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测试卷(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3-10-23 12:46:49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醒: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4消毒液、75%的乙醇溶液均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B.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有机高分子
C.聚乳酸可用于制作免拆型手术缝合线
D.食品生产中添加适量苯甲酸钠可以防腐
2.下列事实中,能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亚硫酸钠和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异戊烷和异戊二烯都能使溴水层褪色
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活性炭与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二氧化氮气体褪色
3.下列变化涉及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醇→乙醛 B.苯→硝基苯
C.乙烯→氯乙烷 D.乙醇→乙酸乙酯
4.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l2+HCl
B.CH2=CH2 +HCl CH3CH2Cl
C.ClCH2CH=CH2+NaOHHOCH2CH=CH2+NaCl
D.+HONO2+H2O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B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
C 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阳极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强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A.A B.B C.C D.D
6.已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属于脂肪烃
B.维生素A含有3种官能团
C.维生素A 的一个分子中有3个碳碳双键
D.维生素A可以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2022北京冬奥会微火火炬等“酷科技”纷纷呈现,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火炬“飞扬”的燃料中加入钠盐,是利用焰色试验这种化学变化来产生美丽的焰色
B.速滑服“雷霆之星”中添加银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效防护新冠病毒侵入
C.吉祥物“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硅胶制成,硅胶耐强酸且不易燃烧
D.速滑馆“冰丝带”利用CO2制冷打造“最美的冰”,比氟利昂更有利于保护臭氧层
8.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再生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要得到甲烷、乙烯等化工原料
9.下列关于常见的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苯和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烯和甲烷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用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中
C.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在液体中。
11.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A.CH3-CH2-NO2和H2N-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H和T互为同位素
D.冰和干冰为同一种物质
12.对石油和煤的分析错误的是
A.都是混合物 B.都含有机物
C.石油裂化和煤干馏得到不同的产品 D.石油分馏和煤干馏原理相同
1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铜屑,铜溶解 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的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A B.B C.C D.D
15.下列食用品的有效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 B.碳酸氢钠
C.硬脂酸甘油酯 D.蔗糖
二、填空题
16.(1)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的氢气时,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为 。
(2)白藜芦醇(如图)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够跟1 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和 。
(3)某液态一卤代烃RX 13.7g与足量的NaOH醇溶液充分共热后,冷却并加入HNO3酸化,再滴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18.8g。则该卤代烃的分子式是 ,其可能的结构有 种。
17.(1)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处理的是( )
A.腐败食品 B.电池 C.卫生纸 D.纯棉纺织品
(3)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结构中含有 基。
(4)维生素C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生成正二价锰离子,那么维生素C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 )反应
(5)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 (写名称),进而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提供能量,或作为合成人体所需其他物质的原料。
(6)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自身 (填“能”或“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7)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部分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18.将下列四组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入制定的位置
①甲烷和乙烷
②12C和13C
③ 和
④CH3-CH2-CH2-CH3和
(1) 组两者互为同位素
(2) 组两者互为同系物
(3) 组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4) 组两者是同一物种
三、实验题
19.苯甲酸乙酯(密度),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以及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等。制备苯甲酸乙酯的过程如下:
I.制备粗产品:如图所示装置中,在装置A中加入8.0g苯甲酸、20mL乙醇(密度)、15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在分水器中加水,接通冷凝水,水浴回流约2h,反应基本完成。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环己烷和醇(从分水器中放出)。
II.粗产品纯化:加水30mL,分批加入饱和溶液。分液,然后水层用20mL石油醚分两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馏分。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石油醚 水 乙醇 环己烷 共沸物(环己烷-水-乙醇)
沸点(℃) 249 212.6 40~80 100 78.3 80.75 62.6
根据以上信息和装置图回答下述实验室制备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写出制备苯甲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目的是 。
(4)如何利用实验现象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 。
(5)加入饱和溶液的作用除降低苯甲酸乙酯溶解度外,还有 。
(6)经精馏得210~213℃馏分6.0mL,则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e.
