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艺考生、留学生的好帮手-学考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因学习而成长,因学习而成熟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新会一中2024届高三级第二学期高考热身试
历 史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陕西姜寨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一个,房内出土计有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  )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C.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 D.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2.《汉书》记载,有两兄弟因田产争讼,当地太守韩延寿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不能宣明教化,遂闭门思过,(县)令、丞、啬夫、三老亦自缚请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终死不敢复争。”这反映了当时(  )
A.司法注重维护人伦关系 B.社会追求平等的秩序
C.官员施政排斥法治手段 D.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
3.读图:
许多学者认为以上文物存在关联,其依据是唐代(  )
A.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 B.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
C.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D.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
4.宋代科举相较于唐代的“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变为“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这反映了宋代()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选官完全公平公正
C.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D.科举制度日趋僵化
5.南浔镇是湖丝的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转”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
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
6.读表1:表1:鸦片战争前后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类型构成表
1840年前的构成 1840—1911年的构成
总数 同业者 % 同乡者 % 总数 同业者 % 同乡者 %
上海 21 15 70 6 30 71 69 97 2 3
汉口 20 10 50 10 50 71 67 94 4 6
(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
上表反映出晚清时期
A.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 B.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
C.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增长 D.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7.戊戌变法时期兴起学会运动,当时有强学会、农学会、算学会等。这些学会主要研究万国法律、政教理法、化学、物理、水陆军事学等内容。学会成员主要是维新人士、知识分子,一些京城官僚或地方官绅也参与其中。这说明当时(  )
A.戊戌变法推动学校教育转型 B.救亡图存成为政界共识
C.变法图强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变法加速统治阶级分化
8.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发展民众教育,并通过拉家常、贴标语、喊口号等多种形式,掀起扫盲运动高潮。这些措施(  )
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共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C.体现了三三制民主原则 D.缓和了边区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9.1954年,中国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表述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亚非新兴国家。而是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为“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中间国家”等。对这些国家称呼的变化(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10.20世纪60年代初,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取得了大丰收;该县埔美大队实行的“固定地段,包工到组到人,验收评比奖励的责任制”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这(  )
A.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顺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11世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和法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出现。15世纪,英格兰本土民众、官方以及文化教育部门基本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语言的变迁体现了(  )
A.英国的君主权力达到顶峰 B.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英国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
12.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早、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13.1839年,有学者写道:在这个国家里,制造业已占据统治地位,科学和工艺家喻户晓,但在年轻一代的教育课程中,人们几乎不曾注意到缺少上述科目,这无法不令我们惊讶。该学者认为(  )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存在隐患 B.科学和技术日益紧密结合
C.技术的积累决定制造业前途 D.工业发展导致教育的缺失
14.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B.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5.马库斯·加维(1887—1940)同很多非洲的领袖一样,宣扬非洲伟大的遗产,要求欧洲殖民列强离开非洲,并号召非洲人回到非洲。这反映出(  )
A.非洲努力寻求国家认同 B.殖民列强肆意瓜分非洲
C.非洲人民打击侵略势力 D.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瓦解
16.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美国里根政府拒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时还推出一系列破坏公约的政策,但均未能阻止国际社会签署该公约。这反映出
A.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走向破产 B.霸权主义行为被国际社会抵制
C.海洋开始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和大党担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我们的党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提出了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后来又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命令红军改编为抗日的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作战,命令自己的党员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这些爱国主义的行动,都是正当的,都正是国际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二 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相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天下观不仅从宏观层面深刻体认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更努力探索一套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理念。不同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地缘空间维度上建立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霸权主义国际秩序,胸怀天下观突破了局限于国家自身利益的狭隘国际观。
——摘编自牛牧晨《胸怀天下观对西方空间理论的三重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际主义”的内涵进行解释。(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观呈现差异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天下观”的意义。(4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国家 法国 美国
世界工业产量排名 1870年 第4位 第2位
1900年 第4位 第1位
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 1.9倍 8.1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
材料三 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孤立”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
——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 代表名言
特征一 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 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 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 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涉及的观点分别加以说明。(8分)
