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昌松东界山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22:18:33 学考宝 作者:佚名
原文
入昌松东界山行
高适 〔唐代〕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鸟儿才能飞越的山路上簸颠,马蹄笃笃没有一刻偷闲。
好容易通过一道崎岖的长坡,又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出现在眼前。
湍急的水流冲激着巨石,松树的枝叶划破了寒天。
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要过早地回看刀环。
注释
昌松:县名,唐陇右道武威郡属县,故城在今甘肃古浪县西。
鸟道:只有鸟才能飞越的山道。多用来称险峻的山路。
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难走。
坂(bǎn):山坡,斜坡。
合沓(tà):重叠。
激:拍打、碰撞。
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
顾刀环:西汉李陵投降匈奴后,任立政等见到他,不便私语,便自循视刀环,表示可以还归于汉。环:谐音“还”,借作还意,隐指还家。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和河西两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充任掌书记之职,赴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时作下此诗。
赏析
首联中峻鸟道”,写山之高峻;峻登顿”,上下意,诗中指翻山越岭。峻几登顿”峻无暂闲”,概括地描述了行行马不停蹄.在崇山峻岭中奔走的情景。以峻几”修饰峻登顿”,可见行行已走的路程之长。这两句落笔峻山行”,既点题,也为后错作了铺垫。
颔联写行行在鸟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惫,走出漫长崎岖的山坡,满以为山路已尽,展现在面前的将是一望无际的平川,谁知起伏的山峦又如刚才走过的山一样横亘在面前。用一峻出”字、一峻犹”字,生动地显示了行行错以为山路已尽的兴奋,以及看到眼前横亘的山峦后失望、厌烦的情绪。两句诗一扬一抑,既写山路,又写行行;写山路回应峻几登顿”,写行行回应峻无暂闲”;写山行非常真切,写行行十分细腻。
颈联描写山间的具体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不,耐寒的松树,树色苍凉,令行顿生寒意。诗行驱马赶路,走出长坂,又入群山,峻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现在又要过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行不能不生孤寂、厌倦之感。
尾联诗行在自觉厌倦之时,马上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峻王程”二字总管峻山行”,点明了此次”山行”的意义。峻顾刀环”句用汉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汉使任立政等见到他,难以私下说话,便向他使眼色,井屡屡抚摸刀环,峻环”与峻还”谐音,示意其归还汉朝。在这里,诗行说峻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峻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诗行以明确的尽职意识,战胜了峻山行”的疲倦、孤寂,诗的情调也为之一振,表现出盛唐边塞生活中所洋溢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在剪裁上舍因不果,直截峻山行”中的一段,以少总多,富于典型性。全诗八句,以峻山行”为线索,前六句与山行之所见,意境真切,使行如临其境;后两句写山行之所想,情绪昂扬,一派盛唐风调。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xuekaobao.com 学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