(2)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3)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
②根据计算得知,用托盘天平所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称量计算出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4)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 ;
②定容时,若眼睛俯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 ;
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④配好的溶液转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 。
试卷第4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的作用,强氧化性还可以使病毒的蛋白灭活,从而降低其传染性,75%的乙醇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所以84消毒液、75%的乙醇溶液均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
B. 糖类中单糖和二糖是小分子不是高分子、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只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有机高分子,B错误;
C. 聚乳酸相容性与可降解性良好,可用于制作免拆型手术缝合线,C正确;
D. 苯甲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所以食品生产中添加适量苯甲酸钠可以防腐,D正确。
答案选B。
2.A
【详解】A.亚硫酸钠和乙烯都具有还原性,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原理相同,故A正确;
B.烷烃与溴水不反应,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烯烃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原理不同,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氧化褪色,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二氧化氮气体褪色是物理变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氮发生化学反应,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 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可生成乙醛,A项不符合题意;
B. 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硝基苯,B项不符合题意;
C. 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氯乙烷,C 项符合题意;
D.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乙酸乙酯,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4.B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详解】A、甲苯分子中的甲基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ClCH2CH═CH2中的氯原子被羟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苯环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了,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D
【详解】A.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由此可知,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A正确;
B.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由此可知,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B正确;
C.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阳极产生刺激性气体,该气体为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由此可知,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强,C正确;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由此不能得出“蔗糖未水解”的结论,因为实验时未加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硫酸,D错误;
故答案为D。
6.D
【详解】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烃,维生素A含有氧元素,因此不属于烃,故A错误;
B.维生素A含有2种官能团,碳碳双键和羟基,故B错误;
C.维生素A 的一个分子中有5个碳碳双键,故C错误;
D.维生素A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羟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A
【详解】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A错误;
B.银是重金属,银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效防护新冠病毒侵入,B正确;
C.硅胶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和氢氟酸不与任何物质反应,C正确;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二氧化碳不会破坏臭氧层,D正确;
故答案为:A。
8.D
【详解】A.乙烯含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中不存在双键,聚乙烯塑料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煤的气化是煤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用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所以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合成纤维、再生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裂解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所以裂解的目的是获得小分子化工原料,如乙烯、甲烷等化工原料,故D正确;
答案选D。
9.C
【详解】A. 乙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皂化反应,A正确;
B. 苯和甲烷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
C. 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是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乙烯和甲烷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C不正确;
D.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D正确。
C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10.D
【详解】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混合物的分离不彻底,A正确;
B.用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中以防止试剂污染,应该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B正确。
C.蒸馏时,冷却水从下口通入,可使冷却水充满冷凝管,充分冷凝,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即可解答,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1.D
【详解】A.选项给出的两种物质的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所以两者属于同分异构体,A正确;
B.给出的两种物质是由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B正确;
C.给出的两种微粒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C正确;
D.干冰的成分是CO2,而冰的成分是H2O,属于不同物质,D错误;
故答案选D。
12.D
【详解】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都属于复杂的混合物,故A正确;
B.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都属于复杂的混合物,其中都含有有机物,故B正确;
C. 石油裂化是将碳原子数多的烷烃断裂成碳原子数少的烃,由于烷烃的断裂,会得到烷烃和烯烃,所以裂化后得到的产物中含有烯烃;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获得产品有煤炉气、煤焦油、焦炭;产物不同,故C正确;
D. 石油裂化是将碳原子数多的烷烃断裂成碳原子数少的烃,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原理不同,故D错误;
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睛】石油分馏就是将石油中不同沸点的物质依次分离,出来的叫做馏分,主要是饱和烃。石油裂化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是不饱和烃。
13.B
【详解】A. 聚氯乙烯分子是以氯乙烯为原料,通过分子之间的特殊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形成,发生加聚反应后分子中碳原子变为饱和碳原子,不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
B. 淀粉是多糖,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产生乙醛,乙醛在进一步氧化产生乙酸。乙酸与乙醇在加热和浓硫酸存在时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乙酸乙酯和水。因此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故B正确;
C. 聚乙烯属于烃、但是聚氯乙烯不属于,因为烃只有C和H元素、聚氯乙烯含有Cl元素,故C错误;
