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24-08-17 17:48:00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准确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 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思维能力: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要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表达美,体会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激发创新创造 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教学难点: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特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个普通的圆圈,提问学生看到这个圆圈能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太阳、月亮、盘子、球、眼睛等。
小结: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这说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角度都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 讨创造性思维。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罗迦 · 费 · 因格】(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创 造性纸牌》等。他的名言“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体现了他 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
2.写作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同时,很多人认为发明和创造是天才的专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 所发明和创造,从而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作者 旨在说明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也能成为 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3.字词积累
(1)展示重点字词,如: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锲而不舍、汲取等。
(2)请学生认读并解释字词的含义。
(3)通过造句、选词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第一部分(1-3)提出问题。通过对一道图形分类选择题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 不止一个”的观点。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具体阐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有无创造性思维的人的区别。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强调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要素,就能成为一个 富有创造性的人。
2.阅读课文1-3段,思考: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个观点的
(3)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
(1)作者的观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作者通过给出一个数学问题,即一个方形桌面有四个角,切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从而引出观点。
(3)这种开头方法新颖独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使抽象的议论变得生动形象,通 俗易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目标导学二:深入理解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其他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预设: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2.针对创造性的思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 预设:
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②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3.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请你阅读文章,找出答案。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预设:
①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师问:作者是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 预设:
①通过古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说明知识的组合和活用能产生新的创意。
②以罗兰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为例,证明了探求新事物和活用知识的重要性。
③列举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爱迪生用多种金属丝做实验发明 电灯,居里夫人从几十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等例子,证明了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的重要性。
师问: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哪个观点
预设:这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需要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活用知
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师问:请你补充一些例子来证明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预设:
A. 屠呦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B.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成功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师问:作者认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是什么 预设:是否自信;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师问:那么,你觉得是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呢
预设: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掘和运用它。 师问: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预设:
①坚信自己具有创造力。
②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③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
④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并相信它的价值,锲而不舍地发展它。
目标导学三:写作特色
1.开头新颖独特。
开头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出观点,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传统思 维模式的反思。
2.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文章先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和有无创造 性思维的人的区别,最后得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结论,论证过程逻辑严密。同时,作 者在表达观点时,语言准确,如“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明
确了在特定情况下答案的唯一性,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3.有理有据,论证有力。
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通过列举古登堡、罗兰、丁肇中、爱 迪生、居里夫人等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备条件。同时,引用 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
1. 展示一些创新发明的案例,如智能手机、无人机、3D打印技术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发明 背后的创造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解 决问题、艺术创作等方面。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或者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阐述,强调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希望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打破常规,积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 新能力的人。
三、板书设计
1.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分析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知识、态度、尝试
-有无创造性思维的人的区别:自信、留意细小想法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 到课堂中来。
2.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3.可以引导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更多的学科领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