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02-25 18:31:13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
2.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穑。”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3.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谁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 )
A.大禹 B.周武王 C.商汤 D.周厉王
4.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在经济上要依赖诸侯国的支持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6.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有利于这些问题解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7.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青铜制造业 B.制瓷业 C.纺织业 D.造纸业
8.“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开始成为规范字。”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9.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天下大雨 B.当时农民领导人想当王 C.秦二世继位 D.秦朝的暴政
10.中国古代把“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裕的统治时期”称之为“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和谐“治”世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之治
D.贞观之治
11.下面人物与相关历史典故不对应的是( )
A.管仲——管鲍之交 B.勾践——卧薪尝胆
C.孟子—无为而治 D.苻坚——草木皆兵
1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真正目的是( )
A.给侯王国以恩泽 B.削弱各侯王国的势力
C.加强各侯王国的势力 D.为与项羽争夺地盘和人才
1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就是秦始皇。下列文献中,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秦始皇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是( )
A.《史记》 B.《三国演义》 C.《离骚》 D.《道德经》
14.《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离骚》。”他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屈原
15.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走向是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16.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腐败的东汉王朝迅速土崩瓦解,黄巾起义的领袖是( )
A.陈胜、吴广 B.刘邦 C.项羽 D.张角
17.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18.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东晋王羲之被当时的人成为古今之冠。代表作是( )
A.《洛神赋图》 B.《祭侄文稿》 C.《中秋帖》 D.《兰亭集序》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位于流域,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式圆形房屋。
22.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到最后一个夏王时期,不修德行,夏朝灭亡。
23.战国时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国都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综合性水利枢纽。
24.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史称东汉,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25.东汉来年名医张仲景写成《》一书,提出要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被后世称为“”。
三、历史诊所:
26.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简要说明理由。
(1)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磨制石器,有爱美观念,过着集体生活,居住在一起,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
(2)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 )
(3)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和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
(4)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运用三国刘徽的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四、材料分析题
27.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中,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商鞅倡导变法,他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3)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平民,你对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
28.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1)材料一诗句中描绘的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材料二诗句中诗人的“壮心”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和你掌握的历史知识推断,简要说说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2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兼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散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
——《后汉书》
(1)文中的“伦”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来看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他对造纸术的改进有什么重要意义?
五、历史活动
30.假设你所在学校开展“寻找河北省的古代历史名人”活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对本地历史的了解,请选择一个当地古代历史名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说明选择理由。
(2)假如你作为研究小组组长,你将如何布置研究此项研究活动?
试卷第2页,共4页
1.A
【详解】根据“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时期,早期人类会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过定居生活,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C项;尧舜禹时代不是早期人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神农”“教稼穑”,结合所学可知,诗句赞扬的是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的传说,B项正确;传说中黄帝的主要发明是“制作宫室”,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大禹的主要贡献是治理洪水,排除C项;传说中,仓颉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有名的暴君。商纣创制“炮烙”等酷刑迫害人民,失去民心。公元前1046年武王起兵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B项正确;大禹建立了夏朝,排除A项;商汤建立了商朝,排除C项;周厉王是西周时期的国君,引发了“国人暴动”,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依据题干中“西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是分封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指的是分封制,所以C项正确,B是统治者的传承方式,D是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A不是西周时期的。故选C。
5.A
【详解】根据题干“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诸侯势力强大,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A项正确;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诸侯成为霸主,不在听从王命,但材料体现不出开始左右周天子,排除C项;东周初年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但不是说明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曾经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庭贫富,广收门徒,正体现了教育要公平,C项正确;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方法,排除A项;温故知新是学习方法,排除B项;仁者爱人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最具代表性的为青铜器,故有“青铜时代”之称,商朝青铜器制造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最是具代表性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A
【详解】根据题干“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巩固政权的政策,比如设置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A项正确;汉武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排除B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与唐太宗、宋太祖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后期,君主统治残暴,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最终激起了人民的反抗,D项正确;天下大雨,延期是客观原因,排除A项;当时农民领导人想当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大泽乡起义时,秦二世已经继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修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二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但是,治世之下也隐藏了众多弊病,例如诸侯王势力过大,商贾势力膨胀及匈奴的扰边等,A项正确;光武中兴是东汉,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是唐朝,均迟于西汉,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该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不是孟子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管鲍之交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激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草木皆兵的故事是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消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一。因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真正目的是削弱各侯王国的势力,B项正确,排除C项;“推恩令”是削弱侯王国实力,不是给予恩泽,排除A项;与项羽争夺地盘和人才是汉高祖刘邦,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其中的《秦始皇本纪》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秦始皇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信息,A项正确;《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排除B项;《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与秦始皇无关,排除C项;《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是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的集中体现,与秦始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孔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排除A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16.D
【详解】根据材料“黄巾起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史称“黄巾起义”,D项正确;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排除A项;项羽和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排除B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汉化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ABC符合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推行茶文化不属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D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D项正确;《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排除A项;《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作品,排除B项;《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客观因素是指非主观意愿的因素,北方民族融合是事实,并非统治者的预想,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也会客观上促进技术进步,②符合题意。而③佛教盛行虽是客观原因,但与科学文化发展没有明显的联系,不符合题意。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主观原因,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0.C
【详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客观原因。ABD都是主观原因,故答案选C。
21. 黄河 半地穴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位于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22. 禹 桀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可以得出,①是禹,②是桀。
23. 李冰 都江堰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常遭水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集防洪、灌溉于一体的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4. 洛阳 光武中兴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光武中兴”。
25. 伤寒杂病论 医圣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称为“医圣”。
26.(1)错误;理由: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
(2)错误;理由:铁农具和牛耕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是在战国时期。
(3)错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4)正确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观念,过着集体生活,居住在一起,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故原题错误,应将“磨制石器”改为“打制石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故原题错误,应将“春秋”改为“战国”。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故原题错误,应将“汉和帝”改为“汉武帝”。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运用三国刘徽的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 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故原题正确。
27.(1)措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作用: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人物:秦孝公。意义: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措施: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训练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训练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作为平民,对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表示欢迎。
28.(1)景象: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东汉末年各地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2)是否实现:曹操最终并没有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心”。
原因: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败,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3)人物特点:关心百姓疾苦,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详解】(1)景象:依据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结合所学可知,曹操的诗句中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使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
(2)是否实现:依据材料二“老骥伏杨,志在千里”可知,曹操的志向是统一天下,结合所学可知,曹操发兵南下在赤壁之战中残败,之后天下三分,曹操最终并没有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心”。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曹操只所以没能统一天下,是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败,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3)人物特点: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曹操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英雄。
29.(1)“伦”:蔡伦。时代:东汉
(2)做法: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易于推广,逐渐普遍使用。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详解】(1)“伦”:根据材料“蔡侯纸”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2年蔡伦在邓皇后的支持下,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最终制成了“蔡侯纸”,并于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做法:据材料关键信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得到普遍使用。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0.(1)示例:董仲舒,景县历史名人,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示例:研究小组分工,分别研究古代历史名人(如董仲舒)的生平、贡献、有关故事;布置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谈、查阅图书、网络搜索等进行资料搜集;小组共同形成研究报告。
【详解】(1)示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董仲舒,景县历史名人,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2)示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学校要求开展活动,研究小组分工,分别研究古代历史名人(如董仲舒)的生平、贡献、有关故事;布置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谈、查阅图书、网络搜索等进行资料搜集;小组共同形成研究报告等。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