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艺考生、留学生的好帮手-学考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因学习而成长,因学习而成熟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七年级下学期月考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隋朝统一的标志是( )
A.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B. 隋文帝灭掉陈朝
C.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D. 隋炀帝营建东都
2. “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 加强对边疆控制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加强南北交通 D. 加强中央集权
3. 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 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 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 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4. “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6. 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和亲会盟 D. 闭关锁国
7.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数据变化对社会结构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8.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重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列措施不属于此类的是(  )
A. 派文臣任知州 B. 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C. 设置通判 D. 设置转运使
9.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0.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 冶铁技术进步 B. 民族交融的加强 C.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中外文化的交流
11. 郾城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此役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多,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当时交战的双方是( )
A. 南宋、金 B. 辽、金 C. 南宋、元 D. 南宋、辽
12. 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公元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进行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 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13. 下列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 兴盛的原因 B. 由盛转衰 C. 文化的繁荣 D. 对外开放
14. 武则天时期下令奖励农桑,凡是做到耕地增加的地方,官员可以得到奖励,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前期,任用有才能的姚崇、宋璟做宰相,这一时期人口户数比唐太宗时增加了三倍。这说明( )
A.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在两人统治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
C. 统治者合理的措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 任用人才能促进人口的增长
15. 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突出特点是( )
A. 贵族追求享乐 B. 社会风气开放
C. 普遍重文轻武 D. 文化专制盛行
16.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都属于唐朝著名书法家的一组是( )
A. 锺繇 颜真卿 B. 胡昭 柳公权
C. 王羲之 欧阳询 D. 柳公权 欧阳询
17. 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非常频繁,在与唐朝通商的国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新罗 C. 天竺 D. 波斯
18. 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留学僧”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9.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 唐朝强盛 B. 安史之乱 C. 唐朝灭亡 D. 北宋建立
20. 小明在学习《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 ②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A. 原因 B. 过程 C. 影响 D. 特点
21. 下列对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延续 B. 唐末农民起义的继续
C.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政权分立
22.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椎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以上辩论最早会出现在哪一场景中( )
A. 宋夏议和 B. 宋辽议和 C. 宋金议和 D. 辽金议和
23.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该盟约( )
A. 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B. 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
C. 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D. 促进了汉族与党项族的友好往来
24.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指出,宋金两个政权边界贸易十分发达……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这一情形可能出现在( )
A. 澶渊之盟后 B. 宋夏和议后 C. 宋金和议后 D. 靖康之变后
25. 如果把“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澶渊之盟、宋金和议等”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B. 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
C. 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 D. 唐宋时期的科技文化
26. 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 设置通判 B. 设置转运使
C.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27. 《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增加财政收入 C.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28. 为了完成历史老师布置的小论文,小安同学阅读了《契丹国志》《细说宋朝》《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相关书籍,对此你认为最适合的论文主题是( )
A. 封建国家的统一时代 B. 军阀割据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9.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化,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民族交融 C. 社会繁荣开放 D. 经济重心南移
3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宋代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何时诞生的?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又有什么新的举措?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和实质。
32.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相乐。”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皇帝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家的外门)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1)材料一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什么?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统治的什么时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请分别写出谁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33.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共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请你将上图中的A和B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①是唐朝的都城______,②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到过的地方,当时该地称为_____。玄奘回国后弟子记录成书《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此行发生在________初年,唐朝的外交政策是___________。
34. 民族关系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甲: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
——元稹《法曲》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 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乐。 ——摘自《旧唐书·吐蕃传》
乙 丙
丁:(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材料甲中所引诗句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请写出唐朝实行民族政策?正因为如此,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证明该政策。
(2)材料乙绘制的是《唐蕃关系示意图》,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丙中的“先皇”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
(4)材料丁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造成的积极影响。
七年级下学期月考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隋朝统一的标志是( )
A.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B. 隋文帝灭掉陈朝
C.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D. 隋炀帝营建东都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B项正确;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排除A项;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隋朝建立时并没有统一南北,南方还有个陈政权,排除C项;隋炀帝营建东都是隋暴政的一个表现,是隋统一后发生的事,排除D项。故选B项。
2. “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 加强对边疆控制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加强南北交通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C项正确;加强对边疆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D项;巩固国家统一 ,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排除B项。故选C项。
