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随堂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4-03-05 18:39:3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KI+3H2S+5KIO3 = 3K2SO4+3I2+3H2O
B.2NaHCO3+H2SO4 = Na2SO4+H2O+CO2↑
C.SiO2+2NaOH = Na2SiO3+H2O
D.SO3+H2O = H2SO4
2.已知 ,反应速率分别用 、 、 、 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粒子是( )
A.H2O B.H+ C.Cl- D.Cu2+
4.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B C D
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 铅蓄电池放电 太阳能发电
A.A B.B C.C D.D
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6.向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的化学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B.停止反应后,取少量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C.溶液颜色变化说明
D.实验结果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
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 CaO + CO2 ↑
B.2NaOH +CO2 Na2CO3+ H2O
C.NaOH+HCl=NaCl+H2O
D.2Al+Fe2O3 2Fe+Al2O3
8.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具备五大优势:零排放、零污染、无噪音、补充燃料快、续航能力强,而备受关注。某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B采用多孔电极材料的优点是能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B.“电池”能将燃料电池产生的多余电能暂时储存起来
C.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 =2O2
D.质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向电极B迁移
9.关于下图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盐桥内的K+移向CuSO4溶液
B.若将Cu电极换成石墨电极,原电池反应不改变
C.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e-=H2↑
D.该原电池中电流流入Zn电极
10.“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 = 2Mg (OH)2。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片作为负极
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11.在两个密闭的锥形瓶中,0.05 g形状相同的镁条(过量)分别与2 mL 2 mol·L 1的 盐酸和醋酸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是盐酸与镁条反应时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任意相同时间段内,盐酸与Mg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快于醋酸与Mg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C.反应中醋酸的电离被促进,两种溶液最终产生的氢气总量基本相等
D.1 mol·L 1 NaOH溶液完全中和上述两种酸溶液,盐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更大
12.①②③④甲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1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灼热的氧化铜与H2的反应
14.化学反应N2(g)+3H2(g) 2NH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为能量变化值,a、b、c均为正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1mol N+3mol H中的总能量等于1mol NH3中的能量
C.1mol NH3(l)转变为1mol NH3(g)需要吸收c kJ能量
D.反应N2(g)+3H2(g) 2NH3(g)的能量变化值为a+b
15.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 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 O2(g)=4CO2(g)+5H2O(g)的ΔH为( )
A.+8Q kJ·mol-1 B.-16Q kJ·mol-1
C.-8Q kJ·mol-1 D.+16Q kJ·mol-1
16.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是氧化剂 B.N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Na是还原剂 D.H2O是还原剂
17.已知反应式:mX(g)+nY(?) pQ (g)+2mZ(g),达到平衡时c( X) =0.3 mol L-1。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重新平衡后c(X) =0.5 mol 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逆方向移动 B.Y 可能是固体
C.系数n>m D.Z 的体积分数减小
18.在Zn+H2SO4=ZnSO4+H2 反应中,2分钟内硫酸浓度由1.5mol·L-1降至1.1mol·L-1,则2分钟内用硫酸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1mol·L-1·min-1 B.0.2mo1·L-1·min-1
C.0.3mol·L-1·min-1 D.0.4mo1·L-1·min-1
19.对于100 mL1 mol·L-1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 mL3 mol·L-1盐酸;③多用300 mL1 mol·L-1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其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0.测量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方法如下:ⅰ.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和;ⅱ.再利用与反应,产生激发态的(用表示),当回到基态时,产生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获知的浓度,二者呈正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态与具有的能量不同
B.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C.与能发生反应:
D.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汽车尾气中含量越高
二、综合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KI的性质。
(1)通过 反应实验可以验证KI中K元素的存在。
(2)①根据碘元素的化合价可推知KI有 性。
②与KI反应,能体现上述性质的试剂有 (填序号)
a.Fe2+ b.Fe3+ c.Br- d.Cl2
(3)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猜测:Cu2+有可能氧化I-,为了验证,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已知:CuI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操作 现象
溶液分层,上层显紫色,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Cu2+能氧化I-。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①同学们依据(3)的结论推测:Ag+能氧化I-,原因为 。
他们做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
操作 现象
生成黄色沉淀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
操作 现象
3分钟后KI溶液开始变黄,随后溶液黄色加深,取出该烧杯中溶液滴入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
