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含解析)世界史
2024-03-03 18:31:41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1.神话是现实的折射。《荷马史诗》载,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请宙斯裁断。宙斯将选择权交给公主,她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则神话反映了古希腊( )
A.尊重女性,婚姻自由 B.崇拜神明,彰显人性
C.追求浪漫,崇尚爱情 D.奉行民主,人神平等
2.伊索克拉底曾说,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风貌。以下能论证这句话的是( )
① 古典民主城邦 公民大会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希罗多德
② 陪审法庭 陶片放逐法 “悬诗” 修昔底德
③ 《源氏物语》 《查士丁尼法典》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 希罗多德
④ 万神殿 《摩诃婆罗多》 《十二铜表法》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A.① B.② C.③ D.④
3.古希腊一位哲人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这位哲人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4.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所由人德成善者出于三端。这三端为出生所禀的天赋、日后养成的习惯及其内在的理性,”这一认识反映了他( )
A.对后天努力的崇尚 B.对人性的哲学思考
C.对民主制度的反思 D.对奴隶制度的维护
5.希腊人写史的目的十分明确,即保存前人的业绩,给后人以教益。西方史学创始人希罗多德把自己的著作称为“历史”,其原意就是“研究”。而修昔底德则强调其所记载材料确凿性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据此可知,古希腊的史学研究( )
A.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
B.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
C.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
D.全面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6.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7.下图是反映雅典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漫画,它能够说明
A.在雅典言论和信仰自由 B.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不断发展
C.雅典人文主义从此诞生 D.两人对人的认识截然不同
8.阿诺德·J·汤因比在《希腊精神》中写到,“希腊人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城邦,把自己的城邦当作神来膜拜,而不是将城邦单纯视为公共机构。对城邦体现出的人类集体力量崇拜替代了对奥林匹亚诸神的崇拜,可以说,城邦就是希腊世界的首要宗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邦制民主是希腊人唯一的选择 B.希腊人完全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C.希腊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D.文学作品无法高度诠释希腊精神
9.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在其《誓言》中写道:“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之事及其他恶劣行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
A.反映神创论的影响力 B.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C.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 D.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
10.公元前434—前433年,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在向阵亡的将士致祭时声称:“我们虽然看不见神,但是从他们所受的崇敬,从他们赐给人类的福祉中,我们可以断定;他们的确是永生不朽的。”伯里克利的话表明,普通人通过他们的奉献可以获得神性,享受神一样的祭祀。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深受宗教势力干预 B.民众对待神明崇拜非常虔诚
C.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祭祀活动 D.战争激发了公民的城邦意识
11.古罗马《奥古斯都功德碑》载,屋大维在执政期间,举行了二十六次人兽猎斗表演,约三千五百头非洲野兽被杀。这表明古罗马( )
A.进入了帝国时代 B.与非洲贸易密切
C.统治者穷奢极欲 D.娱乐项目很丰富
12.史载,古代罗马历时数百年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其中硬面公路达8万公里;相传有君主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重视改善自然环境 B.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商业贸易较为繁荣 D.政治统治较为残暴
13.公元前90年,罗马通过《尤里乌斯法》,向所有迄今仍忠于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和拉丁殖民地以及罗马军队服役的同盟者授予罗马公民权。这一法案的贯彻执行( )
A.扩大了罗马国家的社会基础 B.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覆灭
C.提升了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 D.解决了罗马内部民族矛盾
14.在英国东南部的科尔切斯特,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约建于公元45年的罗马军营遗址,通过粪便化石,确认守军的食物有英国北部的野兔、欧洲大陆草原的牛肉、地中海沿岸的无花果以及西亚的椰枣等。这说明了( )
A.长途贸易的发展 B.农业的进步
C.自然地理的影响 D.帝国的强盛
15.屋大维并没有取缔罗马共和国的三大要素——元老院、行政官员、公民大会,而是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合作,在共和政治的框架内获得了立法者和最高法官的权益,并且获得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新尊号——“奥古斯都”。可见,当时的屋大维( )
A.实际上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 B.推动了罗马帝国疆域扩张
C.成为了政教合一的专制君主 D.捍卫了古罗马的共和制度
16.公元前6世纪中期,罗马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对公民大会进行改革,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提供数目不同的森都利亚(或称百人队)。每个森都利亚都只有一票表决权。第一等级公民拥有98个百人队,超过总数之半,固此控制了大会的多数票。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公民大会的地位下降 B.民主政体走向衰落
C.贵族与平民矛盾缓和 D.贵族富豪操持柄权
17.古罗马凯撒大帝在高卢作战期间,通过广场建筑将他的家族与神的谱系连接在一起。屋大维继位后,在新建的广场上建满了自己的雕像以及罗慕路斯和罗马共和国名人的雕像,屋大维之后的每位继任的皇帝都力求兴建一个纪念性区域。这反映出罗马建筑( )
A.讲求布局上的整齐划一 B.突出了经济管理的功能
C.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D.彰显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18.罗马是古典帝国主义和古典殖民主义的典范,也是除民主制以外的各种政治制度的试验场,还是古典法制国家的典范。罗马法中的自然法与罗马人的最高理念—正义密切关联,是人不可抗拒的本源存在。当基督教出现后,这种本源被置换成上帝。材料表明
A.继承雅典民主制的罗马对后世影响深远 B.军事、法律和宗教是罗马统治的重要支柱
C.作为本源存在的罗马法无需适应外界变化 D.堪称海洋法系典范的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19.古罗马早期,男性公民对其家属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至罗马帝国时期,政府通过立法逐步确立了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等方面独立的权利,同时规定想获得罗马市民籍的异邦人,"只能由皇帝决定将子女置于其支配权下,否则他得不到对子女的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帝国时期( )
A.社会本位主体发生转变 B.家父权得到了废除
C.注重对私有产权的保护 D.法律权威至高无上
20.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 秦王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 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21.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一些中世纪图书馆或修道院里,很多手稿用铁链拴在书架上,大多扉页上写有“护书警言”,诅咒窃书、不归还或刮除警言者。若有违反,会遭受开除教籍、身患恶疾、不得救赎等惩罚。这表明当时( )
A.书籍珍贵且专属少数群体 B.拥有规范的图书借阅制度
C.这些书籍都属于神学图书 D.窃书或不还会受法律严惩
22.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
