带电球体在球的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如图
所示,半径为R 的球体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过球心0的直线上有 A、B两个点,0和B 的距离
为RB和A间的距离为2R.现以0B为直径在球内挖一球形空腔,若静电力常量为k,球的体积公式为
,
则 A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
A. C. D.
11下列做法,能使Zn+H SO =ZnSO +H ↑ 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增大硫酸溶液的体积 B.改用98%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C.用锌粉代替锌粒并充分搅拌 D.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冰块
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 O(1) △H =-57.3kJ·mol- , 则含56.0gKOH的稀溶液与稀次氯
酸完全反应中和,放出57.3kJ 的热量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g)=2CO(g)+O (g) 反应的△H=+566.0kJ·mol-
C.已知:S(s)+O (g)=SO (g) △H;S(g)+O (g)=SO (g) AH ; 则△H <△H
D.在101kPa时,2gH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g)+O (g)=2H O(1) △H =-285.8kJ·mol-
13.下列装置,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植物油 水
) 温度计 内筒- 隔热层, 铜质 搅拌棒 杯盖 外壳 (
光照
甲烷
与
C
l
饱和
食盐水
) 4mL0.01mol/L KMnO 溶液 2mL 0.2mol/L H C O 溶 液 4mL 0.02mol/L KMnO 溶液 2mL0.2mol/L H C O 溶 液
A.吸收多余 NH B.中和反应反应热的 测定 C.甲烷与氯气的取 代反应 D.依据褪色时间的长短比较反应物浓度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14.探究Na S O +H SO =Na SO +SO 个+S↓+H O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 号 0.1 mol/L Na S O 蒸馏 水 0.2 mol/LH SO 溶液 /mL 反应温 度 浑浊出现时 间/s 备注
(
高二理
综
) (
◎
)第3页共12页
溶液/mL
1 10 0 10 20℃ 10
2 10 X 5 20℃ 16
3 10 0 10 50℃ 5 第10秒开始浑浊不 再增多
4 10 6 4 50℃ 8
A.x=6
B.3 号瓶用 Na S O 来表示0-10 s 的速率为 0.01 mol-L -s
C. 由 2 号瓶和3 号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 由 1 号瓶和4 号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15.下表是25℃、101kPa时一些有机物的摩尔燃烧焓。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化合物 摩尔燃烧焓/(kJ·mof ) 化合物 摩尔燃烧焓/(kJ·mof )
甲烷 -890.3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59.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19.9 乙戊烷 -3531.3
A. 丙烷的摩尔燃烧焓为2219.9 kJ·mol-
B.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H 。(g)+7O (g)=4CO (g)+6H O(g)△H=-1559.8kJ·mol
D.25℃ 、101kPa 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态烷烃C,H + 中 ,n 越大,完全氧化生成CO (g)和H O(1)时放
出的热量越多
16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 )+2N(g)==P(g)+Q(g)△H>0 , 已知 M 的状态未知,
则下列描述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当物质 M、N、P的体积分数比为1:1:1时 ③体系的温度不变时 ⑤体系的压强不变时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 ④反应速率2v(N)=v(Q) 时 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D.③④⑤
(
高
二理
综
)第4页共12页
(
…
…
…
…
○
…
…
…
…
内
…
…
…
…
0
…
…
…
…
装
…
…
…
…
0
…
…
…
…
订
…
…
…
…
0
…
…
…
…
线
…
…
…
…
0
…
…
…
…
…
…
…
…
0
…
…
…
…
内
…
…
…
…
0
…
…
…
…
装
…
…
…
…
0…
…
…
…
班
级
:
姓名:
学
号
:
考场
号
:
座
位
号 :
) (
○
)
17.对于反应: 2NO(g)+2CO(g)=2CO (g)+N (g) △H=-746.8kJ·mo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到达平衡后,通入CO气体,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到达平衡后,通入CO 气体,正反应速率减少
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 增大
D.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 不变
18.下列各组物质刚开始反应时,放出H 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金属(粉末状)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 AZn 0.1 mol6 mol·L HNO 10 mL60℃ BMg 0.1 mol3 mol·L HCl 10 mL40℃ CFe 0.1 mol3 mol·L HCl 10 mL40℃ DMg 0.1 mol3 mol·L HSO 10 mL40℃
A.A B.B C.C D.D 19.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玻璃搅拌器可以由温度计代替 B. 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温度计 内筒、 隔热层、 玻璃 搅拌器 杯盖 外壳
C.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H常常大于-57.3 kJ·mol , 原因可能是外部热量进入装置造成
D.用醋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AH偏小
20.恒容密闭容器中, BaSO (s)+4H (g) BaS(s)+4H O(g)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a 为n(H 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氢气,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 ,H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1.野生型果蝇中的Rac 蛋白对遗忘具有调控作用, Rac 活性低时遗忘变慢,活性高时遗忘变快。科研小组用 紫外线处理野生果蝇,获得了显性负性作用的Rac 基因突变杂合体。显性负性作用是指某些信号蛋白突变后
不仅自己无功能,而且能抑制或阻断同一细胞内正常信号蛋白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型果蝇中 Rac 蛋白基因为显性基因
B.下调 Rac的活性可使短期记忆的时间延长
C. 突变体的性状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
D.Rac的活性下降不会影响记忆的建立过程
22.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B.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C.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和脑干、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
D.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2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递方向一致
B.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24.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A. 唾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淋巴
25.如图为某动物肝脏组织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a 、b 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毛细血管
4
静脉端
) (
动脉端
)A.CO 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B. 静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动脉端
Tb
(
组织细胞
)C.若 a 是蛋白质,则可能会出现局部水肿
D.正常情况下, b 可能是肝糖原、尿素等
26.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
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脊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B. 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 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27.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 Ca *通道开放,使Ca +内流,由
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二理综
第5页共12页
◎ 第6页共12页
高二理综
(
A.