③甲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Ag+能氧化I-,原因是 。乙同学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得出结论:Ag+能氧化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由以上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为 。
22.现有a.盐酸、b.醋酸、c.硫酸三种稀溶液,用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① 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 。
② 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需NaOH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 。
③ 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
④ 若取等质量相同状态下的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
(2)若三种酸溶液中的c(H+)相等。
① 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
② 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需NaOH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 。
③ 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
23.可逆反应:aA(g)+ bB(g) cC(g)+ dD(g);根据图回答:
(1)压强p1比P2
(填大或小);
(2)(a+b)比(c +d) (填大或小);
(3)温度t1℃比t2℃ (填高或低);
(4)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4.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转化为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原理为:。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2min~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
(2)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3)2min时, (填“>”“<”“=”或“无法比较”)。
(4)下图为甲醇酸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a是 (填“正极”或“负极”),此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
25.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速率变化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角度。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 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 能量。(填“放出”或“吸收”)
(2)用铝热法可冶炼铁,其反应为:Fe2O3+2Al 2Fe+Al2O3,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1molAl,则理论上可炼制Fe的物质的量为 mol。
(3)为探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Ⅰ 装置Ⅱ
①装置Ⅰ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装置Ⅱ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关于装置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在Cu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b.电流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c.电子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
d.Zn和Cu的都是电极材料,也都参与电极反应
(4)某兴趣小组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少量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实验测得氢气的产生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示,对该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是_____。
A.从t1→t2的原因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B.从t1→t2的原因水蒸发,致使酸的浓度升高
C.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镁条的质量下降
D.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的浓度逐渐下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反应前后,I元素从-1价和+5价变为0价,S元素从-2价变为+6价,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H、C、S、O、Na的化合价均未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H、O、Na、Si的化合价均未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H、O、S的化合价均未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据此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答】A.由于v(O2):v(NO)=5:4,所以 ,A符合题意;
B.由于v(O2):v(H2O)=5:6,所以 ,B不符合题意;
C.由于v(NH3):v(H2O)=4:6=2:3,所以 ,C不符合题意;
D.由于v(NH3):v(O2)=4:5,所以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和方程式系数成正比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答】A.H2O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产生H2和O2,同时体现了氧化性和还原性,选项正确,A符合题意;
B.H+中氢元素+1价为最高价态,在反应过程中只能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只具有氧化性,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Cl-中氯元素-1价为最低价态,在反应过程中只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只具有还原性,选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Cu2+中铜元素+2价为最高价态,在反应过程中只能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只具有氧化性,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据此分析选项所给物质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答】A.水力发电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蓄电池放电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 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原电池
5.【答案】C
【解析】【解答】A.铝片与稀盐酸属于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选A项;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项;
C.C+CO2=2CO,碳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项;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选D项;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记住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答】A.由相同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分子中两个氯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向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有碘单质生成,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取少量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
