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练习(解析版)
2023-12-17 18:24:43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某野外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d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B.d时间点,鲤鱼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C.图中a时刻和c时刻,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D.d~e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持续减少
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与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和食物来源逐渐增多有关
C.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
D.由图可知,设桩距离的减少不利于猛禽种群的增长
3.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适宜的温度下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
B.增大种群起始数量到20,达到K值时间缩短
C.与2~3天相比,4~6天大草履虫种内斗争更剧烈
D.大草履虫的数量将一直保持在375个左右,不会发生变化
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5.如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C.出生率高,说明种群密度大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6.科学家跟踪调查某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得到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λ值(增长倍数)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密度在t5时刻大约是t3时刻的2倍
B.乙种群密度在t2时刻最大,t3时刻最小
C.t3-t4时间段甲种群数量下降,乙种群数量上升
D.甲、乙两种群在t4时刻增长速率相同
7.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b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能一直保持稳定
B.渔业生产上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类型
D.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类型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地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在探究某种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取样后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使用诱虫器采集
C.海水中绿藻、黑藻等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生态因素是光质
D.研究中主要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领域行为会降低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C.理想环境中,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
D.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密度开始衰退
10.在研究森林群落时,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
A.丰富度 B.年龄组成
C.种间关系 D.森林中各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
11.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性别比例的变化一定会影响种群出生率
B.我国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使人口迅速增长
C.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不同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12.某兴趣小组对种群的数量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各类生物的性别比例都是雌:雄=1:1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对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有较大影响
二、多选题
13.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社群压力会导致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
B.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
D.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
14.如图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种群增长速率)( )
A.对一个种群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
C.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D.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
15.实验操作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下表中关于显微观察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观察细胞质流动 从新鲜的黑藻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B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加菌液,盖上盖玻片,滤纸吸去多余的菌液,进行观察
C 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观察 根尖漂洗、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弄碎,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D 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检测 将载玻片上的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色3分钟,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A.A B.B C.C D.D
16.用血细胞计数板(25×16规格)可进行相关细胞的计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盖盖玻片时如果有气泡产生,可以用吸水纸吸引
B.统计 4个角中方格内及相邻一边方格线上的细胞
C.若吸取培养液时没有摇匀,计数结果肯定会偏大
D.计数时应不时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
三、综合题
17.根据课本基本概念和原理填空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 、 两类。
(3)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4)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兴奋以 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兴奋通过 (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递质存在于 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18.科研小组对一条河流鱼类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河流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指 。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估算某种群该特征最常用的方法有 。
(2)t2时种群的数量称为 ,达到t2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 。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a,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 水平,因为此时种群的 。
19.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岛上野兔的种群密度主要由 决定。
(2)对野兔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 法,主要原因是 。
(3)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呈 型增长,此期间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先大于后小于”)。
(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不利于野兔中 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 雄性数量(填“>”“<”或“=”)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2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甲所示为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若要调查该湖中鲤鱼种群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 ,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 。
(2)下图乙表示某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图A、B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图 (填字母)中的曲线。
②该种鱼在E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停止。
③若在E点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该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左右。
21.图中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 ,a表示 ,b表示 。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曲线增长。出现此曲线的条件是 。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 (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1.D
【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当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下降。
【详解】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当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时,种群密度逐渐上升,出生率/死亡率小于1时,种群密度逐渐下降。故b-d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d-e时间点出生率/死亡率<1,种群数量持续减小,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B错误;
C、a、c两时刻鲤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同,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C错误;
D、d-e时间段,出生率/死亡率<1,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据图分析,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d点后,株冠开始萎蔫,这样不利于田鼠躲避天敌,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A、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是Nt=N0 λt,而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符合J型曲线,A正确;
B、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B正确;
C、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C正确;
D、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D错误。
故选D。
3.D
【分析】数学模型是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建构的科学或工程模型。一定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详解】A、图中为“S”型曲线,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
B、增大种群起始数量,种群基数大,能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B正确;
C、与2~3天相比,4~6天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多,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内斗争更剧烈,C正确;
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及代谢废物的累积,大草履虫的数量将下降,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由图可知, 1- 5 年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 5-9 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
【详解】A、由图可知该物种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是呈“S”型增长, A 错误;
B、由图可知第 5 年时增长速率最快应是代表的 K/2,故 K 值应是 400 只,B 正确;
C、由于天敌、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 5年到第 9 年种群增长慢,但数量还是增加的, C 错误;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应在其最开始数量较少时进行防治,在 K/2 是增长最快的,应将其数量控制再K/2以下,D 错误。
故选B。
5.C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
B、迁入率和迁出率能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B正确;
C、出生率高,可能死亡率也高,种群密度不一定大,C错误;
D、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6.A
【分析】对于S型增长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λ是指当年的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的λ倍,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不变,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
【详解】A、甲种群在t3时刻增长速率最大,为K2值,在t5时刻增长速率为0,为K值,因此甲种群密度在t5时刻大约是t3时刻的2倍,A正确;
B、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乙种群密度在t2时刻最大,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乙种群密度在t4时刻最小,B错误;
C、在t3~t4时间段,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乙种群λ小于1,数量下降,C错误;
