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
2024-05-15 08:35:39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实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入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8.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倚仗
B.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暗中
C.不可者,各厌其意 厌:满足
D.杀者亦竟绝 绝:死亡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B.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C.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D.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年少时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年龄大了,就改变了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
B. 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认为是自己的外甥无理,于是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安葬。
C. 轵县一个儒生认为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郭解的门客不满,将儒生杀死,郭解虽装作不知情,但还是被判死罪并累及族人。
D.郭解虽其貌不扬却得到远近人们的仰慕,对这种现象,太史公引用民间谚语说明美好的名誉可以为容貌添彩,让生命永不衰老终竭。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2)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12.把下面《鸿门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答案和解析
8.D
9.B
10.C
11.(1)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仗义,更愿意依附于他
(多,1分,益,1分,大意,1分)
(2)张开两腿坐在郭解面前的人(或者译为“对郭解失敬的人”)于是袒露胸背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件事,都更加敬慕郭解的品行。
12.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地就可以完全占有了。
(距,1分;内,1分;大意,1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D项,“绝”:没有音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首先抓名词“诸公、少年、贤豪、”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再结合前后文可知“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应该放在一起,排除A.C;再看BD两项,主要是后一句的断句不同,结合前后文,应该选B最合适。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郭解装作不知情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C项,郭解装作不知情错。
11.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多:称赞;益:更加。第二句中,箕踞者:张开两腿坐在郭解面前的人,其中“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肉袒谢罪:袒露胸背向郭解谢罪;慕:仰慕、敬慕。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抓住重点字词:距:把守、守住;内:通:“纳”,接纳;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很少希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人家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咐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的时候,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那个傲慢的人就脱去上衣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
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儒生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个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始终没有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帝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任性弄权,因为小怨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不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才,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如果一个人以美好的名誉来作为自己的容貌,哪还有衰老终结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