C.对于反应,其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碘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用单线桥表示为,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氧化性:,所以非金属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为非极性共价键结合,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为极性共价键结合;
B、淀粉遇碘变蓝;
C、电子由碘离子转移向氯分子;
D、非金属性越强,则氧化性越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7.【答案】D
【解析】【解答】A.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铝元素化合价由Al的0价变化到Al2O3的+3价,化合价升高;铁元素化合价由Fe2O3的+3价变化到Fe的0价,化合价降低。所以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
8.【答案】C
【解析】【解答】A.多孔电极材料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能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A不符合题意;
B.汽车行驶过程中,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转化为电能,当汽车处于怠速等过程中,“电池”能将燃料电池产生的多余电能暂时储存起来,B不符合题意;
C.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电极反应应为4H++O2+4e =2H2O,C符合题意;
D.电极B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质子即氢离子为阳离子,向原电池正极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9.【答案】C
【解析】【解答】A.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因此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中,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若将铜电极换成石墨电极,电极反应式没有变化,则原电池反应不改变,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铜电极上是由CuSO4溶液中的Cu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
D.在原电池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因此该原电池中,电流流入Zn电极,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该原电池中,由于金属性Zn>Cu,因此Zn做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做正极,CuSO4溶液中的Cu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据此结合原电池中离子、电子、电流的移动方向和电极反应式进行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根据原电池反应式知,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Mg失电子作负极,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食盐水,故B不符合题意;
C.Mg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 2e =Mg2+,所以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可知,Mg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 2e =Mg2+,活性炭为正极。
11.【答案】C
【解析】【解答】A. 盐酸为一元强酸,醋酸为一元弱酸,则2 mL 2 mol·L 1的 盐酸和醋酸中,盐酸中c(H+)大,与镁条反应的速率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容器内压强大,反应速率快,反应先结束,故②代表的是盐酸与镁条反应时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A不符合题意;
B. 可以通过曲线的斜率比较二者的反应速率,从图像可以看出,100s后,醋酸与镁的反应速率更大,此时盐酸与镁已接近反应结束,c(H+)较小,反应速率小,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于盐酸和醋酸的浓度和体积均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故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氢气气总量基本相等,故C符合题意;
D. 由于盐酸和醋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故用1 mol·L 1 NaOH溶液完全中和上述两种酸溶液时,盐酸与醋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电离出来的c(H+)不同,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活泼性①>②;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活泼性①>③;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活泼性④>②;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为负极,活泼性③>④,
综上分析可知活泼性: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金属做负极,活泼性弱的金属做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的质量会减少,正极生成氢气。
13.【答案】D
【解析】【解答】 A.Al、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但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吸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但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H与Cu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为吸热反应,结合常见的吸热反应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答】A.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此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1mol N+3mol H中的总能量高于1mol NH3中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示意图可判断1mol NH3(l)转变为1mol NH3(g)需要吸收c kJ能量,C符合题意;
D. 根据示意图可判断反应N2(g)+3H2(g) 2NH3(g)的能量变化值为2b-2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具有能量的高低可以确定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是放热反应,焓变=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故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液体转化为气态需要吸收能量。
15.【答案】B
【解析】【解答】KOH的物质的量为n(KOH)=c×V=0.1L×5mol/L=0.5mol,2KOH+CO2═K2CO3+H2O,根据钾离子守恒,故n(K2CO3)=0.5mol× =0.2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由n(CO2)=n(K2CO3)=0.25mol,2C4H10+13O2 8CO2+10H2O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丁烷的物质的量为n(C4H10)=0.25mol× = mol,即 mol丁烷放出的热量大小为QkJ,故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kJ× =16QkJ,则此条件下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 O2(g)═4CO2(g)+5H2O(l)△H=-16Q kJ mol-1。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根据钾离子守恒和碳元素守恒计算反应热,写出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16.【答案】C
