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2023-10-22 19:47:59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醒: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第6课《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能够根据学习和交流的需要,使用互联网搜索、遴选、管理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能够创建具有特色的作品;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信息科技教材(2023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学科大概念角度看,本单元属于网络大概念。本课《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为第二单元第一课,本教学内容在课标中所处是第四学段(7一9年级)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包含学生了解互联网中常见数据的构成、理解互联网应用中数据传输过程。引导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已学数据与编码模块包含数据的组织与呈现内容,在七年级上册已学互联网数据的组织、呈现和传输过程内容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从体验到原理,从理论到应用,为后续通过制作网页来理解互联网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学习和任务的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协同协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对互联网中数据的体验和探究,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
2.能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
3.知道在常见应用中,如何编码、组织、传递、接受及验证网络数据,初步理解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重点: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
难点:初步理解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理由:学生通过对互联网中数据的体验和探究,了解互联网中常见的数据构成,后续课程中网页的数据组织、呈现、编码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初步理解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传输过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通过具体演示,学生自主探究、感悟。
【核心素养指向】
1.本课的核心素养指向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
2.信息意识:认识到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善于使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根据学习或生活需求,分析数据需求,评估数据来源。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合理运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能依托网络平台、智能工具开展小组交流、协同创新等活动;按照任务需求,能选择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合作完成数字化创新活动的创意、规划与实施。
4.信息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与习惯,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并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该年段的学生能体验、感受到互联网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改变,会主动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且学生在四年级数据与编码模块已学习数据的呈现形式,在七年级及上册已接触互联网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过程,本单元学生学习涉及互联网数据的组织、呈现、传输的原理,是学生从体验到原理,从理论到应用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觉得已经学过相关知识,故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网站制作方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从理解到参与设计与实施,通过微课开展探究性学习。
【设计构想】
1.整体设想
本课教学从日常互联网应用入手,以真实问题驱动,倡导真实性学习,让学生感知到互联网数据支撑互联网的应用,使用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最终都会在互联网上组织、传输和呈现,紧密互联,相互促进。配套《导学案》,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走进人工智能”网页制作方案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意识与习惯;以微课视频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架。
这个单元每一课不是平行的,有一定的顺序,用网页制作这个载体活动来学习,本课主要落在数据的组织、传输和呈现。
2.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从日常互联网应用入手,以真实问题驱动,查阅网站中的数据类型、策划“走进人工智能”主题网站制作方案。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做中学、用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自主探究:通过策划主题网站制作方案,自主探究搜集相关数据;借助微课视频等辅助教学,实践探究数据传输过程,学习流媒体技术。
3.学生活动
活动一:浏览“之江汇教育广场(https://yun./)”并举例说明该网站中的数据类型有哪些?活动二:策划“人工智能”主题网站制作方案。浏览各类网站,小组讨论并分析网站的栏目设计、布局安排及其特点等。以“人工智能”为主题,搜索、遴选与主题相关的素材,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行处理,列表整理或用文件夹分门别类地保存在计算机客户端。
活动三:观看微课,尝试分析网页反馈的数据是如何传输并呈现的,并完成填空。
4.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过活动一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善于使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活动二、三合理运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能依托网络平台、智能工具开展小组交流、协同创新等活动;按照任务需求,能选择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合作完成数字化创新活动的创意、规划与实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与习惯,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
5.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的结果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案例汇报分享,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及反思。
总结性评价:每个小组能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的网站设计构思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小组内完成课堂评价自评与互评。
课堂评价
评分项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能够自主完成活动一 3 2 1 3 2 1
2.能够完成活动二中小组分工任务并积极参与讨论 3 2 1 3 2 1
3.能够自主完成活动三 3 2 1 3 2 1
评价参考标准: 3=表述清楚准确,操作熟练规范,提出新的合理观念想法; 2=能大致描述或回答问题,在他人帮助下完成各项活动,能够简单结合常见的生活实例; 1=表述模糊不清,无法在课堂内完成任务,未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网络教室、导学稿、PPT课件、微课1:数据传输过程、微课2:什么是流媒体技术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 (各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用时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教学引入 你们平时上网喜欢浏览互联网上的哪些内容? 参与讨论 通过话题引导,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环节二:新授 一、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构成 活动一:请查阅导学案并完成活动一:浏览“之江汇网站”并举例说明该网站中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教师小结:互联网应用已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应用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应用中的数据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的信息、在线欣赏音乐、线上学习微课、在线词云分析等都是互联网中的丰富数据。 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网站,必然也需要这些数据,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浏览各类网站,小组讨论并分析网站的栏目设计、布局安排及其特点等。以“人工智能”为主题,搜索、遴选与主题相关的素材,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行处理,列表整理或用文件夹分门别类地保存在计算机客户端。 完成后选择小组汇报,控制学生机演示。二、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传输 同学们刚才在查阅网页内容时,数据是怎么获取到的呢? 网页数据是怎么传输的呢? 活动三:观看微课,尝试分析网页反馈的数据是如何传输并呈现的,并完成填空。 访问资源过程(填空) 了解互联网中数据的构成 导学稿表格填写,完成活动一 资料搜集和整理,完成活动二 观看微课,并学 通过具体任务实践活动,对互联网中数据进行体验和探究,了解互联网中常见的数据构成,突出教学重点,培养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意识) 活动二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信息意识);掌握数字化学习工作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在组织和利用数据时,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信息社会责任)。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过程性评价。 活动三通过微课视频学习,自主探究数据传输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6 15
教师小结: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页地址时,浏览器向对应的服务器发起了请求,通过相应协议建立通信,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响应,返回客户端所请求的数据,最终在浏览器上呈现该数据。 大多数的网页都是通过HTTP协议来进行通信的,当客户端请求访问指定的资源,服务器响应后返回所需的网页数据,客户端对接收到的网页数据进行解析并呈现。 二、知识链接:流媒体技术(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流媒体技术是通过将连续的媒体数据压缩后,放 在服务器上,在网上分段发送数据,网上即时传输影音以供观赏的一种技术与过程。它实现流式传输,将声音、视频等由服务器向客户端进行连续、不间断的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短时的启动延时即可观看,播放品质也得以保 证。 习探究数据传输过程,完成填空 观看微课,学习流媒体 通过微课视频学习,自主学习了解流媒体(信息意识) 10 2
环节三:课堂评价小结 课堂评价及小结(结合课堂评价表)一、互联网中数据的构成 二、互联网引用中的数据传输 5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