A.已具有追求自由的社会氛围 B.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
C.文化传播利于科学革命兴起 D.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23.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是人才不断喷涌的时代见证。下列有关书院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在唐代书院中最著名
B.书院讲学是理学家在社会上传播理学的唯一方式
C.古代书院与欧洲最初的学校奠定了分科教育基础
D.南宋朱熹曾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
24.中世纪神学院是大学最主要的学院,启蒙运动时期法学院逐渐取代了神学院的地位。这一变化( )
A.说明基督教神学彻底被颠覆 B.推进了教育世俗化
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D.有利于科学的兴起
25.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19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传播了先进的学校教育理念
26.中国古代私人藏书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 “藏书于周室”,《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到唐朝,私人藏书有所发展,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古代私人藏书的兴起与发展( )
A.得益于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B.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
C.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 D.体现了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
27.在大萧条来临前夕,每20个成年人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大约在200万~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还在故宫设立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陈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陈列室”等专题陈列室,并向公众开放。这次故宫博物院改造( )
A.顺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B.宣告了封建专制帝王时代的终结
C.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 D.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29.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学校教育、书籍出版、图书馆及博物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下表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的载体为
A.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学校教育 B.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
C.图书馆、学校教育、印刷书、博物馆 D.学校教育、图书馆、博物馆、印刷书
30.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该时期( )
①大学教育趋向世俗化与商业化 ②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③社会矛盾因经济发展而消解 ④图书馆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达什科娃公主是俄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1782年被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任命为俄罗斯科学院院长。1793年,因其主办的杂志刊登了批判专制制度、捍卫政治自由的戏剧《诺夫哥罗德的瓦季姆》,她被女皇罢免。这反映了( )
A.欧洲统治者广泛接受了“开明专制”思想 B.启蒙运动推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
C.国内外政治形势促使俄国加强了专制统治 D.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俄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
32.下列各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是
①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②思想界出现了要求改革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
③改革前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④改革前遇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19世纪初,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1825年12月发动了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传播了革命思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变革 B.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
C.青年军官反对沙皇专制统治 D.政治民主化成为俄国社会呼声
34.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转变。其中政治方面转变的主流是指
A.由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制
B.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共和制
C.由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制
D.由君主专制转向资产阶级帝制
35.有学者认为:“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不是要换一个“好'沙皇,而是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建立一个能使国家进步、人民自由的新俄国。这个新俄国,是一个比封建农奴制俄国进步的资本主义的新俄国。”该学者在此强调,十二月党人起义( )
A.政治纲领忽视了俄国的国情 B.在俄国广泛传播了启蒙思想
C.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D.旨在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
36.“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还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的政治制度”这段材料表明
A.欧洲广泛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范围内得以确立
C.欧洲资产阶级已经战胜了强大的封建势力 D.开启了欧洲民主政治的新时代
37.20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要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是俄国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下列选项中不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l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B.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发生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C.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俄国农奴爆发起义
38.下表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部分),其反映出俄国( )
1828年,出生于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对哲学有兴趣,喜爱卢梭等人的学说
1847年,回到家族庄园,企图改善农奴生活,因得不到农奴的信任而中止
1853年—1856年,作为军人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失败后退役
1859年之后,创办了20多所农奴学校,遭到当局的调查后被迫关闭
A.在19世纪前期工业化发展缓慢 B.农奴制改革前夕复杂的社会状况
C.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近代教育兴起 D.农奴制改革未改变沙皇专制统治
39.18世纪中期,俄国农业经常歉收,农作物的收获量与种子的比例为3.5:1,单位面积产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徘徊不前。1860年,俄国每公顷的粮食产量与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国家相比,还不及它们的一半。这一现象说明
A.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极为腐朽 B.俄国工业革命滞后制约农业发展
C.农奴制下的俄国农业长期落后 D.俄国推行集体农庄具有迫切性
40.俄国一些参加过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的青年军官,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他们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但结果以失败告终。据此可知( )
