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11-05 11:16:0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定西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媒体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
C.已经会制作工具和种植水稻 D.过集体生活,共同劳动
2.传说中炎帝教人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耕种,大禹治水除患。这些远古传说( )
A.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 B.有史料依据,不容辩驳的事实
C.无科学依据,后人的任意想象 D.无任何依据,纯属美好的传说
3.华夏儿女同根共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周武王 C.禹 D.秦始皇
4.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图所示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5.春秋时期,周边的戎、狄等民族中既有与殷商同族的子姓,又有与周王室、姻亲同族的姬姓、姜姓;周襄王娶狄女为后,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这反映出当时( )
A.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B.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存在各民族的交融 D.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6.以下示意图中①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社会动荡与变革 C.北方民族大交融 D.繁荣开放的时代
7.观察地图、获取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在观察《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时会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在春秋时期称霸,但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这个诸侯国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8.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西周王朝明确规定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这说明当时( )
A.社会腐败现象较严重 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青铜制造业较发达 D.等级制度比较严格
10.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共同点是( )
A,官吏有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C.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D.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
11.2020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特别强调要继续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下列秦朝官职中起到监察作用的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丞相 D.太尉
12.陈胜吴广起义最深远的意义是( )
A.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3题7分,第14题9分,第15题9分,共25分)
13.(7分)农业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模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二)。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1)依据材料一,《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3分)
14.(9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基于多种因素,推动社会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式农具的使用,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政治进步,各国为提升国力进行争霸战争,支持小农经济和地主阶级,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安定,原来列国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为了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公元前210年起,秦始皇决议改革经济,下令全国,“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一法度衡石丈尺”、“修驰道车同轨”。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发展方面有何变革?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农具的出现有何影响?(3分)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在秦国发生的重大改革的名称,分析此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归纳在改革中有哪些使秦国富国强兵的措施?(4分)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改革经济的原因并指出他为巩固秦朝统治而建立的制度?(2分)
15.(9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活跃、民族融合、政治大变革的阶段。战争促使地区间政治经济趋于平衡,统一的趋势日渐显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力大减,地位不断下降。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取得优势,成为霸主。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该工程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这一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总结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和建设者。(2分)
(3)依据材料三写出图中序号①③诸侯国的名称。哪一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写出序号),其统一有什么意义?(5分)
三、探究题(共11分)
制度,不仅在社会中起到了维持秩序和保护人权重要作用,同时还有以下意义:制度可以促进国家的进步,也可以加强国民的公民道德。
1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的哪一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4分)
17.“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什么政治制度?(3分)
18.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影响如何?(4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6: A A A C C B 7-12: A C D D A B
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
13.(7分)
(1)黄帝教民开垦耕种,教民种植五谷和蔬菜,原始农业产生。(2分)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2分)
(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的“彩陶”;粟。(3分)
14.(9分)
(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3分)
商鞅变法。
战国前期经济的发展。
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4分)
为了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5.(9分)
(1)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2分)
(2)都江堰。李冰(2分)
(3)①燕 ③楚。④。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分)
三.探究题(共11分)
16.(4分)制度:禅让制。
先贤:尧、舜、禹。
17.(3分)人物:启。
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8.(4分)制度: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影响: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商
夏
秦
①
西周
《神农教稼图》
(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