3. 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 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 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 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知,科举制强化了奋斗的价值精神,A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录取人才,没有限制世家子弟,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对读书人品德的考察,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文化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4. “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可知,材料强调唐王朝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就体现了其兼容并包的特点,①正确;据所学可知,唐王朝与吐蕃实行和亲的政策,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体现了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②正确;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体现了唐王朝开放的外交政策,③正确;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描述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B是筒车,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是灌溉工具,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和亲会盟 D. 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多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因此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和亲会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数据变化对社会结构产生主要影响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由于科举制的实施,导致“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提高”,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未涉及官员的素质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员录取标准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未涉及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重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列措施不属于此类的是(  )
A. 派文臣任知州 B. 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C. 设置通判 D. 设置转运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是宋朝在中央实行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ACD都属于赵匡胤在地方实行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辽907年至1125年,在东北方;西夏1038年到1227,在西北方;北宋,960年到1127年,在南方;A项正确。辽在东北方,排除B项;蒙古没有和北宋并存,排除C项;西夏在西北方,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 冶铁技术的进步 B. 民族交融的加强 C.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可知,少数民族的货币样式和汉族政权的样式相同,反映了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影响,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加强,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货币材质为铜,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体现民族交融,与抑商政策的演变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主要体现民族交融,不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1. 郾城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此役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多,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当时交战的双方是( )
A. 南宋、金 B. 辽、金 C. 南宋、元 D. 南宋、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郾城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郾城之战是南宋时期岳飞抵御金军南下的一次重要战役,A项正确;郾城之战发生在南宋时期,当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D项;郾城之战发生在南宋与元之间,排除C项。故选A项。
12. 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公元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进行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 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可知,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公元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使战争停止,实现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促进了交流和发展,B项正确;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确定的是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不能促进黄河流域的开发,排除A项;和议中有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内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能促进中外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下列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 兴盛的原因 B. 由盛转衰 C. 文化的繁荣 D. 对外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可知,材料体现了唐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实施了正确的统治政策,使唐朝出现了盛世景象,A项正确;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但材料没有涉及唐朝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措施涉及政治和经济方面,没有关于文化和对外政策,体现不出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对外开放,排除CD项。故选A项。
14. 武则天时期下令奖励农桑,凡是做到耕地增加的地方,官员可以得到奖励,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前期,任用有才能的姚崇、宋璟做宰相,这一时期人口户数比唐太宗时增加了三倍。这说明( )
A.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在两人统治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
C. 统治者合理的措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 任用人才能促进人口的增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武则天时期下令奖励农桑,凡是做到耕地增加的地方,官员可以得到奖励,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前期,任用有才能的姚崇、宋璟做宰相,这一时期人口户数比唐太宗时增加了三倍。”可知,武则天时期重视农业的发展,唐玄宗时期任用贤臣治国,推动了唐朝经济的持续发展,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生产力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排除B项;任用人才能促进人口的增长,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突出特点是( )
A. 贵族追求享乐 B. 社会风气开放
C. 普遍重文轻武 D. 文化专制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拔河、弈棋等,尚武风气盛行,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享乐之风,排除A项;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看不出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都属于唐朝著名书法家的一组是( )
A. 锺繇 颜真卿 B. 胡昭 柳公权
C. 王羲之 欧阳询 D. 柳公权 欧阳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D项正确;锺繇是曹魏时期人,排除A项;胡昭是曹魏时期人,排除B项;王羲之是东晋人,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非常频繁,在与唐朝通商的国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新罗 C. 天竺 D. 波斯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新罗的许多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项正确;唐朝时期,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派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排除A项;唐朝时期,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不是天竺,不是波斯,排除CD项。故选B项。
18. 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留学僧”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出现了两个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交往频繁,“遣唐使”“留学僧”频繁来唐,这体现出唐朝是繁荣与开放的,D项正确;唐朝是统一,没有政权分立,排除A项;唐朝是统一国家的发展,不能体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B项;秦朝是统一国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9.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 唐朝强盛 B. 安史之乱 C. 唐朝灭亡 D. 北宋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后期,地方节度使势力不断膨胀,逐渐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结果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等人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排除A项;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排除C项;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他就是宋太祖,排除D项。故选B项。
20. 小明在学习《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 ②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A. 原因 B. 过程 C. 影响 D. 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是对黄巢起义的评价,阐述的是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C项正确;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是其原因,排除A项;②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是其过程,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黄巢起义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21. 下列对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延续 B. 唐末农民起义的继续