新会一中2024届高三级第二学期高考热身试(5月25日)
历 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DAD 6——10 CCBCC 11——16 DDABAB
17.【答案】(14分)
(1)内涵:对内:反抗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2 分)
对外: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侵略国家的联合、斗争,反抗法西斯势力。(2 分)
(2)原因: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深重(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民族独立是国际观的内涵之一。(2 分)
新中国初期:国际: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或者外交孤立;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
国内:建国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这一小问的答案必须围绕两个角度,任意 1 点得 2 分,总分不超 4 分)
(3)意义: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 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世界 文明的多元性。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为推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有利于 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任意 1 点 2 分,总分 4 分)
18.【答案】(12分)
(1)不同:法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排名与美国差距拉大;法国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而美国工业发展迅速。(2分,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被迫割地赔款,美国则不断拓展领土;法国缺乏科技创新,美国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中心之一;法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使国内市场受到限制,美国通过西进运动使领土得到开发,国内市场广阔。(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法国农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有利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国家实力;但是激化了法国与欧洲其他列强的矛盾,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二战后初期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战后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助于法国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但也造成法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相对孤立。(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答案】(12分)评分标准:
角度 选取一个角度(2分)
论题 能准确表达中华文明与创新特征之间的关系(2分)
阐述 能举出3个或3个以上中国史的史实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且史实准确。(6分)
表达 论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论证逻辑严密。(2分)
示例一:选择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论题: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出现大变革,秦朝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创新了政治制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汉承秦制,设立中外朝和刺史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保证皇权有效运行,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代董仲舒为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道、法和阴阳五行家等诸家思想,形成了汉代新儒学,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隋唐之后,三教合一趋势加强,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削弱,为了加强政治和思想统治,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克服儒学自身的理论弱点,面对佛道挑战,宋代理学家做出了又一次理论创新,理学诞生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学在自我批判和创新中,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诞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华文明总是在传承创新中前行,并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
示例二:选取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论题: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主张,并互相诘难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海陆两条对外贸易之路,中国出口的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而中国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文化、农作物新品种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总之,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格局,在促进世界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其它论题: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华文明繁荣的不竭动力;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特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0.【答案】(14分)
(1)主要特点:统治方式多元(与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统治;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统治中心由地中海向印度洋转移;由军事征服向陆地和海洋商业帝国转变。(每点1分,共3分)
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③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区,位置优越 ④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⑤正确处理了民族之间关系。(任答3点得3分)
(2)观点: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帝国是亚洲两大异质文明;两者的交流融通,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2分)
说明:异质文明:阿拉伯帝国为伊斯兰教文明,哈里发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合一;中国属中华文明(儒家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哲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分离。(2分)
交流推动进步:①中国先进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纲要下) ②中国的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地区(选必3) ③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阿拉伯使者、商人多次进入长安 ⑤阿拉伯商人定居在广州、泉水州等港口城市,并带来伊斯兰教(纲要上)。(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
1.【答案】A【解析】材料“石铲”是翻土工具,说明此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骨鱼叉”是捕鱼工具,“骨镞”是捕猎工具,可知此时仍开展渔猎活动,故选A项;国家的初始形态特征有阶级、城市、文字等,结合所学,姜寨是约前7000—前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的代表,国家的初始形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B项;阶级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材料只涉及“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没有对比,无法得出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排除C项,部落联盟是指氏族部落与氏族部落之间的联盟关系,材料只涉及“村落东部1号的大房子”,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两兄弟因田产争讼”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为“两昆弟深自悔,……终死不敢复争”,这一结果是通过“闭门思过......自缚请罪”、“传相责让”等道德教化的方式实现的,故选A项;据材料“《汉书》记载”得出当时处于汉朝,社会追求平等的秩序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与汉朝封建社会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汉朝社会治理的特点为引礼入法,儒法结合,官员施政排斥法治手段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结合材料“太守韩延寿......(县)令、丞、啬夫、三老”得出郡县官员和基层都参与处理案件,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与题中主旨不符,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据图2“戴狮头盔持棒”图3“戴兽头盔持器物”可知,古希腊时期的塑像与唐朝时期的武士俑有类似的地方,故学者认为古代欧亚之间有文明的交流,而欧亚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伴随陆上或者海上丝路的贸易开展的,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地中海出土的文物和西安出土的文物有相似性,但不能确认是古代希腊借鉴了中华文明,还是唐朝文明借鉴了古希腊文明的艺术特色,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的说法理解片面,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西域所属的地理位置是亚洲,图2中地中海东北岛屿是属于欧洲,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唐朝时期海陆丝路是并行的,图中信息不能得出是海上丝路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