A.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得以重构 B.俄国有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传统
C.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推动俄国独立 D.俄国各阶层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41.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
A.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 B.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 D.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42.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950万吨,这是由于(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通讯工具不断革新
43.19世纪初,英国铁路上运行的每辆蒸汽机车平均需要12人左右维护;当时间进入60年代时,这一人数已经下降到只要6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B.人工成本严重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
C.机器大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劳动 D.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
44.1880年,英国政府推行5-10岁义务教育:1893年,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1岁:1918年,将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5-14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年龄提到15岁。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D.初等教育的产生
45.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46.据下图,对英国生铁产量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表明重工业已成为主导 B.生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
C.得益于新式工具的应用 D.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产量增加
47.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英国( )
A.纺织行业出现技术革新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48.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 )
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
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 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
49.下图反映了1806—1866年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的数量变化情况。这张图片揭示了工业革命前后英国( )
A.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两大对立阶级的出现 D.工人运动的演变
50.有学者说:“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相继在多层保护财产合同、价格控制制度、保护发明者的专利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纪,对输出品的限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谷物条例、航海条例的逐步废除等因素都很好解释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 )
A.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 B.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变化
C.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D.重视科技与工业的结合
51.1903年,猕猴桃由中国引入新西兰,在当地大量种植。因其外表与新西兰国鸟Kiwi(几维鸟)相似,故取名Kiwi Fruit(奇异果),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促进各大洲物产交流 B.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
C.奇异果命名体现新西兰自然崇拜 D.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
52.除了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导致亚非拉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推动了物种在世界范围的交流 D.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
53.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54.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B.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55.下图是世界各大洲农作物和家畜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从图片信息可推知
A.美洲是高产作物甘薯和大豆的发源地 B.亚洲在食物物种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
C.大洋洲过于孤立导致农业无任何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促使非洲物种开始外传
56.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年,大豆作为饲料或绿肥引入北美;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据此可以提取的研究主题是 ( )
A.《物种交流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物种交流》
C.《国际分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D.《工业革命加速农业技术的改良》
57.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辣椒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得益于( )
A.中国传统风俗的宽厚包容 B.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
C.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 D.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
58.下表是玉米在清代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玉米传入( )
河南《嵩县志》 “今嵩县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稻虽产,非常需也。”
广西《白山司志》 陕南“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
贵州《荔波县志》 “荔邑山多田少,惟恃此(苞谷)以度荒月。”
A.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首先在北方平原地区得到推广
C.给中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D.反映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冲突
59.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60.“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 B.文明是流动着的
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文明是有边界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意可知,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公主“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了凡人王子”,这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体现,彰显人性,但在常人的眼中,公主应该选择阿波罗,体现对神明的崇拜,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神话折射现实,在奴隶制社会, “尊重女性,婚姻自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追求浪漫,崇尚爱情”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民主政治是指更多的人参与政治事务,通过请宙斯裁断,可见神的地位高于人,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希腊人“表示一种精神风貌”指的是希腊拥有辉煌的文明成就,古典民主城邦、公民大会、“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希罗多德都属于希腊文明,A项正确;“悬诗”属于阿拉伯文明,排除B项;《源氏物语》属于日本文明,《查士丁尼法典》属于东罗马帝国的文明,排除C项;万神殿和《十二铜表法》属于罗马文明,《摩诃婆罗多》属于印度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主张,强调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项正确;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苏格拉底,不是普罗塔戈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依据材料“人们所由人德成善者出于三端。