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2024-03-10 18:27:5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语 文
测试范围:学科内综合。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岩画是崖画和岩刻艺术的统称,它们作为见证古代历史变迁与人类智慧的文化坐标,以无声的图像跨越时空,是一种超越民族与地区的世界性语言。中国境内的岩画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内涵丰富,不仅在线条与图像中呈现出独特美感,同时,其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符码也体现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融合的演进格局。在缺乏文字可考的年代,岩画不仅具有美术史学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可视的“崖上文字”,岩画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传递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与历史价值。
在中国,早在公元5世纪,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已经在《水经注》中对中国的岩画进行了多处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开始对岩画进行大规模的发现与记录。岩画是不可移动的文物,是最古老的文明痕迹,蕴藏着人类初始的审美理想。中国岩画彰显着古人的审美观点与艺术理想,体现出自古以来民族地区质朴、原始、丰富多彩的游牧狩猎、原始信仰、祭祀崇拜、社会生活面貌,对中国早期造型艺术的研究亦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以崖画为主的北方地区岩画,记载了我国原始时期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初面貌,生动而深刻地体现出人类早期的生活图景和社会生产状况。岩画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形成生态叙事,最终达到古人所言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境界。
我国的岩画从艺术特征上看,多以现实手法为主,兼顾抽象性与装饰性。大部分的岩画艺术,无论是从图像本身的题材与内容,或是图像的涂抹与凿刻手法,均力求以简洁流畅的线条传达真实,因此,相较西方的岩画,中国的岩画在表现手法上更为奔放自如,妙趣横生,同时真实地对动物、植物、人类及图腾进行描绘,创造出了具有东方审美的特质,表达出我国早期民族艺术的高超一面。
从中国岩画的内容与题材上看,在甲骨文尚未出现之前,中国古人以图像为文本,以岩画为书库,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早期文明的痕迹,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变史。具体而言,中国岩画涉及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以甘肃景泰岩画为例,其中所体现的太阳神鸟形象造型生动,表达了《山海经》之前古人对神话生活与神灵崇拜的充分想象,而这一形象的出现,之后又能在三星堆遗址出土太阳神鸟中看到某种关联性,由此可见岩画所体现出的文明融合度与关联性。
中国岩画是古代艺术与文化的智慧结晶,其古朴稚拙的形象、粗放简率的风格,也表现出强烈而独特的现代装饰性与审美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智慧宝库与艺术源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生、创作与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养料。此外,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研究岩画亦是研究我国字画同源、探索中国文字如何从图像转化为文字的重要佐证,为中国文字的嬗变与创新研究提供思维理念和文化模式。
总体而言,我国的岩画具有多元的图式语言、丰富的民族内涵以及更为融入环境的情景体现。同时,我国岩画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符号与文字的呼应,从象形文字的角度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视觉审美。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字缺失的时代,岩画的审美理想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想象与创造,也延续了丰富的文化历史脉络,体现出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图景。
当前,中国岩画虽已有许多学者与机构在传承与保护方面作出了贡献,但仍有极大的完善与丰富空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可以在岩画的保护与传承上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健全岩画的大数据智库,这对当下以及后世均具有深远意义。与此同时,除了实地调研、就地保护之外,在未来要将岩画的智慧成果转化于民。希望可以建立一批以数字岩画为代表的博物馆、美术馆,推动岩画的社会美育,带动岩画的文旅产业,为文化经济发展赋能。
记言于书,存形绘画,妙作入神,千载灿烂。我们要积极努力,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岩画“活起来”,使怀抱着岁月秘密的瑰宝“火起来”。当下岩画研究的重中之重,是以中国文明探源的视域关注岩画自古至今的重要价值,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理念和方法论出发,通过对岩画的传承保护,进而向世界进一步传达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面,最终推动中国岩画与世界岩画接轨,将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岩画生态,在全世界展现中国岩画的独特魅力。