【解析】【解答】A.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是还原剂,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a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是还原剂,故C符合题意;
D.反应中,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是氧化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2Na+2H2O=2NaOH+H2↑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
17.【答案】C
【解析】【解答】A.从以上分析可知,平衡正方向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说明反应物的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系数之和,若Y 是固体,反应物的系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系数之和,所以Y是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B的分析,系数m+n>p+2m,即n>p+m,所以n>m,故C符合题意;
D.平衡正向移动,所以Z 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衡时c( X) =0.3 mol L-1,将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的瞬间,X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即为0.6mol L-1,重新平衡后c(X) =0.5 mol L-1,说明平衡在增大压强时向正向移动了。
18.【答案】B
【解析】【解答】反应物的浓度是1.5mol L 1,经过2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1mol L 1,△c=1.5mol/L 1.1mol/L=0.4mol/L,v= = =0.2mol L 1min 1,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应物的浓度是1.5mol L-1,经过2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1mol L-1,△c=1.5mol/L-1.1mol/L=0.4mol/L,结合v= 计算。
19.【答案】B
【解析】【解答】盐酸与铁片的反应的实质是Fe+2H+=Fe2++H2↑。
①升高温度,物质的内能增加,微粒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①符合题意;
②改用100 mL3 mol·L-1盐酸,c(H+)增大,微粒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②符合题意;
③多用300 mL1 mol·L-1盐酸,由于c(H+)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③不符合题意;
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④符合题意;
⑤改用98%的硫酸,由于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c(H+)减小。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会发生钝化,使铁不能进一步与硫酸反应,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减小,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措施的序号是①②④,合理选项是B。
【分析】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加入催化剂,增大接触面积,气体的反应压缩体积。
20.【答案】D
【解析】【解答】A、 回到基态时,产生荧光,说明的能量高于,两者能量不同,故A正确;
B、NO易被氧化成NO2,发生反应: 2NO+O2=2NO2,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则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总反应为:,故B正确;
C、根据已知ⅱ, 与反应,产生激发态的 ,则与能发生反应:,故C正确;
D、 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和,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NO的含量越高,但这个NO不一定都是汽车尾气中NO,也可能是汽车尾气中的NO2分解生成的NO,则只能说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越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激发态和基态能量不同;
B、NO易被氧化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D、NO2能分解产生NO。
21.【答案】(1)焰色
(2)还原性;b、d
(3)2Cu2++4I-=2CuI↓+I2
(4)Ag+的氧化性大于Cu2+;AgNO3+KI=AgI↓+KNO3;有可能是空气中O2的氧化KI溶液出现上述现象;2Ag++2I-=2Ag+I2;Ag+与I-既能发生沉淀(复分解)反应,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两者在溶液中接触时,沉淀反应优先发生
【解析】【解答】(1)钾元素焰色试验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时火焰显紫色,据此检验钾元素的存在;
(2)①在KI中I元素化合价为-1价,是I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
②a.Fe2+与I-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证明其具有还原性,a不正确;
b.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2+、I2,反应方程式为:2Fe3++2I-=2Fe2++I2,在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I-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b正确;
c.Br-与I-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证明其具有还原性,c不正确;
d.Cl2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l-、I2,反应方程式为:Cl2+2I-=2Cl-+I2,在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I-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d正确;
故答案为:bd;
(3)向CuSO4溶液中滴入少量KI溶液,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上层苯层显紫色,说明反应产生了I2,同时有白色CuI生成,说明Cu2+能够氧化I-,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
(4)①由于金属活动性:Cu>Ag,则离子氧化性:Ag+>Cu2+,所以若Cu2+能够氧化I-,则氧化性强的Ag+也能够氧化I-;
②向KI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看到产生了黄色沉淀,说明二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产生AgI黄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KI=AgI↓+KNO3;
③甲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Ag+能氧化I ,这是由于有可能是溶解在溶液中空气中O2的氧化KI溶液而出现上述现象;乙同学改进后证明了Ag+能氧化I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2I-=2Ag+I2;
④由以上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为:Ag+与I-既能发生沉淀(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两者在溶液中接触时,沉淀反应优先发生。
【分析】(1)钾元素的特征性质是焰色反应;
(2)①KI中碘元素化合价处于碘元素化合价的最低价,具有还原性;
②与KI反应,体现Kl还原性的试剂,具有氧化性;
(3)硫酸铜溶液中先加入少量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显紫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和CuI,CuI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4)①依据(3)中铜离子具有氧化性判断: 金属阳离子具有氧化性;
②实验一中硝酸银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生成黄色沉淀为AgI;
