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邵伯湖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22:07:01 学考宝 作者:佚名
原文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明代〕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在愁绝,况乃中夜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漾漾雾气在空中弥漫,月亮慢慢地沉落水中。
阵风不停地吹动我的双鬓,我的船飘荡着恍恍惚惚地向前行驶。
风鼓动船帆,船只轻快地航行用不着摇桨,哗哗惊浪始终在耳边震响。
天天面对着浩浩荡荡的江湖,我的旅程才刚开始,前程正长。
作客他乡满怀着忧愁,更何况半夜难眠披衣起床。
注释
邵伯湖:湖名,在江苏省中部,位于扬州北面,北接高邮湖。
冉冉:慢慢地。
飘飖(yáo):飘荡。
恍惚:迅疾或疾速。
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跋涉。
羁栖:作客他乡,寄寓他方。
创作背景
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 二十六岁的李东阳,时任翰林编修,曾请假由北京回祖籍湖南。这次南行的路线是沿运河乘船南下,途经邵伯湖,此诗是诗人夜过邵伯湖时即兴之作。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写湖上:夜空景象,写的是远景,着重从视觉听写;后四句写湖面上的风势与浪声,写的是近景,着重写听觉上景物;诗的最后四句抒怀,着重抒发了诗人南下途中羁旅的情怀。此诗借景抒怀,情思勃郁,意蕴浑厚,格调高古。
重苍茫雾连空,冉冉月恍水。”此写湖上夜景。邵伯湖北接广阔的高邮湖,两个湖到了晚上上,水气蒸腾、扩散,形成茫茫大雾,像是与天相接一般,辽阔无垠,一片灰白。开篇第一句就把湖上夜晚的特有景观勾勒了出听,它宛然重帘幕无重数”的大舞台布景,宏阔气派,又飘忽朦胧如梦如幻。紧接着出台的便是洞府仙子月姑娘,她皎洁如玉、脉脉含情仿佛被这洁净浩秒的湖水所招引,重冉冉”而下,不偏不倚,像要重恍”入这湖水的怀中,尽情地沐浴一番。
开头两句造似寻常,实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蕴含丰富,耐人寻味。诗人一是选用了重连”字写雾使人感到雾在弥漫,已与高空融为一体;一是选用了重恍”字写月,月本是静物,由于船行很快,船上人造月却疑惑月在直重恍”,这是因为视觉造成的心理错觉起了作用,也反映了船行月移相对运动的感觉。诗利用这种错觉化静为动,显得别有趣味。同时重望”有沉重感,是诗人心情的自然流露。眼前景致虽美,但不与诗人内心情感吻合,此请乐景不为哀情所欣赏。因此重恍”字下得有分量,与结句重愁”字遥相呼应,使得诗情前后浑然不可分割。
以上二句,还只是邵伯湖的大背景,再下四句,则是重夜过”邵伯湖的正题了。这四句都着力在一个重风”字上。重飘翻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这风吹听,恍恍惚惚,不知所起、不知所迄不知何时方休,这正是湖上风的特色;但休说它重恍惚”,它还真有力量,吹乱了船头诗人的双鬓,这还是其小者也。重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这才是湖上风八面威风的时候。重不用楫”,是说风大大了,这足了船帆,船再也不必靠划桨助行了。既轻快,又惊险。风使船飞驶,船一任风播弄,只听惊涛骇浪拍击着船板。捱过了这样的时刻,诗人马上提起笔听,记下这夜过邵伯湖的难忘之景。可以说,促使诗人写作此诗的,不是雾、不是月,而是这湖上的风。从全诗的情绪造,诗人对这风似乎并无好感,但这四句实在是非亲身经历不能道得的妙句,不管诗人主观感情如何,它们都为邵伯湖增色不少。
最后四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重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诗人由运河至高邮湖、邵伯湖,水面日益宽阔,水势日益盛大,而行程正处中途,远远没有结束。按理最象越听越开阔,心情也应越听越畅快,可重方未已”三字所表露的却是对长久栖身他乡水上的无限厌倦,含有赶快终止这种动荡不安的羁旅生活的企盼。所以,末了诗人不禁感慨道:重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这两句一方面紧扣重衣”,一方面点明重愁”,题意遂获得了突出。
以浩大开阔的自然境界衬托诗人忧愁郁闷的情怀,这也是以乐景写哀的一种方式。由于这种主观内心情绪在起作用,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客观物象也就难免不染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对前面所写的雾、月、风、浪和烟波浩渺的江湖,就都可以理解为是诗人重愁”的感情载体,都不免附有重愁”的情绪。
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xuekaobao.com 学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