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驰归正,得醇贤圣糟粕。”诗句出处:《无俗念》;是元朝诗人王吉昌的作品。
周天火候,要升沉飞伏,无差无错。气运前升穿绛阙,透上九天熏烙。两目难开,终为大患,急急须臾拨。迁延岁月,变成魔境沦落。六神失御猖狂,三尸放荡,五贼俱成恶。要镇炎炎归玉路,深入神宫恢廓。三盗循环,相交水火,锻炼成丹药。驱驰归正,得醇贤圣糟粕。
《无俗念》元朝诗人王吉昌的作品。
【注释】:
驱:
①策马前进。《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车马,弗驰弗驱。”②奔驰;快跑。《聊斋志异·狼》:“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驱赶;驱逐。《左传·桓公十二年》:“驱楚役徒于山中。”④驱使;役使。杜甫《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⑤迫使。陶潜《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驱驰:
策马疾驰。《汉书·周亚夫传》:“将军约,军中不得~~。”②奔走效力。诸葛亮《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驰:
①车马疾行。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载:助词。)②奔跑。阮籍《咏怀》之七:“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③追逐。《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介马:马披甲。)④传播;传扬。《华阳国志·后贤志》:“辞章灿丽,驰名当世。”⑤向往。《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⑥施;展布。宋玉《神女赋》:“五色并驰,不可殚形。”(殚形:尽述。)⑦天子所行之路。《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治驰道。”
归:
(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
正:
(一)①不偏斜。《尚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绳:指木工取直的墨线。)《荀子·君道》:“仪正而景(yǐng影)正。”(仪:用来测定时刻的日规。景:影子。)②人的行为正派;正直;公正。《新书·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盐铁论·论儒》:“子瑕,佞(nìng泞)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③合规范;合标准。《论语·乡党》:“割不正不食。”(割:切肉。)④纯正不杂。《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⑤作为主体,与“副”相对。《隋书·经籍志》:“补续残缺正副二本,藏于宫中。”⑥正面,与“反”相对。《天工开物·造皮纸》:“纸以逼帘者为正面。”(逼:靠近。帘:竹帘。)⑦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九章算术·方程》:“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负术入之。”⑧长官。《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为仍牧正,……逃奔有虞,为之庖正。”⑨正当;合适。《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⑩纠正;使……正。《左传·隐公十一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使端正。《论语·子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副词。表示动作在进行中;状态的持续。《汉书·燕刺王旦传》:“正讙不可止。” (二)zhēng ①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幸:指帝王到某处。)②箭靶中心。《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醇:
①酒质浓厚,纯。《史记· 魏公子列传》:“饮醇酒。”②通“淳”。朴实;质朴。《汉书·景帝纪赞》:“黎民醇厚。”③精粹。《汉书·王莽传下》:“德行醇备。”《晋书·乐志上》:“醇化既穆。”
贤:
①有德行;有才能。《左传·隐公三年》:“先君以寡人为贤。”②指有才能的人。《谷梁传·文公六年》:“使仁者佐贤者。”(佐:辅助。)③优良;美善。韩愈《谢自然》:“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④胜过;超过。《墨子·公孟》:“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⑤劳苦。《诗经·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⑥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史记·刺客列传》:“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⑦作第二人称的敬称。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⑧车毂贯穿的孔,在车辐内一端略大的称贤。《周礼·考工纪·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
圣:
①通达事理;事事精通;超越常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大而化之:既表现出了光辉,又能融会贯通。)②圣明;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圣明者,述作之谓也。”③对某门学问、技艺有很高成就的人。《抱朴子·辨问》:“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④神通。佚名《锁齐天大圣》第二折:“奉上帝敕令,着吾神统领十万天兵,与此妖魔斗圣,走一遭去。”⑤封建时代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
糟:
①带渣的酒。《楚辞 · 渔父》:“众人皆醉,何不��(bū)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餔:吃。啜:喝。醨:薄酒。)②酒渣。《盐铁论·毁学》:“糟糠不饱。”(糠:谷皮。)③用酒或酒糟腌制食物。《晋书·孔群传》:“公不见肉糟淹更堪久邪?”(淹:同“醃”。堪:能。邪: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