(摘编自刘天华、鲁晓波《让广阔大地上的岩画“活起来”和“火起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岩画是一种图画,还可以理解成一种通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坐标,我们透过它可以了解古代历史变迁与人类智慧。
B.我国的岩画从图像本身的题材与内容以及其涂抹与凿刻手法上来看,主要是以现实手法为主,追求线条的简洁流畅。
C.从艺术审美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的岩画与西方岩画相比较,前者不如后者的抽象与装饰,后者则不如前者的灵动奔放。
D.岩画的传承保护对于对当下以及后世均具有深远意义,我国许多学者与机构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看出,如果没有出现文字,那么我国的岩画即使是可视的“崖上文字”,其在美术史学的意义与价值也难以考查。
B.文中通过5世纪的郦道元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相关专家对中国岩画发现记录之例,表明了我国对岩画的研究从古延续到今。
C.中国岩画涉及题材广泛,但甲骨文出现后,我国古人可通过文字来记载人们活动,这造成了需要以图像为文本的岩画数量很少。
D.我国汉字从图像转化而来,从象形文字角度来看,我国岩画的多元图式语言保证了岩画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符号与文字一一对应。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中“中国岩画彰显着古人的审美观点与艺术理想”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内蒙古阴山磴口县莫勒赫图沟一处崖壁上刻有两片大面积的类人形,周围山高涧深,形势险要,给人们一种威严崇高之感,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壮美感。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人面植物身岩画,刻在弧形巨石上,形似穹庐,所刻神灵图及星相如在天上,祭祀的人们有如拜倒在苍天之下,给人无限遐想幻景。
C.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石面呈黄白色,周围是黑色石皮和绿色植物,色阶最亮最醒目,红色画面与大自然的绿色形成对比,造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D.新疆阿勒泰西部地区哈巴河县城北的多尕特15号洞穴彩绘岩画记录着旧石器晚期原始社会阿勒泰地区人们的一场激烈的围猎场景,场面很惊险刺激。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中国岩画所传递着的丰富的文化、艺术与历史价值。(4分)
5.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国岩画“活起来”和“火起来”?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苏海图的眼神 田蓉红
那年中秋,因为参与一场慰问,去了中蒙边境处的苏海图哨所。
苏海图,蒙语是红柳沟山,褐色的山石缝隙中,长满了红柳、芨芨草、锦鸡儿等灌木。在远离人烟的地方,这些和苏海图一样有着梦幻名字的植物,年复一年安静生长,①让原本荒凉的峡谷多了些生命的陪伴。
没有去过苏海图的人,想象不出那里的辽阔和空旷。②苏海图山东接海来山,西连呼洪得雷山,把一片偌大的戈壁收拢在自己的臂弯之内。那些哨卡上的战士,是苏海图的眼睛,他们用鹰隼般的警惕,时刻环顾四野。
白天,当我们乘坐的车辆在通往苏海图的路上快速行驶时,同行的人,遥遥指着北面那座越来越近的山,说“相信不,我们一出现在这戈壁上,就有目光一直在追随我们了”。处在那视野的包围之中,我们顿时对那蜿蜒在地图上的边境线心存敬畏,对那些守护祖国边境线的边防军人心存敬意。
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窗外风光单调,风力始终没有减弱。因为毫无遮拦,戈壁上的风来去自由,随心所欲,它们带走地表能带走的尘土,裸露出褐色、青色的沙砾。反射的阳光,带来远处风物的虚像,为这戈壁虚构出浩渺的湖。远远看去,天地的尽头烟波荡漾,远处的山和戈壁都在那烟波之中被虚无润泽。
在哨所驻扎的峡谷中,山腰间“卫国戍边、无上光荣”八个大字雄浑苍劲,它们是驻扎在这里的战士用无数白色石头拼写而成的,在经年的风雨中,牢固如山体的一部分,镶嵌在边防官兵目光里,也镶嵌在他们的心里。
苏海图不缺石头,缺水,仅有的一股山泉水被战士们引来,流进哨所周边一畦小小的菜园里。③菜地里原有的沙砾被一包一包地清除出去,又被战士们外出巡逻时顺道带回的一包一包山土填充。菜园里的种子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回乡探亲的战士回来时都会带来一些家乡的菜种,在战士的细心呵护下,它们很快学会了在苏海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家乡的味道慰藉着战士们思乡的情结。
菜地不用每天浇水,那些山泉水便慢慢汇聚在一个小小的人工湖里。堤岸也是石头垒砌的,周边有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另一侧,有垂柳和白杨。青褐色的苏海图山,因为这些水和这些绿色,增添了几许柔美。比这些绿色更能打动人心的,是战士们讲给我的故事。
远在四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年轻牧人跟着父亲放牧转场,途经苏海图山脚下的无人区时,狂风骤起,大雪漫天。暴风雪刮了整整一天一夜,他们已经和羊冻得粘在了一起。是巡边的战士们发现并解救了他们。从那以后,他跟着父亲的足迹,在放牧的同时,在边境线上没有界碑的领土上,在石头上刻下一个个“中”字。四十年过去了,在苏海图边境的深山里,到处都有刻着“中”字的临时界碑。牧民们只要看到这个特殊的界碑,就会赶紧把羊群赶离边境地区,防止发生越境事件。现在,儿子又接替了他,沿着边境线一边放牧一边守护,一家三代都是苏海图边境线的“活地图”。