D、甲种群在t4时刻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而乙种群在t4时刻,λ=1,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速率为0,显然两者不等,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a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b所示的为稳定型,c所示的衰退型,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图中b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不止年龄结构,所以不一定能一直保持稳定,A错误;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的衰退型,C正确;
D、我国人口虽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总的来说还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D正确。
故选A。
8.B
【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群落的结构、种群的基本特征等,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仔细分析没有个选项而准确答题。
【详解】A、若某地内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则调查其密度随机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且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A正确;
B、在探究某种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取样后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使用诱虫器采集,B错误;
C、海洋、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光照,前者是因为光质,后者是因为光照强度,C正确;
D、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前者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
故选B。
9.C
【解析】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种群的领域行为对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例如在种群密度较小的年份,全部雄鸟都能占有领域并繁殖后代,使种群数量得以增长,不会降低环境容纳量,A错误;
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由环境条件所决定,B错误;
C、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C正确;
D、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密度降低,但可能是种群数量正常波动,不代表衰退,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B
【详解】【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的是与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详解】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二者与森林中各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C、D均错误;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正确。
【点睛】识记并理解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度、年龄组成等概念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
11.C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种群性别比例的失调才会影响到出生率,而在正常范围内性别比例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影响出生率,A错误;
B、我国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年龄结构,B错误;
C、出生率主要受到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C正确;
D、种群通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但有些昆虫(如蚕),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为零,D错误。
故选C。
12.A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
【详解】A、自然界中各类生物的性别比例并不一定都是1:1,例如自然界中,雄性蜜蜂:雌性蜜蜂>1:1,A错误;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
C、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幼年个体多,未来的出生率高,老年个体多,未来的死亡率高,C正确;
D、迁入率和迁出率对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有较大影响,D正确。
故选A。
13.ABCD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有外源性调节与内源性调节两大类,题图所表示社群压力为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社群压力使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阻碍,导致抗体数量减少,A正确;
B、社群压力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从而引起低血糖与休克症状,B正确;
C、社群压力影响下丘脑,为神经调节,下丘脑影响垂体分泌对应激素,为体液调节,生长激素减少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影响免疫调节,C正确;
D、根据题图可知,社群压力影响生殖系统,导致出生率下降,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死亡率上升,D正确;
故选ABCD。
14.ABD
【分析】由图可知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都呈现S型,其中19.8℃条件下环境中K值是最小的,24.8℃条件下环境中K值是最大的。
【详解】A、种群的K值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由于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种群的K值也不是固定的,A正确;
B、从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温度越高,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越短;温度越低,所需的时间越长,B正确;
C、比较三条曲线对应的K值,在中等适温条件下,K值最大,但K/2时种群增长速率并不是最大的;在较高温条件下,K/2时曲线的斜率最大,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
D、在较低温条件下,K值最小,且K/2时曲线的斜率也最小,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也最小,D正确。
故选ABD。
15.AC
【分析】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详解】A、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从新鲜的黑藻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然后盖上盖玻片,再进行观察,A正确;
B、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加菌液,B错误;
C、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制片时,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C正确;
D、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检测中,用苏丹Ⅲ染色后,洗去浮色后再观察,D错误。
故选AC。
16.ABC
【分析】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详解】A、气泡会占据计数室的空间,导致计数室中的菌体数目少,计数结果偏小,产生气泡不可以用吸水纸吸引解决,要重新做实验,A错误;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根据计数板的规格采用五点取样或者四点取样法计数,但压在方格线上的个体,应该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中的个体,B错误;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若吸取培养液时没有摇匀,导致底部菌多,上部菌少,吸取部位靠近底部或者培养液上部,计数结果偏大或偏小,C错误;
D、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计数时应不时地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D正确。
故选ABC。
17.(1)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 T细胞 B细胞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种群密度
(5) 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突触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详解】(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两类。
(3)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兴奋通过突触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受体蛋白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课本当中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原理,其中准确掌握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8.(1)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密度 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2) 环境容纳量/K
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天敌)数量增加
(3)增长
(4) a/2
增长速率最大
【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K值是环境不变情况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1)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某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
图中为S形曲线的增长速率,t2时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等原因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在增长,此时种群的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
在t1时该种群的的增长速率最大,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
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a,说明K值为a。在利用野生鱼类资源时,要保证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2左右,因为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点睛】本题通过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综合考查了考对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区分这两种去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理解K值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出生率、死亡率 标志重捕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S 大于 雌性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熟练掌握种群数量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详解】(1)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所以隔离海岛上野兔的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
(2)由于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对野兔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3)由图分析可知,在3月--8月期间野兔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由于种群数量在此过程中一直在增长直至基本稳定,故此期间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雌雄比例(♀:♂)小于1,因此不利于雌性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大于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点睛】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值时增长率为0,在K值之前,增长率一直大于0,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K值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20.(1) 标记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 B 食物(或资源)和空间 N/2
【分析】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1)由于鲤鱼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一段时间内决定鲤鱼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①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直至降为0,说明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因此,该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能反映其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图B中的曲线,而A曲线代表J形增长曲线,与种群速率的变化不符。
②该种鱼在E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在食物(或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③在E点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N)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为保持该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该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即保持在N/2左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持续获得高产。
21.(1)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b
(2) 基本不变 10 J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3) 随机取样 大
【分析】1、据图1分析,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组成,c表示种群密度。
2、据图2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分析图2,前4年λ=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时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松鼠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出现J性增长,说明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动物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获,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这样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