C.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政权分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项正确;五代十国不是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延续,应为唐末以来诸侯割据的延续,排除A;唐末农民起义的继续、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政权分立与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叙述无关,排除BD。故选 C项。
22.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椎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以上辩论最早会出现在哪一场景中( )
A. 宋夏议和 B. 宋辽议和 C. 宋金议和 D. 辽金议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B项正确;宋夏议和内容为: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排除A项;宋金议和的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排除C项;辽金议和与宋无关,而且辽被金所灭,排除D项。故选B项。
23.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该盟约( )
A. 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B. 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
C. 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D. 促进了汉族与党项族的友好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澶渊之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C项正确;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给辽岁币,所以没有“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澶渊之盟的签订并没有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排除B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4.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指出,宋金两个政权边界贸易十分发达……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这一情形可能出现在( )
A. 澶渊之盟后 B. 宋夏和议后 C. 宋金和议后 D. 靖康之变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情形时是宋金和议后双方在边界设立榷场,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项正确;宋和辽之间通过订立“澶渊之盟”达成议和,与材料中宋金边界贸易发达无关,排除A项;宋夏和议与材料中宋金边界贸易发达无关,排除B项;靖康之变后南宋和金之间是对立、战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5. 如果把“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澶渊之盟、宋金和议等”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B. 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
C. 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 D. 唐宋时期的科技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体现的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而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达成的和议,宋金和议是南宋与金达成的和议。吐蕃、辽、金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所以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科技文化,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 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 设置通判 B. 设置转运使
C.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故B符合题意;通判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排除A;C是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控制,D是科举制方面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CD。故选B。
27. 《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增加财政收入 C.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和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抑制土地兼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可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C项;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8. 为了完成历史老师布置的小论文,小安同学阅读了《契丹国志》《细说宋朝》《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相关书籍,对此你认为最适合的论文主题是( )
A. 封建国家的统一时代 B. 军阀割据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国家没有统一,排除A项;辽宋夏金时期没有地方军阀割据,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29.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化,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民族交融 C. 社会繁荣开放 D. 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化,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可知,南宋时期,契丹族与别的民族通婚、交流的史实,突出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获得发展,民族交融不断加深的史事,B项正确;材料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A项;契丹人向中原文化学习,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社会繁荣开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指古代经济发展,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向辽、西夏、金缴纳岁币,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是致命弱点之一,但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①②④理解符合题意,B项正确;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战场上取胜的情况下,可知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的说法不准确,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宋代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何时诞生的?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又有什么新的举措?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和实质。
【答案】(1)时间:隋朝(隋炀帝)。标志:进士科的设立。标准:学识才能(或考试成绩)。
(2)贡献: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举措: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国策:重文轻武。
(4)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实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间及标志:根据设问要求“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标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故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学识才能(或考试成绩)。
【小问2详解】
贡献:根据设问要求“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科举制方面,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小问3详解】
举措:根据材料二信息“宋代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国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即重文轻武政策。
【小问4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一信息“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材料二信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信息“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为朝廷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32.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相乐。”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皇帝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家的外门)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1)材料一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什么?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统治的什么时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请分别写出谁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答案】(1)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
(2)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李白、杜甫。
【解析】
【小问1详解】
社会状况:根据材料一“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家的外门)动辄数月不闭。”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时期:结合所学可得出: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小问2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二“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得出: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小问3详解】
“诗仙”: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诗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他被誉为“诗圣”。
33.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共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请你将上图中的A和B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①是唐朝的都城______,②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到过的地方,当时该地称为_____。玄奘回国后弟子记录成书《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此行发生在________初年,唐朝的外交政策是___________。