D. 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聚氯乙烯、淀粉、肥皂的成分为线索展开对有机物的研究。包装材料的聚氯乙烯、研究酯化反应的代表性物质乙酸乙酯是以人们的生活必须物质淀粉为原料生产、丁烷的不同结构研究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洗涤剂肥皂的取反应原理,研究加聚反应、酯化反应、皂化反应的反应特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特点。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类型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有时还存在空间异构,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书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时断键部位以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书写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C
【详解】A、苯酚浊液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与Na2CO3发生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推出苯酚的酸性强于HCO3-,故A错误;
B、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要求环境为碱性,本实验未中和硫酸,因此未出现银镜,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中加入Cu,发生Cu+2Fe3+=2Fe2++Cu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出Fe3+的氧化性强于Cu2+,故C正确;
D、题目中没有说明CH3COONa和NaNO2的浓度,无法根据pH的大小,判断CH3COOH和HNO2酸性强弱,故D错误;
答案选D。
15.D
【详解】A.明矾是KAl(SO4)2·12H2O,不是氢氧化铝,故A错误;
B.纯碱是Na2CO3,不是NaHCO3,故B错误;
C.芝麻香油是植物油,主要成分不是硬脂酸甘油酯,因为硬脂酸甘油酯是固态的,故C错误;
D.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 2:1:3 6 7 C4H9Br 4
【分析】(1)根据Na与醇反应时存在2-OH~H2↑及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的氢气来分析;
(2)酚羟基的邻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苯环与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
(3)淡黄色沉淀18.8g为AgBr,其物质的量为=0.1mol,则RX的摩尔质量为=137g/mol,所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80=57,则该卤代烃中为C4H9Br,以此来解答。
【详解】(1)根据Na与醇反应时存在2-OH~H2↑及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三种醇中的羟基假设均共为6个,则A中含有2个,B中1个,C中3个,所以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2:1:3;
(2)酚羟基的邻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则1mol有机物与溴发生取代消耗溴5mol,1mol碳碳双键能与1mol溴发生加成,则共消耗溴6mol;苯环与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则1mol该有机物消耗氢气7mol;
(3)淡黄色沉淀18.8g为AgBr,其物质的量为=0.1mol,则RX的摩尔质量为=137g/mol,所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80=57,则该卤代烃中为C4H9Br,由对称可知,CH3CH2CH2CH3中有2种位置的H原子,则一卤代烃有2种,CH3CH(CH3)CH3中有2种位置的H原子,则一卤代烃有2种,即共有4种一卤代烃。
17. D B 醛 氧化 甘油(或丙三醇) 不能 C6H12O6(s) + 6O2(g) →6CO2(g) + 6H2O(l)
【详解】(1)绿色食品是在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都没有污染的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既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故选D。
(2)电池中含汞、铅等重金属,填埋后汞、铅等重金属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必须回收处理;而腐败食品、卫生纸、纯棉纺织品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处理,故选B;
(3)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其结构中含有醛基,故答案为醛;
(4)维生素C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生成正二价锰离子,说明维生素C发生了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
(5)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进而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提供能量,或作为合成人体所需其他物质的原料,故答案为甘油;
(6)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共8种,故答案为不能;
(7)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 + 6O2(g) →6CO2(g) + 6H2O(l) ,故答案为C6H12O6(s) + 6O2(g) →6CO2(g) + 6H2O(l)。
18. ② ① ④ ③
【详解】(1)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②组12C和13C质子数都为6,中子数分别为6和7,是碳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2)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①组甲烷和乙烷都是烷烃,分子中相差一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
(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④组CH3CH2CH2CH3和CH3CH(CH3)2分子式都为C4H10,结构不同,前者为正丁烷,后者为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4)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③组和 是同一物种。
19.(1)三颈烧瓶
(2) +C2H5OH +H2O
(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使用分水器及时分离出反应产生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
(4)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
(5)将未反应的苯甲酸和硫酸反应除去
(6)64%
【分析】该实验是用苯甲酸和乙醇制取苯甲酸乙酯,加入环己烷的目的是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分离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使用恒压滴液漏斗是可以顺利滴加液体。
(1)
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
(2)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苯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5OH +H2O;
(3)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使用分水器及时分离出反应产生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
(4)
苯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分水器中可收集到水,所以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方法是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
(5)
NaHCO3和酸性物质可以反应,所以加碳酸氢钠可以将未反应的苯甲酸和硫酸反应除去;
(6)
n(苯甲酸)= =≈0.0656mol ,n(乙醇)= =≈0.34mol ,乙醇过量,所以理论上生成苯甲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0656mol,m(理论)=0.0656mol×150 g·mol-1=9.84g,m(实际)=1.05g/cm3 ×6mL =6.30g,产率为: ×100%= 64%。
20. 蒸馏烧瓶 直行冷凝管 容量瓶 锥形瓶 酒精灯 g 未用玻璃棒引流 2.0 B—C--A—F—E--D 偏低 偏高 偏高 无影响
【详解】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I为蒸馏装置,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Ⅱ为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c为容量瓶,e为锥形瓶;
(2)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必须用酒精灯加热;冷凝管下口g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
(3)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②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配制500mL,
则需n(NaOH)=0.1mol/L×0.5L=0.05mol,
m(NaOH)=0.05mol×40g/mol=2.0g;
③配制溶液5000mL,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称量2.0gNaOH,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BCAFED;
(4)①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时会有少量NaOH沾在滤纸上,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②定容时,若眼睛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体积偏小,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冷却后液面会下降,溶液体积偏小,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④溶液均一稳定,配好的溶液转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对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
【点晴】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要紧扣公式c=n/V:如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会造成结果偏大,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②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会造成结偏大;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