这三端为出生所禀的天赋、日后养成的习惯及其内在的理性,”,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人逐渐变成善良的人,这是对人性哲学思考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三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民主制度的反思,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对奴隶制度的维护,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古希腊史学家治史的目的和方法可以看出古希腊的史学研究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排除A项;材料是历史研究的理念,不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史学著作也不可能全面还原历史场景,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可知,希腊诸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说明其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B项正确;根据材料“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并不淡薄,排除A项;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应是在近代的启蒙运动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进程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图中“我自己的标准就是尺度”表明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做出判断前一定要认真思考”表明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B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邦制民主是希腊精神最宝贵的遗产,同时材料中“对城邦体现出的人类集体力量崇拜替代了对奥林匹亚诸神的崇拜”体现的是对人的重视,即希腊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C项正确;古希腊的政体主要分为城邦民主和军事寡头制,并不是唯一选择,排除A项;当时希腊人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排除B项;文学作品无法高度诠释希腊精神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据题意可知,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内容是说诊治病人不应该顾忌病人的出身,而是单纯的治病救人,将治病救人与病人的出身、身份等分开,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C项正确;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体现的是理性精神,而非神创论的影响力,排除A项;《誓言》是为了病人服务,并不是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排除B项;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体现的是医生的理性精神,和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时期。伯里克利的话表明,普通人通过他们的奉献可以获得神性,享受神一样的祭祀,这体现了对人的重视,认为人也可以得到神一样的祭祀,由此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祭祀活动,C项正确;古代雅典时期还没有出现干预政治活动的宗教势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人的重视,并不是民众对待神明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战争对公民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屋大维在执政期间(古罗马)。据题意可知,屋大维在执政期间,举行了二十六次人兽猎斗表演,约三千五百头非洲野兽被杀,说明当时罗马贵族统治比较奢侈,穷奢极欲,C项正确;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材料内容与罗马进入帝国时代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罗马的人兽猎斗表演多,并未涉及商品交换,无法说明与非洲贸易密切,排除B项;材料强调“举行了二十六次人兽猎斗表演”,说明娱乐项目并不丰富,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古代罗马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而且设有配套设施,这体现了在古罗马中央集权制度下,能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程建设,反映出古代罗马国家动员能力强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罗马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动员能力强大,而非“重视改善自然环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古代罗马统治的残暴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罗马。据材料可知,该法案赋予忠于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拉丁殖民地及服役于罗马军队的同盟者以公民权,这使罗马共和国公民权向同盟者、殖民地开放,扩大了罗马国家的社会统治基础,A项正确;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B项夸大这一法案的影响,排除B项;C项错在“罗马帝国”的表述,排除C项;D项“解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考古发现罗马对外征服英国的过程中,士兵带到英国北部的食物包括英国本土、欧洲大陆、地中海和西亚地区的食物,反映罗马帝国扩张中的强盛,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罗马农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信息“立法者和最高法官的权益”“奥古斯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实际上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的权力,没有涉及罗马帝国的疆域,排除B项;罗马当时并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共和制度虽然还存在,但屋大维已是实际的掌权者,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第一等级公民拥有98个百人队,超过总数之半,固此控制了大会的多数票。”可以看出,第一等级的贵族富豪手上有很多票数,因此他们产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走向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的这一现象会激化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罗马统治者通过建造标志性建筑强化自己的神圣地位,这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建筑的布局形势,排除A项;雕像没有经济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同雕像之间的等级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罗马是古典帝国主义和古典殖民主义的典范”,“罗马法中的自然法与罗马人的最高理念”,“当基督教出现后,这种本源被置换成上帝”可知军事、法律和宗教是罗马统治的重要支柱,B项正确;据材料“除民主制以外的各种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和雅典民主制度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可知A项错误;罗马法中的自然法与罗马人的最高理念—正义密切关联,具有超越阶层和时空的伟大意义。但罗马法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公民法变为万民法适应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统治需要,C项错误;罗马法并不是海洋法系的典范,D项错误。