【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大秦。
(2) ①. 长安 ②. 天竺 ③. 《大唐西域记》 ④. 贞观 ⑤. 开放。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道:由材料一图片中的关键地点“河西走廊”“玉门关”“安息”等可知,图片展示的是丝绸之路;补充:由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最远到达欧洲的B:大秦。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玄奘回国后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行发生在贞观初年,唐朝的外交政策是开放。
34. 民族关系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甲: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
——元稹《法曲》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 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乐。 ——摘自《旧唐书·吐蕃传》
乙 丙
丁:(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材料甲中所引诗句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请写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正因为如此,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证明该政策。
(2)材料乙绘制的是《唐蕃关系示意图》,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丙中的“先皇”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
(4)材料丁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造成的积极影响。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
(2)和亲 、会盟;藏族
(3)唐中宗、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北宋、澶渊之盟。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文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民族政策:由题干材料“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的意思是,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说明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交往,反映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称: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举例: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小问2详解】
形式及民族:根据材料二“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的信息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由“821年正式会盟”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会盟;吐蕃就是我国的藏族的祖先;
【小问3详解】
先皇:由题干材料:“外甥是先皇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并结合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中宗时期,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所以,先皇指的是唐中宗;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小问4详解】
政权及事件:由题干“(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并结合所学可知,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得益于澶渊之盟,因而,朝廷指的是北宋;事件指的是澶渊之盟;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和议后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图片资源预览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资源下载相关推荐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理解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认识参与呼吸的主要器官,包括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并了解它们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学会通过体验活动和模拟实验,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能够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年09月16日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学习目标】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学生应能够描述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并了解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人类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记录、存储和处理数据。这包括对石器刻画图案、结绳记事法、文字与数字的出现、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等关键历史节点的了解。掌握数据采集和数字化的基本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2024年09月16日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试题六年级英语(分值:100颗☆书写:A/B/C/D时间:40分钟)题号三四五六七九十书写等级折得☆听力部分(30☆)P一、听录音,选择恰当的答语。(10☆)()1.A.He likes going hiking.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4年09月16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单选题1.计算,正确的结果是( )A.6 B. C.5 D.2.有理数的倒数是( )A. B. C.或 D.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4.下面乘积结果符号为正的是(  )A. B.C. D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4分)   ÷40=40:   ==   %=0.625。2.(1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60°,另两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这个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二)含答案我会选,我会连。(22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吃葡萄干【gān gàn】,干【gān gàn】活时他总是很卖力。那个门前新开的店铺【pū pù】门前铺【pū pù】着大红地毯。爱好【hǎo hào】读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2024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热传递)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空气是由 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 。物
2024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09月15日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内容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部分。 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制作出合格的玻片标本。 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够用图画和文字准确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了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年09月15日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内容

热门文章

  •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都是什么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还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 2023河海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投档最低分及位次
    根据2023年河海大学在各省的招录数据可知,河海大学在河北本科批物理类最低分为585分,最低位次为23353;在山西理科最低分为572分。详细的河海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整理好了,供各位2024考生参考。
  • 美甲新手一般工资多少 行业现在现状和前景
    ‌美甲新手的一般工资范围是2000-4000元/月。美甲新手在实习期的收入通常比较低,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阶段,技术和经验都在积累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提升,美甲师的薪资也会逐渐增加。
  • 2024管理专业选什么大学好
    2024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 2023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 最低多少分能上
    2024年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对于想考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来说,如果高考分数距离目标院校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中外合作类志愿是值得考虑的。下面是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仅供参考。
  • 辨奸论原文 辨奸论翻译及赏析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
  • 2024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 就业前景及方向
    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传统高考省份是理科,只有理科有招生计划。在新高考地区,考生选科情况达到专业选科要求方可报考。具体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考生及家长要以当年各大学招生计划为准,最好是以志愿填报时获得的一手材料为依据,这样最准确无误。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很好,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领域非常多样化。
  • 中国三大平原是什么 面积由大到小排名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平原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起伏不大,平坦宽广的地区,平原地形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 华为高考作文素材700字(通用3篇)
    华为高考作文素材700字(通用3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为高考作文素材700字大概有3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节选: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了解时间是件极为重要的事。无论是什么人,
  • 天道原文、翻译和赏析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精选推荐
外语

  • 资源下载
  •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