③原电池装置中3分钟后KI溶液开始变黄,随后溶液黄色加深,说明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取出该烧杯中溶液滴入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证明生成了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碘离子遇到银离子发生的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优先。
22.【答案】(1)c>a>b;c>a=b;a=b>c;c>a>b
(2)b>a>c;b>a=c;a=c>b
【解析】【解答】a、c是强酸,b是弱酸,a、b是一元酸,c是二元酸;(1)若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①c是二元酸,c(H+)最大,a为强酸c(H+)大于b弱酸,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 c>a>b。故答案为:c>a>b;②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三种酸分别与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所需NaOH溶液体积与最终酸电离出的n(H+)成正比,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这三种酸,最后电离出的n(H+):2a=2b=c,则消耗碱液体积:2a=2b=c,即体积比为1:1:2,所需NaOH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 c>a=b。故答案为:c>a=b;③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a=b>c。故答案为:a=b>c;④c是二元酸,c(H+)最大,a为强酸c(H+)大于b弱酸,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 c>a>b,若取等质量相同状态下的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c>a>b,故答案为:c>a>b;(2)若三种酸溶液中的c(H+)相等,这三种溶液体积相同时,最终电离出n(H+):a=c<b;①b是弱酸,浓度最大,c是二元酸,浓度为a的一半,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b>a>c ,故答案为:b>a>c;②若三种酸溶液中的c(H+)相等,这三种溶液体积相同时,最终电离出n(H+):a=c<b,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n(H+)越大消耗的碱体积越大,所以消耗碱液体积a=c<b。故答案为:a=c<b;③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a=c>b,故答案为:a=c>b。
【分析】(1)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全部电离,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弱酸。 ①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 c>a>b。 ② 在随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醋酸中的氢离子不多电离,全部和强氧化钠反应。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a=b>c
(2))若三种酸溶液中的c(H+)相等,这三种溶液体积相同时,最终电离出n(H+)。①b是弱酸,浓度最大,c是二元酸,浓度为a的一半。 ② 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n(H+)越大消耗的碱体积越大。;③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a=c>b
23.【答案】(1)小
(2)小
(3)高
(4)吸热
【解析】【解答】(1)根据“先拐先平,温高压大”, 压强 P1比P2小;
(2)由P2到P1,压强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则(a +b)比(c +d)小;
(3)根据“先拐先平,温高压大”,温度t1℃比t2℃高;
(4)从t1到t2,温度降低,A的百分含量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分析】(1)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2)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4)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降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4.【答案】(1)(或)
(2)75
(3)>
(4)正极;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2min~5min转化的浓度为1.00mol/L-0.50 mol/L=0.50 mol/L,则2min~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CO2)==,故答案为:;
(2) 由图可知,5min时CO2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平衡状态,转化的浓度为2.00mol/L-0.50 mol/L=1.50 mol/L,则H2转化的浓度为1.50 mol/L3=4.50 mol/L,H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4.50 mol/L 1L=4.50mol,平衡时的转化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
(3) 由图可知,2min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故答案为:>;
(4) 由图可知,电子由电极b流出,则电极b为负极,电极a为正极,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正极;。
【分析】(1)注意反应速率的求解,根据反应消耗的浓度除以反应时间可得到答案;
(2)转化率为转化的物质的量除以反应前的物质的量;
(3)2min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b端失去电子,为负极,书写电子式时注意电荷守恒。
25.【答案】(1)吸收;放出
(2)>;1
(3)Fe+Cu2+=Cu+Fe2+;2H++2e-= H2;ac
(4)A;D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故答案为:吸收;放出;(2)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由方程式Fe2O3+2Al 2Fe+Al2O3可知,若消耗了1molAl,则理论上可炼制Fe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答案为:>;1;(3)①实验Ⅰ中,Fe与CuSO4溶液发生原电池反应,Fe失去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则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Cu2+=Cu+Fe2+,故答案为:Fe+Cu2+=Cu+Fe2+;
②装置Ⅱ中,正极为Cu,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 ,故答案为:2H++2e-= H2 ;③a.铜为正极,H+在铜表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H+被还原,故a正确;
b.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应该从Cu片经导线流向Zn片,故b不正确;
c.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从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故c正确;
d.Zn和Cu的都是电极材料,但Cu不参与反应,故d不正确。
答案为:ac;(4)A.从t1→t2的原因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A正确;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至于使水蒸发,故B不正确;
C.镁条(固体)的质量下降,但是浓度不变,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故C不正确;
D.t2→t3的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此时浓度因素大于温度的影响,故D正确。
答案为:AD。
【分析】(3)实验I和实验II都是原电池,实验I的反应原理为Fe+Cu2+=Cu+Fe2+,Fe为负极,Cu为正极;实验II的反应原理为Fe+2H+=H2 +Fe2+,Zn为负极,Cu为正极;(4)镁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开始反应时,温度不断升高,反应速率不断增大,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以此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