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至罗马帝国时期,政府不断削弱父权对家庭成员的控制,逐渐将家庭各成员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之中,逐步承认他们在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独立,这体现了当时社会逐渐由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即社会本位主体发生转变,A项正确;“废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罗马帝国时期社会本位主体发生转变,与私有财产、法律权威至高无上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秦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均出现了君主集权统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说明不同地域的文明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同一性,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罗马帝国与印加帝国在国家管理方面的相似特点,没有提到三大文明的渊源,排除A项;集权政治在古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并不具备普遍性,有些国家和地区并未建立集权政治,排除C项;材料中内容体现出三大古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较多的相似点和共通性,未强调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题意可知,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图书馆或修道院里,很多手稿用铁链拴在书架上,而且诅咒窃书、不归还或刮除警言者,违反还会惩罚,当时社会书籍主要是在图书馆和修道院里,并且人们非常看重书籍,说明书籍珍贵且专属少数群体,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书籍的重视,没有图书借阅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在一些中世纪图书馆或修道院里”的书籍,并不能由此得出这些书籍都属于神学图书,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出会诅咒窃书、不归还者,并没有说会受法律严惩,排除D项。故选A项。
22.D
【详解】根据材料,图书馆和印刷所的增加迎合了当时对书刊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潮流,结合“18世纪”可知这种情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平民化趋势增强,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平民对书刊的需求引发了图书馆的增设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不能体现追求自由,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书刊内容,不能体现启蒙思想家垄断,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科学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朱熹所纂《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世产生了长久的影响,D项正确;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排除A项;程朱理学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排除B项;古希腊产生的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启蒙运动时期法学院逐渐取代了神学院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这就需要法律、医学等学科的支撑,更多的人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B项正确;“彻底被颠覆”,表述绝对,排除A项;牛顿的经典力学引导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教育世俗化,并不是对科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5.A
【详解】19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及电影院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普遍出现,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缓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科技转化生产力无关,排除C项;这不是学校教育,排除D项。故选A项。
2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到唐朝,私人藏书有所发展,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私人藏书兴起,唐朝私人藏书发展,都有利于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B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适用于春秋战国时期,但不适用于唐朝,排除A项;于印刷术的发展,适用于唐朝,但不适用于春秋战国,排除C项;“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27.A
【详解】从1929—1933年,“新增的借书人数大约在200万~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阅读书报的人数显著增多,这表明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A项正确;B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经济大危机时期,书报阅读无法实现国民素质的“大幅提升”,C项错误;当时没有出现新的科技革命,D项错误。
28.D
【详解】依据材料“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将清代的帝后生活陈列馆签到外东路,而彰显人民特色的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反映出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风貌,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故宫博物馆的改造,未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排除B项;故宫博物馆的改造彰显出人民当家做主,并未涉及破除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书馆的功能是保存文化典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大众;博物馆的功能是国民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传播;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印刷书的功能是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民族发展等等。因此①②③④依次对应的载体为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对应关系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0.B
【详解】依据材料“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可以看出通过开办学院,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来传授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图书馆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②④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学教育世俗化倾向,社会矛盾也不会因经济发展而消解,排除ACD项。故选B项。
3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2-1793年(俄国)。根据材料可知,1782年俄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达什科娃公主被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任命为俄罗斯科学院院长,但1793年,因其主办的杂志刊登了批判专制制度、捍卫政治自由的戏剧,她被女皇罢免,当时法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民主共和制度,影响了整个欧洲局势,所以,在国内外反封建专制的政治形势下,促使俄国女皇加强了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俄国当时的政治情况,无法由此得出欧洲统治者广泛接受了“开明专制”思想,排除A项;当时俄国并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俄国个别女性地位的变化,无法体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俄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且这并不是本题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3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前,农奴制出现了危机,思想界出现了要求改革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改革前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①②③正确,故选A;俄国1861年改革前,俄国虽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但这场战争并不是西方列强侵略俄国的战争,而是一场俄国与英法争夺控制奥斯曼帝国的非正义战争,④表述错误,故排除BCD。
33.A
【详解】材料“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1825年12月发动了武装起义”体现的是战争推动启蒙思想在俄国传播,最终引发起义,A正确;材料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B排除;C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34.A