4.【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看,唐代科举“兼采誉望”,表明唐代科举依然考虑出身地位,而宋代采取用糊名法考官阅卷时不知道考生姓名,表明科举考试不再考虑出身地位,使得更多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选A项;宋代科举考试采取糊名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程度,但是“完全”一词使用过于绝对,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宋代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不能直接体现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增加,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宋代对科举考试进行完善,解决一部分科举制度的弊端,明代采取八股取士后,科举考试逐步僵化,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古代,对自然地理的祭祀往往具有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意义,既是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也是对国家统治合法性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在雍正之前,对青海湖的祭祀选择在都城郊区进行,这可能是因为当时青海地区的政治控制不够稳固,或者交通不便,难以进行近距离的祭祀活动。而雍正时期,清政府决定改为近祭,即派遣使者亲往青海湖进行祭祀。雍正时期对青海湖祭祀方式的改变,不仅是宗教祭祀活动的调整,也是清朝统一国家版图、巩固边疆政治和文化统治的一个体现,故选B项;督抚是地方军政长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天下一家”和“大一统”观念,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强调清政府对边疆的治理,与边疆统治危机加速无关,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有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则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故选B项;“西学东渐”的深入是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并不属于变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上述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条件,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其它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可知各地时间标准存在差异,反映出近代化进程存在时空差异,故选B项;材料中“其它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说明市民时间观念有待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清朝海关规定”强调政府行为,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排除C项;清政府的海关主权在《南京条约》已被破坏,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展民众教育......扫盲运动高”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民众教育的方式,提高边区人民的政治和思想觉悟,争取群众对于抗战和根据地政权的支持,有利于中共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故选B项;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政权,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苏维埃政权就转变为了抗日民主政权,即边区政府,因此,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三制民主原则是边区政府在政权建设的人员组成上采取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员代表的是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因此,缓和了边区政府与群众矛盾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英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北京和伦敦互派外交人员,没有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约束,体现了务实外交的特点,故选C项;此时资本主义阵营没有分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共识”说法有误,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因素对两极格局形成了有力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初广东一些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工到组”等的管理责任制,使得农业取得了大丰收,这是“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下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体现,故选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启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集体)的,到20世纪60年代初没有变化,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此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时期,官方语言的出现以及语言的统一,促使民族意识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1215年英国签署了《大宪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排除A项;语言本身不会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与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关,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由材料“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不同地区间物种的交流,政府的改革、世界市场的发展将高产农作物推广至世界各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故经济发展使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故选D项;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交流,“源于”表述错误,排除C项。
13.【答案】A【解析】据“1839年”和材料内容可知,此时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科学和工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在年轻人的教育课程中却缺少这些内容,这会使英国的工业发展缺乏相应的后续人才,表明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存在隐患,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和技术日益紧密结合,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该学者强调的是英国有关科学和工艺的教育课程缺失,“技术的积累决定制造业前途”并不是该学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排除C项;该学者认为英国教育课程存在缺陷,可能会对以后英国工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此项因果颠倒,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1920年底“列宁认为国家已经找到了新的建设道路”并结合纲要下册第15课新经济政策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改变,1921年3月苏俄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列宁等领导人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故选A项;“取消了”不合时空,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取消,排除B项;苏俄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解决国内政治经济困局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据材料“宣扬非洲伟大的遗产”、“要求欧洲殖民列强离开非洲,并号召非洲人回到非洲”并结合所学可知,黑人民族主义者马库斯·加维积极鼓吹黑人的自豪感,号召生活在外的非洲人“回到非洲”。他认为他们是同一种族的成员,希望推动所有具有非洲血统的人统一成一个非洲国家,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非洲人民打击侵略势力的具体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已经被殖民者瓜分完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瓦解,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1966年”“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就“北约司令部从巴黎撤出……美国军队从法国撤出”发生分歧,结合所学,20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国家实力增强,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这与美国的西欧战略相违背,说明西方阵营逐渐出现分化,故选C项;材料论及的是法国要求美国从法国撤军,而美国拒绝,这与法国的实力增强以及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衰落都有关系,单谈美国方面是片面的,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指在世界范围内由重要的政治力量形成的国际格局,60年代的西欧以一体的形式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单看法国不能算是一极,材料论及法国与美国之间的较量,与多极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论及法国与美国的较量,将“法国”引申成欧洲以偏概全,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2分)