小战士说,除了身边有这样义务巡边的牧人,戈壁之外,还有许多牵挂着他们的人。苏海图的每个节日,他们都会收到很多慰问和祝福。让他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在边防过中秋节,大河镇商户村的一位村民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子和妻子亲手做的一个大蒸饼,穿过巴里坤盆地、莫钦乌拉山,又穿过三塘湖盆地,来看望他们。他说,那个蒸饼真大啊,害怕路途遥远,蒸饼被颠坏了,夫妇俩用一个直径五十厘米的大圆盘子装起来,用一层塑料布细细地裹好,由妻子抱在怀里,一路就那么赶了过来。切开的蒸饼里,是用香豆、百合,以及向日葵的花盘晒干碾碎制成的植物香料,有田野里自然的清香。
小战士指指自己脚上的鞋,说,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前几年总会托民政部门送来自己亲手做的鞋垫。大妈捎话,怕山里风大,天凉,要让孩子们注意防潮。到后来,自己做不动了,便委托儿子从市场上买来带到哨所,还嘱咐哪个战士都不能少。“其实,部队上供给都充足,但他们的心意,我们总是不敢辜负。”大妈做的鞋垫,有些陪战士们一路巡逻,翻山越岭;有些则不舍得穿,一直留着,复员了,也要打进背包里,带回家。
还有那些送到边关的歌舞、共同包饺子的温馨、小曲子里的欢畅、写在卡片上的童心寄语,都被他们一一收藏在心里。因为这些珍藏,在边防驻守的日子里,再崎岖的路走着也觉得有劲,再苦的训练也能坚持。
小战士说,记得一位退伍的老兵临走前,含着眼泪,把这里看了又看,一个劲儿地叮嘱他们:“好好替我们守着,守好你们身后的国境线,才对得起前面我们的亲人。”
他讲那些故事的时候,月亮就停留在苏海图的上空,仿佛也在静静地聆听。它将更加清朗的光辉洒在这块戈壁上,代替驻守在这里的战士,去看那些石头、红柳和戈壁以外的生活。
月光下的边防哨所,慰问演出已接近尾声,也许是婉转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点燃了边防战士青春的热情,战士们自告奋勇地拿起话筒,大声唱着自己心中的歌:“一边是故乡,一边是家园,请祖国放心,请妈妈放心,这戈壁的大风,会吹得我更加坚强。”
那歌声如此铿锵有力,④让我在多年以后,还能一遍遍想起。
(选自2023年第3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了前往苏海图哨所的原因、途中和到达哨所后的所见所闻以及离开哨所之后的感受。
B.苏海图的环境本来是恶劣的,但在作者诗情画意的描绘之下,呈现出无限的生机,让读者对此有一种向往之情。
C.文中所写苏海图哨所的人工湖一事,既突出了战士们的生活情趣,也自然引入了后面战士们讲给“我”的故事。
D.战士们在慰问演出已接近尾声时所演唱的歌声中,蕴含了他们舍家为国的坚定表白,更突出了对故乡的眷恋情。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生命的陪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体现了灌木在西海图峡谷中蓬勃生长。
B.句子②从空间角度强化了苏海图的辽阔和空旷,使没有去过苏海图的人有了具象感。
C.句子③中的两个“一包一包”运用了细节描写,突出了士兵们建设菜园的豪迈情怀。
D.句子④中的“多年以后”与“一遍遍”表达了战士们的歌声带给“我”持久的感动。
8.题目“苏海图的眼神”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4分)
9.文中为什么要用较长篇幅来写小战士所讲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到雒。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选自《百战奇略》第五卷之《奇战》)
材料二
孙子曰:“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艾先据洮城而姜维不能败。又曰:“我专而敌分。”艾请割二国以分刘豹之势。又曰:“以虞待不虞。”艾有备而姜维退于祈山。又曰:“出其不意。”艾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曰:“毁人之国而非久。”艾兵不逾时而灭蜀。
(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五》)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维入北道A三十里B闻C绪军D却E还F从G桥头H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邀,指拦截,“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是邀请的意思,两者的意思不同。
B.蹑,是追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中的“蹑”词义相同。
C.鱼贯,像鱼群游动一样,前后接连。与“鱼贯而行”中的“鱼贯”意思相同。
D.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与现在所说的“以备不虞”中的“不虞”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将姜维的军队遭到了魏国众多将领率军围攻,与魏将杨欣所部激战失败后,不得不退却,打算从雍州刺史诸葛绪军背后绕道回蜀地。
B.面对邓艾部队的进攻,蜀将马邈和诸葛瞻两人的做法有所不同,前者不战而降,后者克服畏惧情绪将部队撤往绵竹摆阵以抗击邓艾军。
C.邓艾治军十分严厉,当他的儿子邓忠和与司马师纂分别率部从蜀军右翼和左翼进攻不利退回来时,就怒责二人,甚至要将其斩首示众。
D.邓艾所运用的许多计策都与孙子所述的兵法相同,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他善于防守,先占据洮城这一有利地势,姜维不能攻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4分)
(2)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4分)
14.材料二引用孙子之语高度评价邓艾“出其不意”,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宿齐河 陈师道
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
