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
2024-05-28 08:40:29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乃以手共搏之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项王按剑而跽曰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⑥ D.①⑥⑧
12.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B.大夫是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文中中庶子是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郎中是国君的御用医生。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3分)
(2)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4分)
答案和解析
10.A
11.C
12.B
13.(1)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
(2)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3)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解析】
10.试题分析:A两者均为副词,“已经”。B项,前者为介词,按照;后者为介词,用。C项,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介词,“依靠”,代“秦武阳色变振恐”这一表现。D项,前者为连词,可翻译为“按照”;后者表修饰,不议。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结合“次”顺序,应该译为按照;②“而乃以手共搏之”,结合“手”“搏”可知,应该是介词,用的意思。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函。名词作状语。用盒子。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迟。意动用法,认为迟。闻,使动用法,使知道。箕,名词活用为动词,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这里活用为:叉开腿坐着看的动作。亲,亲近。白,是穿白色的……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技巧点拨】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如本题“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B项郎中:宫廷的侍卫。
【名师点睛】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13.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称谓保留“燕王”,“诚”译为确实,“振怖”译为惧怕,“据”译为抵抗,“举”译为全、都,“内臣”译为秦国的臣民。(2)“见”译为拜见,“故”译为所以,“假借”译为原谅,“毕使”译为完成使命,“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3)“所以”表示原因,“劫”译为劫持,“报”译为回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诚”“举”“所以”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