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
2024-03-01 11:21:33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6.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17.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和解析
16.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17.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天已黑,今夜,这孤舟该宿于何处呢?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干问的是“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首先,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典型意象。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这两句描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比如题中要抓住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等意象。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7.题干要求“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考查意象的作用,诗歌中的意象都是为抒情所写,题中的孤舟是作者自己的象征,联系全诗来理解,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天已黑,今夜,这孤舟该宿于何处呢?,作者借孤舟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自然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情感之流。三、借景抒情,为情铺垫。情景交融,讲究的是感情“不着一字”,诗歌“尽得风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乐景写乐情,或哀景写哀情;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在表现手法上即是衬托,前两种为正衬,后两种为反衬。诗人极尽意象,为下面的诗歌抒情蓄势作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四、贯穿全诗,成为线索。意象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动着自己的清辉光芒,然而时有一根丝线会将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挂夺目漂亮的项链。丝线这个意象,就成为了诗歌的线索。这条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本题中的“孤舟”属于第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