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2023-12-31 18:59:5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这里的“你们”发现的地点在( )
A.云南 B.北京 C.陕西 D.山西
2.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华夏族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B.华夏族是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而形成的
C.华夏族就是汉族 D.华夏族交通便利,有很多的文明成就
3.2022年9月9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其子查尔斯三世继位。中国历史上开启这种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是( )
A.西周 B.夏朝 C.秦朝 D.商朝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山顶洞人遗址的发掘 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
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7.近日,电视剧《芈月传》在卫视热映,该剧的开篇便提到了在秦国发生的一场变革——商鞅变法。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8.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刘爸爸问小刘:“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
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
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
9.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庄子——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
D.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公元前209年,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是( )
A. 陈胜、吴广 B. 刘邦 C. 项羽 D. 李自成
13.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4.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的用途是( )
A.排水 B.灌溉 C.用水力鼓风冶铁 D.播种
15.宏伟的长城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特征,秦朝时修的长城是为了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羌族 D.氐族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光武帝 D.汉武帝
17.《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8.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20.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21.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县令
2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的是商朝也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
23.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中的“诸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24.夏朝作为夏商周上古三代的开端,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夏朝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炎帝 C.启 D.禹
25.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督察乌孙、康居诸国动静,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有权发兵征讨。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臣属关系,至此完全确定,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漠北战役的打击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立 D.蒙恬北击匈奴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16分)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下列材料涉及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钩驷(四匹同样颜色的号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京师之钱巨万,腐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4分)
材料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3)举出迁入中原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4分)
材料五:(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五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27.(12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的“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写出西汉政府设置的总管西域事务的官职名称。该官职的设置说明了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28.(14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1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 (1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
29.(8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2分)
答案
1-5AABCD 6-10BBAAB 11-15DACCA 16-20DCCCC 21-25BCBDC
26.(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变化:由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到文景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富足。政策:休养生息。
(3)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4)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政府大力扶持等等。
27、(1)人物:秦始皇(嬴政)
制度:郡县制
(2)地区:新疆
机构:西域都护
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28、(1)管仲。
(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29.(1)战役:赤壁之战。朝代:西晋。
(2)原因:北方的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举措: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4)因素:①国家局部统一;②江南地区的开发;③民族交融。(列出任意两点即可)试卷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