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2023-10-25 13:42:11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醒: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热传递
5.热传导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一课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感受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思考热是怎么传到衣服或者板栗上的,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热传导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进一步解决在上一部分存在的质疑,并且用科学问题带领学生做了适当的检测性思考 第四部分是生活中热传导的事例,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起到进一步的知识应用效果。
二、教学反思
《热传导》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有结构的材料,并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实验材料。
实验中我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并在其上滴上蜡烛,借助蜡烛的融化来清楚的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由于易拉罐传递热的速度快,所以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同时,易拉罐、蜡烛等在生活中随处都可见,所以学生课下继续进行研究时,就变得非常容易2、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
如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
3、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
科学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遵循了这一理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研究
总之,本节课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6.热对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基于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 第三部分,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
二、教学反思
1.实验中用的红色色粉不要兑太多水,浓度太低颜色不够鲜艳,做实验的时候容易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如果怕不够,可以回收红墨水继续用
2.在滴加红墨水的时候,不要把滴管杵到烧杯底部,需要离底部一点点缝隙,杵到底部加墨水的时候由于挤压时力的作用会让红墨水在水里到处飙,不能在底部均匀的平铺开
3.胶头滴管要告知学生不能把墨水倒流进胶头里,虽然红墨水不腐蚀胶头,但还是要给学生培养正确的实验仪器用法
4.学生在描述这个现象的时候,都能描述出来,但对于水加热后受热部分和冷水部分在发生相对运动这个点,学生还是没有掌握的很好,学生只能说他们是在发生循环往复的运动,没有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这一点还需要自己再去好好反思
7.热辐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三课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聚焦烈日下身体的感受,通过太阳的热传递为切入点介绍热辐射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太阳能灶 第三部分是思考怎样才能使太阳能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第四部分是辨别生活中热传递事例的传递方式,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找出三种传热方式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对知识进行辨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科学概念有:热辐射能直接向四周发射热,且不依靠 空气、水等 任何媒介,即使在 真空中也能进行: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 度低的地方,在实 际热传递过程中传 导、对流、辐射往往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两种 或三种同时存在 围绕以上科学概念组织课堂教学,但本课经过多次试教后发现,教材上设计制作的 太阳灶,无法在课 堂时间予以完成,同时 学生对热辐射特点的概 念建构存在一定 困难,于是对教学 进行了重新设计 我认 为处理比较好的方面有 :
1.在课堂上不进行太阳灶的 设计与制作,将节省下来的时间,重点 用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将对本课的思考和创 见得以施展
2.结合太阳的热量传 递到地球上这一生活实 例,与前面两节课进行 密切关联,用比较法和排除法,在巧妙引导中,引导学生发现热辐射这一热传递方式可能存在的特点
3.重新组织实验活动,试教过程中,曾用测量一杯热水周围的温度 来发现热辐射的特点,但与太阳这一生活实例的类比效果不明显,而且让 学生容易误导为液体的热传递都是对 流 经过多次试教调整为“模拟小火炉”做为 本课的主体实验,将小火炉与太阳建立一一类比关系,改进 后的实验设计,促进了 学生的思维与观念
的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太阳 到地球这一热传递方式不需要介质,学生由此 提出问题不次实验有空气存在,再次和学生一起进行“模拟真空环境”的热 的传递演示实验,发现“真空”环境下也可以传递热
4.在比较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点时,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水梳理科学概念,有利于 知识建构
存在不足与改进措 施:
在进行热辐射应用环节时,提出红外夜视仪、红外测温都是利用了热辐射, 这一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是正确的,但是 并没有详细解释其利用 热辐射的原理, 当然具体的原理比 较复杂,可能超出学生 的已有认知范畴,估计 学生还没搞懂这 些仪器与热辐射的关系 当然要不要介绍着两种器材呢 或者是要不要进行详细介 绍呢 如果再次让 我执教本课,我会仅出 示而不介绍这些仪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新版教材的先行课,在我看来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一过程中,痛并快乐,感谢市区教研 员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大连科学团队的 帮助,希望能够得 到大家中肯的意见
8.物体的传热本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四课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聚焦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 第二部分是探究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 第三部分是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分应用 第四部分是制作保温盒,比一比谁的效果好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当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时,我及时表扬设计方案最有创意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自悟自得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行获得知识,锻炼了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有个别细节的地方没有处理好,比如设的超市里面的货物不是太丰富,孩子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再有,在学生说出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我没有把这个作为重点再提一下从而造成第二个实验中还有操作错误的
2、课后小结没有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小结
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实验的检查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实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