【详解】据题干“16—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方面转变的主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9世纪是欧洲国家由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制的时期,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故A正确;英国并不是民主共和制,故B排除;1875年法国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C排除;资产阶级帝制,概念错误,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6—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方面转变的主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党人起义(俄国)。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十二月党人起义是要彻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实现社会的 转型,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十二月党人的政治纲领,排除A项;十二月党人起义是武装起义,不是进行思想解放和传播启蒙思想,排除B项;十二月党人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36.D
【详解】经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两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开启了欧洲民主政治的新时代,故选D;材料无法反映欧洲广泛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材料意在强调英国和法国革命开启了欧洲民主政治的新时代,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范围内得以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才在欧洲范围内得以确立,排除B;C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37.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要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在17-19世纪,并不在这个影响范围之内,故D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ABC三项都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38.B
【详解】根据材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可知,当时的俄国启蒙思想传播,存在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进步与落后并存,材料表现的是1961年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复杂的社会状况,A项正确;在19世纪前期工业化发展缓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近代教育兴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39.C
【详解】根据“1860年,俄国每公顷的粮食产量与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国家相比,还不及它们的一半。”可以看出,受到落后的农奴制的影响,俄国农业发展受阻,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统治,当时俄国处于沙皇专制之下,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工业革命对农业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要推行集体农庄,排除D项。故选C项。
40.A
【详解】材料是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描述,因此根据材料“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可知,拿破仑战争后,推动了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使欧洲文化得以重构,A项正确;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反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非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当时俄国本身就处于独立状态,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4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英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初,英国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阶级买表成为常态,由此我们可知,在当时钟表生产量很大,需求量也很大,已经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A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时期钟表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未涉及工人的上下班时间,无法说明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排除B项;钟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了实用日用品,带表已经成为了日常,并不能由此说明工人经济地位提高了,排除C项;材料“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说明钟表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但无法说明具有较高的升值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
42.A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题干涉及的时间1770至1850年,我们不难判断出,此周期英国在开展工业革命,材料中英国煤产量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运用,需要煤炭作为燃料,A项正确;内燃机的普遍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史实,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信息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的大量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通讯工具不断革新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煤炭不相关,材料与没有涉及通讯工具不断革新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大大降低了铁路运营成本,火车.维护人员得以减少,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工成本严重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已经取代手工业,排除C项;材料反映铁路运营成本降低,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4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逐渐提高义务教育的年龄,通过工业革命相关史实可知,为了适应大机器生产的需要,对劳动力的文化素养提升,A项正确;20世纪初福利国家尚未建立,排除B项;材料与代议制民主无关,排除C项;初等教育不是这一时期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铁路的出现促进了标准时间的出现,进而又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体现技术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生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活节奏,加重了工人负担,不是或不完全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技术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非“精准时间”“统一时间”的原因,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46.C
【详解】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1740年到1852年的英国;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英国生铁产量在进入19世纪后逐渐增加,尤其是1839年之后产量大增,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的革新有关,C项正确;材料仅是英国生铁产量图,没有其他行业数据,不能说明重工业成为主导,排除A项;材料仅是英国生铁产量图,没有涉及进出口数据,不能说明生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排除B项;据所学,电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7.A