(1)类型:甲骨、砖石、青铜器、竹、木、绢帛、羊皮等。(1点1分,3点得2分)
优势:轻便、价廉、易书写、好保存、便于远距离运输、多样化用途等。(1点1分,3点得4分)
(2)影响:政治: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基层管理;有利于解决乡政弊端,促进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乡官权力逐步弱化。
经济:有利于征发赋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文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点2分,3点且必须两个角度以上得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类型,据材料一“埃及的纸草、西亚的羊皮、印度的桦树皮、中国的简牍”“《仪礼》木简”并结合所学可得甲骨、砖石、青铜器、竹、木、绢帛、羊皮等。第二小问优势,据材料一“极易折断”“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可得轻便、价廉、易书写、好保存、便于远距离运输、多样化用途等。
(2)据材料二“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份以及鱼肉百姓的行为”“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并结合所学可得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基层管理;有利于解决乡政弊端,促进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乡官权力逐步弱化;有利于征发赋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据材料一“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并结合所学可得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8.【答案】(14分)
(1)内涵:对内:反抗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2分)
对外:被侵略国家的联合、斗争,反抗法西斯势力。(2分)
(2)原因: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民族独立是国际观的内涵之一。(2分)
新中国初期:国际: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
国内:建国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一小问的答案必须围绕两个角度,任意1点得2分,总分不超4分)
(3)意义: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任意1点2,总分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我们的党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提出了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这些爱国主义的行动……都正是国际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对内的内涵:反抗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据材料一“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对外的内涵:反抗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
(2)据材料一“我们的党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提出了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这些爱国主义的行动……都正是国际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民族独立是国际观的内涵之一。据材料二“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相处的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原因: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初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到新中国初期的国内原因。
(3)据材料三“不仅从宏观层面深刻体认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更努力探索一套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理念”、“胸怀天下观突破了局限于国家自身利益的狭隘国际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以及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多元性等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
19.【答案】(12分)
评分标准:
角度 选取一个角度(2分)
论题 能准确表达中华文明与创新特征之间的关系(2分)
阐述 能举出3个或3个以上中国史的史实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且史实准确。(6分)
表达 论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论证逻辑严密。(2分)
示例一:选择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论题: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出现大变革,秦朝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创新了政治制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汉承秦制,设立中外朝和刺史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保证皇权有效运行,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代董仲舒为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道、法和阴阳五行家等诸家思想,形成了汉代新儒学,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隋唐之后,三教合一趋势加强,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削弱,为了加强政治和思想统治,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克服儒学自身的理论弱点,面对佛道挑战,宋代理学家做出了又一次理论创新,理学诞生了。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学在自我批判和创新中,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诞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华文明总是在传承创新中前行,并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
示例二:选取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论题: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主张,并互相诘难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影响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海陆两条对外贸易之路,中国出口的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而中国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文化、农作物新品种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总之,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格局,在促进世界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其它论题: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华文明繁荣的不竭动力;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特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围绕“中华文明创新性”自拟一个论题,要注意论题能准确表达出中华文明与创新特征之间的关系,如选择“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这一特征,可以拟定的论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特征;等等。如果选择“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这一特征,则可以拟定的论题为:中华文明的创新是运用传统回应现实问题的需要;等等。如果选择“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这一特征,则可以拟定的论题为: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等等。如选择“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这一特征,则可以拟定的论题为: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华文明创新和繁荣的不竭动力;等等。然后,进行阐述,注意阐述时要能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中国史的史实去论证说明它们与论题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阐述的正确性,或者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即可。
20.【答案】(14分)
(1)主要特点:统治方式多元(与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统治;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统治中心由地中海向印度洋转移;由军事征服向陆地和海洋商业帝国转变。(每点1分,共3分)
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③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区,位置优越 ④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⑤正确处理了民族之间关系。(任答3点得3分)
(2)观点: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帝国是亚洲两大异质文明;两者的交流融通,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2分)