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还家只有梦,更著晓寒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夜不断走向深处,暗示寒意已起,既营造出一种伤感氛围,又为下面作铺垫。
B.颔联写潜鱼、坠鸟都已回家,其中寄寓着自己不能够回家的原因,思乡之情顿生。
C.颈联写刚刚想做一些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心绪却又回到了万里之遥的家乡。
D.本诗从“烛暗”起笔,以“晓寒”收束,从时间维度强化诗人夜不能寐的思乡情绪。
16.诗的尾联富有特色,请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开头用“ ”来体现主客“忽闻水上琵琶声”的反应,最后用“ ”来表明自己在听到“凄凄不似向前声”之后的反映。
(2)古代对于荆轲刺秦王一事既有赞美,但也有批评,如宋朝的苏洵就在《六国论》中用“ , ”两句指出其危害。
(3)小东画了一副画,里面出现了“江”和“月”的夜景,于是就想请你用含有“江月”的诗句来题画,如“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人们常常说 A 。当前,太空中在轨运行的另一座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人员构成,通常由指令长、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任务专家组成。指令长和驾驶员多为空军飞行员出身,飞行工程师多为职业航天员,任务专家则需根据具体阶段载荷和研究项目,由相应学者构成。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①各项任务数量和要求显然将远高于建设阶段。②借鉴现有国际经验显示,③确保空间站顺利有序发展需丰富航天员类型构成,④由各领域专业人士一一对应,⑤承担相关工作。⑥作为实践,⑦此次“飞天”的我国航天员乘组包含首次“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个航天员类型。⑧这样的变化,⑨不但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应有过程,也符合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需求。
飞行工程师,同样是空间站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我国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都拥有大学老师的身份,他的职责是让空间站更加稳定高效、长久安全地运行。因而朱杨柱、桂海潮的“飞天”并非一次偶然,而是 B 的必然举措。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
多年来,我演奏过类型各异的板胡作品,有的篇幅宏大,深具音乐气派和技术能量,如《秦川行》等;有的婉约隽永,抒发内在情感,如《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有的风格鲜明,热情洋溢,展现时代气息,如《翻身的日子》等;有的中西合璧,充满异域风情,彰显板胡多样表达力,如《花儿随想》等。在表现形式上也力求多样化,有常规的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乐协奏曲,有中、小型乐队伴奏的独奏曲,有板胡与大提琴、板胡与钢琴、板胡与人声、板胡与流行乐队等。这些艺术探索意在通过不同的形式与载体,展示板胡艺术的流光溢彩,让观众领略民族传统乐器散发的时代活力。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推广者、传播者,我跟随乐团出访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内外许多乐团、音乐家、指挥家进行合作演出与文化交流,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彼此心灵相通和精神共鸣的纽带。2010年5月,我携手大提琴演奏家安西·卡图恩首演了京胡与大提琴双协奏曲《霸王别姬》,以京胡和大提琴分别扮演虞姬和项羽,用音乐讲述历史故事。虽然我和卡图恩来自不同国家,讲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演奏着不同乐器,但舞台上,我们彼此心领神会,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相互衬托、碰撞、借鉴、融合,实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表达。
20.文中有很多地方运用了整句,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效果。(3分)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若改成“音乐可以让彼此心灵相通和精神共鸣”,其语意相差无几,但表现力却相差甚远,请分析。(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用了顿号来连结,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3分)
(1)通常由指令长、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任务专家组成。
(2)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相互衬托、碰撞、借鉴、融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无论做什么学问,都要做好吃苦头、嚼菜根的准备,要学会扎猛子,沉下去,往下扎根,做长久的修炼,才能长出息。同时,还需头脑圆通,思维灵活,不要拘泥于一隅。也需要坐得住,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做学问是个慢活,要小火慢炖为宜,多出活,快出活,早出活,不一定是好事,傅斯年曾为弟子定下铁规:“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一个做学问的人,一旦热衷于功名利禄,学问生涯非终结不可。
(选自刘熙武《求学四“道”》)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