【详解】材料反映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机器化生产,嘤嘤作响的手工纺车被闲置,这说明纺织行业出现技术革新,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妇女不再从事过去高强度工场手工业生产,并不能说妇女的解放,排除B项;英国在19世纪初仍然是轻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4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欧美国家服饰的变迁涉及不同阶层的人,而且工人日常服装的变化主要与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工人收入的提高有关,服饰的变化反映了平民化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与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潮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有极大的关联,D项正确;工人社会地位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方面,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阶级剥削十分严重,西方社会资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排除B项;材料中西装的穿着人群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与休闲实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根据折线图的变化可知,1806—1866年,英国棉纺织厂工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棉手织工场工人的数量在缓慢增加后又快速下降,这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用机器的工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场,反映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变,A项正确;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均从事棉纺织业,故材料无法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对立阶级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工人运动的演变,排除D项。故选A项。
50.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发生之前,英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干预的因素突出,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对输出品的限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谷物条例、航海条例的逐步废除”等都是自由主义的体现,结合材料中“都很好解释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这一信息,可知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关系出现变革,使以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等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被削弱,国家和市场的功能不断增强可知,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分工的有关信息,排除B项;科技与工业的结合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
5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世界)。据题意可知,1903年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大量种植,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这体现出中国的物种传播到大洋洲并销往世界,说明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无法得出各大洲物产交流,且此时已经不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无法得出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排除B项;奇异果命名只能说明新西兰命名的本土化,无法得出自然崇拜,排除C项。故选D项。
52.C
【详解】材料“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物种大交换,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对贸易中心转移的影响,排除A项;B项是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
53.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美洲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说明的是全球化已影响中国,A项正确;材料与长途贩运发达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区域经济分工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明朝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4.A
【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的物种传播到其它地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贸易中心转移,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早期对外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且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
55.B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各大洲的农作物和家畜产生及其传播过程中,亚洲出现若干个中心,这说明亚洲在食物物种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B项正确;大豆发源地不在美洲,排除A项;C项描述不符合史实,大洋洲独立发展,而非无任何发展,排除C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5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5年(美国)。根据材料“1765年,大豆作为饲料或绿肥引入北美;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可知,原产于中国的大豆,辗转到达美洲,并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农业品种,可见物种交流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国际分工,而是体现物种交流对美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业技术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57.D
【详解】根据材料“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辣椒传到中国,由观赏植物逐渐成为药物与调料,甚至成为一种生活红红火火、庄稼大获丰收的象征 ,反映了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 ,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风俗的宽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医药理论的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5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河南嵩县山民以食用玉米为主,广西陕南多种玉米,用玉米酿酒和喂猪,卖给商贩或者到集市上去卖,说明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强调玉米传入给中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C项正确;当时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能体现小农经济被破坏,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玉米传入河南、广西、贵州,但未涉及时间先后,排除B项;玉米传入中国反映文明交流,但不能反映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
5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以来(世界)。据材料可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可见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与南亚群岛之间有联系,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影响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区,这主要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据材料“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产生支配作用”可知,说明这些交流推动历史进程,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材料主要强调世界某些地区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区域一体化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虽提到白银,但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B项。
60.B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材料描述了地中海地区汇聚了不同地区的植物,这体现了全球物种的交流,这是文明交流的结果,体现了文明是流动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不能强调、突出地中海的区位优势,排除A项;文明的连续性和边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