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地理(含答案)
2023-11-07 14:16:33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21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空间和悠久的开发历史,很早就按照方位、水文特征、周边地理事物等对海域空间进行了命名。战国时期就有“九州一四海”学说,但“海”的空间指代较为模糊。宋代开始,海洋实践和海洋知识使“海洋”指代逐渐清晰。据此完成1~3题。
1.战国时期的“九州-四海”学说中的“四海”意指
A.中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 B.“九州”以外的地域空间概念
C.环绕七大洲的四大洋 D.存在于“九州”内的四大湖泊
2.下列海域得名于周边岛礁、沙洲的是
A.东海 B.分水洋 C.黄海 D.伶仃洋
3.我国先民对黄海、东海、伶仃洋等众多海域命名,主要是为了
A.航行定位定向 B.掌握海水运动 C.了解海水性质 D.区别海洋物产
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白天不同等压面下大气温度从近地面到高空的四季分布。该区域200hpa气压面上空气温度昼夜差异不大。读图完成4~6题。
4.该区域最可能是
A.巴西高原 B.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东非高原
5.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夏季气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区域200hpa气压面白天温度和夜晚气温差异不大,主要因为该气压面
A.气温低,保温作用弱 B.大气辐射散失较慢
C.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弱 D.受地面辐射影响弱
图2示意祁连山东段某地地质剖面,距今4.5亿年的中奥陶统地层逆冲上覆在距今约2千万年的新近系地层上。据此完成7~9题。
7.断层东北侧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山 B.断块山 C.向斜山 D.死火山
8.剖面显示区域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A.岩层褶皱→断层作用→地层沉积
B.断层作用→岩层褶皱→地层沉积
C.地层沉积→断层作用→岩层褶皱
D.地层沉积→岩层褶皱→断层作用
9.图中最晚形成的是
A.层状灰岩 B.碎屑物带 C.泥质砂岩 D.砂岩
地质历史时期若尔盖盆地曾经是一个内流湖,后转化为外流湖。欧拉—柯生河段所处区域曾是分水岭,古黄河源头位于分水岭西北侧,欧拉—玛曲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古湖泊。图3为若尔盖盆地剖面沉积与地貌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若尔盖由内流湖变为外流湖主要是因为
A.盆地河流溯源侵蚀
B.四周下沉湖盆抬升
C.河流堆积抬高湖盆
D.冰川的大规模侵蚀
11.根据沉积物可知该区域的地势整体为
A.西北高,东南低
B.北高南低
C.南高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35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监测显示,南疆2022年5月上旬大部山区积雪较历年同期偏多,8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5%,夏季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7.6天。10月塔里木河流域尉犁县河段出现“沙漠湖泊”景观(图6)。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图7为1960年以来我国气温距平折线图和西北地区降水距平柱状图。
(1)分析尉犁县河段“沙漠湖泊”景观是如何形成的。(8分)
(2)说明这些“沙漠湖泊”很难成为真正湖泊的原因。(6分)
(3)有观点指出“沙漠湖泊”的出现或将是“楼兰绿洲”恢复前兆。试从水气系统角度反驳该观点。(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65%,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共同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循环和水文—泥沙—植被演变过程,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图8)。
(1)据图8a和图8b,说出区域生态建设主要采取的措施。(4分)
(2)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后其土壤含水量减少,从水循环角度分析。(6分)
(3)结合图8b,分析生态建设对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6分)
(4)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将出现图8c所示现状。利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探讨该状态下区域各自然要素的演变。(8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旅游地理】(10分)
玉龙雪山处于滇西北横断山区和滇东高原区的交界地带,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区,与高山峡谷、森林草甸自然环境和纳西族文化共存,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与客源市场条件。但该地旅游形式仅限于冰川观光旅游,少涉及体验。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玉龙雪山地区由1957年的19冰川缩减为13条,总面积由11.6平方千米分别减小为5.30平方千米,冰川表面已陆续发育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冰裂隙,诱发了冰川的崩塌。
为应对气候变化,试就玉龙雪山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
44.【环境保护】(10分)
图10为碳中和目标下的鄱阳湖湖域地区城镇化活动对碳收支作用示意图。
分析鄱阳湖湖域地区城镇化活动对碳吸收和碳排放的影响。
绵阳市高中2021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4分)
1—5:BDACA 6—11:DCDBAC
二、非选择题(56分)
36.(22分)
(1)气温偏高,盆周高山冰雪融量增大(2分);近年气候趋向暖湿,盆周降水增加(2分);融水和暴雨叠加,水位暴涨(2分);河水漫溢,低地积水,形成“沙湖”景观(2分)。
(2)“沙湖”是极端天气下河流暴溢而成的积水区(2分);当地气候干旱,蒸发强、地表水下渗快(2分);积水区存在时间短(2分)。
(3)“沙湖”属于一次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非气候状况的水文特征(2分);南疆年降水量极少,且增加的趋势不明显(2分);“沙湖”及域内湖泊水资源有限,难以(增加空气湿度、或影响降水过程)使气候趋向湿润(2分),不能保障“楼兰绿洲”所需的水资源(2分)。
37.(24分)
(1)修筑梯田(平整土地)、植树种草、修建蓄水池(水库)。(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植被大量恢复,地表蒸散发量上升(2分);导致土壤水分长期消耗(2分);超出了降水的补给,土壤水减少(2分)。
(3)生态建设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的微环境(地貌、植被等)(2分),梯田能在暴雨时减少地表径流,消减洪峰(2分);植被在少雨季节,可利用保持的水维持生长,从而减轻旱灾威胁(2分)。
(4)若工程长期疏于维护,(自然营力发挥作用),流水侵蚀逐渐改变(人工)微地貌(2分),形成水沙快速通道,(河流含沙量和水量增加)洪旱风险增加(2分);气候变暖趋势,导致植被退化(或土壤干层现象加剧)(2分);形成区域水文—泥沙—植被—微地貌新的平衡(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3.(10分)
将冰川旅游、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满足游客多样需求(2分);利用冰川遗迹增强徒步、科考、夏令营等体验(2分);兴建冰川与冰川地质(数字)博物馆,满足游客对冰川的好学、好奇需求(2分);实施冰川游的季节性引导,限制夏季游客数量,(或适度开发冬季滑雪项目)(2分);发展“绿色旅游”,控制废弃物、温室气体等排放,保护冰川资源(2分)。
44.(10分)
城镇化带动工业化,(或服务业发展,或人口城镇化),人口聚集,能耗增加,增加碳排(2分);城镇化推动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用地减少(或水域缩减、或植被类型变化等),不透水面增加,碳吸收下降(2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空间管制和用地协调,释放更多的生态空间,提高碳吸收(2分);技术进步,既可通过清洁生产降低碳排放,也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碳排放(2分);气候变化,洪涝、旱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湖域的碳吸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