“吃梅止渴”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其低
级神经中枢在延髓
B.
从“望梅止渴”的反射过程中能看出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特点
C.
在“听梅止渴”的反射过程中,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H
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D.
“吃梅止渴”和“听梅止渴”引起的反射,其
效应器不同
二、实验题(共49空,每空2分;共98分)
)
(兴奋性递质)
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
B.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 +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28.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B.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
C.反射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 D.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
29.2023年1月1日新年伊始,某中学学生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庄严的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后、同学
们欢呼跳跃,自豪感油然而生。关于此时机体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冠状动脉及内脏血管舒张
B. 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
C.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自豪感是一种条件反射
D.欢呼跳跃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共同调控
30.“望梅止渴”“听梅止渴”“吃梅止渴”相关的反射活动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大脑皮层
Ⅱ
丘脑
延髓
传
出神
经
唾液腺
液
传入神经
舌
酸梅
视神经,
听神经*
酸梅
)
31.在一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一点P。现将另一点电荷q=-2.0×10 库从无穷远处移至 P点,电场力做了
2.0×10 焦的功。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P 点的电势为_ 伏,场源电荷 Q的电性为 电荷。 32.在真空中的一条直线上有0、M两点,在O点放一个电荷量Q=+4.0×10~℃ 的点电荷。当M点放入电荷量
q=1.0 ×10~ C的试探电荷,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2.0×10~“N, 则M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N/C; 保留0点的 Q不变,撤走M点的点电荷g, 则 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N/C。
3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 和q , 当它们间的距离为r 时,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若距离不变,而带电量分别
变为4q 和 2q , 则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 F, 若同时再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 则它们间
,
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 F。
34.如图表示某电场等势面的分布情况。
(1)如果把电子从 b等势面移动到 e等势面,静电力做的功为 eV。
(2)在电场中的A、B两点放置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它们所受静电力F F(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电势能 EA E,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5.已知某反应A(g)+B(g)=C(g)+D(g),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过程
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大,则E 和E 的变化
是: E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为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O 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 , 工业上可以用CO 来
生产燃料甲醇。在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3mol H,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 (g)+3H (g)
一 CHOH(g)+H O(g)。经测得CO 和CH 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在3min末, H 的浓度斗 这时,反应速率 v (正) _v (逆)(选填>、<或=)。
高二理综 第7页共12页 ◎ 第8页共12页 高二理综
(
…………○…………内…………0…………装…………0…………订…………0…………线…………0……………
………0…………内…………0…………装…………0…
…
…
…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
场号:
座
位号:
)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u(CO,)= 达到平衡时, H,的转化率头
(3)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 加入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 及时分离出CH OH
(4)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分别为甲: v(H)=0.3 mol·L-'s-; 乙 :v(CO )=0.12 molL- ·s; 丙: v(CH OH)=4.8 mol·L-'min-', 则甲、
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 _。
(5)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 和H 进行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的是
A. 反应中CO 与C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 CO , 同时生成1mol CH OH
D.CH OH 的质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7.由化学能产生热能是目前人类使用能源的主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反应2H的能量变化。
已知断开1molH—H键、1molO=O键和1molH—0键分别需要消耗436kJ 、496kJ 和463kJ 的能量。则反应过程
(Ⅱ)中生成2molH O(g) 时 (填“吸收”或“放出”) kJ 能量。
(
能量+
反
应过
程
)
图1
(2)由N,O 和NO 反应生成N, 和NO 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其正反应的活化能为_ kJ.mol- , 若反应生
成1molN , 其△H=_ _kJ.mol 。
(3)已知某温度时,反应I:2CO(g)+O (g)=2CO (g)△H=-566kJ·mol ; 反应Ⅱ:
Na O (s)+CO (g) △H=-226kJ·mol 。CO(g) 与N O (s) 反应生成Na CO (s), 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4)在25℃、101kPa下, 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QkJ, 其燃烧生成的CO 用过
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gCaCO 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8.图1表示人体内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2表示某组织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⑤⑥⑦
表示细胞或结构。
图1 图2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细胞内液和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1中 (填图1中的字母)中的液体
增多,增多的液体来自于 (填图1中的字母)。
(2)图2中②与①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 ; ⑦的内环境是 (多选)。
A.① B.② C.③ D.④
(3)血红蛋白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依次为 (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4)人体内环境 pH 的正常范围是 ,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也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 明显下降,此时血浆
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H CO B.NaHCO C.NaH PO,D.K HPO
39.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
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轴突末梢中突触间隙内的Ach 通过 方式被回收。
(2)突触间隙的Ach 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 ,这个过程
需要 信号到 信号的转换。
(3)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 活性.OPI 中毒者的突触间隙会积累大量的 导致副交感神经
(
。
)末梢过度兴奋,使心跳速度
40.某实验小组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之间的传递,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图1中电流
高二理综
第 9 页 共 1 2 页
◎
第 1
0 页 共
1 2 页
高二理综
计a 的两电极距离与b 的相等,且mc=cn 。 图2表示当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Ach) 传
到神经末梢以及Ach与 Ach 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1中的c 点给予刺激时,该点的膜电位变化是由 引起的,图中电流计a 的指针的偏
转情况是
。
(2)当兴奋传导到图2中的①处时,兴奋部位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 。Ach 释放到突触间隙后,
一般不会持续作用于肌细胞膜,使肌细胞持续兴奋,原因是 。
(3)研究发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快,请利用图1的条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来验证上述发现。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4)某人由于不慎感染了某种病毒,在体内产生了某种抗体,该抗体与Ach受体结合后,可能会阻碍兴奋的传 递,导致肌无力,原因是 ,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
于 病。
41. (1)人体细胞生活在由 等细胞外液中,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
(2)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还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
三、解答题(共3题,共32分)
42.(10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相距L=0.1m 的 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20V 。 已知电量为q=+5×10°C
点电荷,求:
(1)将该电荷从 A点移到 B点静电力做的功;
(2)该电荷在A 点时受到的静电力。
43.(10分)真空中有一固定的带正电的点电荷,其电荷量为 q=3×10*C, 在 q 的 左 方A 点处有另 一 带正电
(
若测得
q
受到的静电力
F
的大小为3×10*
N,
静电力常量
k=9.0×
)的点电荷q, 其电荷量为 q=1×10*C,
10°N·m /C
(1)两点电荷之间的距离;
(2)如果把A点的电荷量q 变为4q, 其他条件不变,求该4q 电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负电荷在A点所受电场力
44.(12分)真空中ABC三点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 和 BC 之间的距离均为L, 在A 点固定一个电荷量
为Q 的正点电荷,在B 点固定另一个电荷量也为Q 的负点电荷,知静电力常量为k, 求:
(1)A 点的点电荷受到B 点的点电荷的库仑力大小及方向;
(2)放在C 点的带正电的点电荷且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受到的库仑力的合力
四、计算题(共2题,共20分)
45.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g)+0 (g)=2HO(1) △F-571.6 kJ/mol
CH (g)+5O (g)=3CO (g)+4H O(1) △H-2220 kJ/mo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1 molH,和 2 molCH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气体和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为 。
(2)现有H 和 CH 的混合气体共1mol, 完全燃烧时放出769.4kJ 热量,则混合气体中H 和 CH 的物质的量之
比头
46.氮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NO, 其反应方程式是 。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碱液吸收氮的氧化
物。NO 与 NO 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 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化学方程式是
(3)已知:① CH(g)+4NO (g)=4 NO(g)+CO (g)+2 H O(g)△E-574 kJ·mol~
② CH,(g)+4 NO(g)=2N (g)+CO (g)+2 H O(g)△E-1160 kJ·mol~
根据①和②,标准状况下,4.48 L CH,恰好将 NO,转化为N,时,△H
由反应①可推知: CH (g)+4NO,(g)=4NO(g)+CO,(g)+2H,O(1)△H -574 kJ·mol-|。
(4)同温同压下,3.5 LNH 恰好将3.0 LNO 和 NO 的混合气完全转化为N, 则原混合气中 NO 和 NO 的体积比
是
(5)含有1molHNO 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所得氧化产物a 、b 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
nn
(
氧化产物)/
mo
l
)b 是 ,=
高二理综 第11页共12页 ◎ 第12页共12页 高二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