说明:异质文明:阿拉伯帝国为伊斯兰教文明,哈里发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合一;中国属中华文明(儒家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哲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分离。(2分)
交流推动进步:①中国先进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纲要下) ②中国的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地区(选必3) ③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阿拉伯使者、商人多次进入长安 ⑤阿拉伯商人定居在广州、泉水州等港口城市,并带来伊斯兰教(纲要上)。(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主要特点,据材料一“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得出统治方式多元,包括与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统治,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据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得出统治中心由地中海向印度洋转移;据材料一“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得出由军事征服向陆地和海洋商业帝国转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得出,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地理位置上,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区,位置优越;文化上,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国家政策上,正确处理了民族之间关系。
(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得出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帝国是亚洲两大异质文明;据材料二“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得出两者的交流融通,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异质文明”和“交流推动进步”两方面分析阐述。异质文明方面,主要分析古代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之间的差异:阿拉伯帝国为伊斯兰教文明,哈里发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合一;而中国属中华文明(儒家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哲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政教分离。交流推动进步方面,主要列举两者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比如文化交流方面,中国的先进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中国的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地区;经济交流方面,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使者、商人多次进入长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并带来伊斯兰教。

图片资源预览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资源下载相关推荐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理解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认识参与呼吸的主要器官,包括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并了解它们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学会通过体验活动和模拟实验,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能够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年09月16日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学习目标】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学生应能够描述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并了解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人类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记录、存储和处理数据。这包括对石器刻画图案、结绳记事法、文字与数字的出现、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等关键历史节点的了解。掌握数据采集和数字化的基本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2024年09月16日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试题六年级英语(分值:100颗☆书写:A/B/C/D时间:40分钟)题号三四五六七九十书写等级折得☆听力部分(30☆)P一、听录音,选择恰当的答语。(10☆)()1.A.He likes going hiking.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4年09月16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单选题1.计算,正确的结果是( )A.6 B. C.5 D.2.有理数的倒数是( )A. B. C.或 D.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4.下面乘积结果符号为正的是(  )A. B.C. D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4分)   ÷40=40:   ==   %=0.625。2.(1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60°,另两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这个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二)含答案我会选,我会连。(22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吃葡萄干【gān gàn】,干【gān gàn】活时他总是很卖力。那个门前新开的店铺【pū pù】门前铺【pū pù】着大红地毯。爱好【hǎo hào】读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2024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热传递)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空气是由 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 。物
2024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09月15日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内容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部分。 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制作出合格的玻片标本。 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够用图画和文字准确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了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年09月15日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内容

热门文章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原文、翻译和赏析
    鸳鸯异野鹜,凤凰非山鸡。物生各有偶,非偶不并栖。昔为丛台人,今为圉者妻。亦知久当弃,无乃太不齐。同时歌舞人,何异玉与泥。失身已至斯,违天将安归。俛首祇自羞,有声不敢啼。何缘梦到君王
  • 送入我门来原文、翻译和赏析
    如愿频呼,痴情易遂,殷勤托付东风。但愿明年,欢乐一家同。北堂萱草春长在,似海上蟠桃千载红。又山妻,病去孙儿孙女,关煞开通。更愿儿曹得路,聊博一官捧檄,免叹飘蓬。快婿连翩,翔步到蟾宫
  • 王玄简介 王玄生平
    王玄,字眉子,王衍之子,王澄的侄儿,后代理陈留太守,大行威罚,被害。
  •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七原文、翻译和赏析
    寒食花枝插满头,茜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 2024男孩高三走单招选哪个专业好 该选哪个专业
    选择专业,实际上是在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虽然专业种类繁多,有些专业名称可以让人大致了解其内容,但也有一些专业仅凭名称难以了解其真正情况,例如培养目标、学习课程和就业方向等。男孩高三走单招选择适合自己就读的专业对于考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 卖花郎 拟顺 早朝应制原文、翻译和赏析
    烟树重重,春在景阳宫殿。翠□深、笼寒尚浅。千官过处,有黄鹂百啭。五云中、渐移龙扇。钧天九秦,*逦霞觞催献。*声喧、霓裳舞遍。香烟满袖、更宫花迎面。喜新来、太平重见。
  • 2024高考录取一般是什么时候 各省录取时间安排
    2024高考录取时间一般是在7、8月份,各个省之间的录取规则有差别,公布时间也有差异,例如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各科类录取批次和时间安排为: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7月8日至14日录取;本科批次7月18日至25日录取;专科批次8月1日至7日录取。
  • 赋宛平十景诗一十章送江弘德归新安 其六 玉泉山原文、翻译和赏析
    荡荡神京地,峨峨玉泉山。一涧洒雨细,六月飞雪寒。银河绕云阙,玉虹挂天关。中有龙所居,万古波不乾。为霖泽下土,丰年民物安。行人挹苍翠,目送孤鸿还。
  • 高职单招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优势
    高职单招是普通职业单独招生的简称,是指经批准的在当年参加普通的范围内,自主确定招考、内容和办法、自行组织、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名单的一种普通招生形式。高职单独招生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即也属于“统招”范畴。
  • 哭清远权宰楼海司法二首原文、翻译和赏析
    百里称廉吏,谁欤起釁端。州符需赋急,军饷及期难。节义扶浇俗,朝廷赠大官。邑人崇庙像,犹似发冲冠。

精选推荐
外语

  • 资源下载
  •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