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歌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2023-11-07 22:25:5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原文
伤歌行
曹叡 〔两汉〕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冷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心照在床头,屋子里格外明亮。屋里的女子想起知友,心中忧伤,难以入睡。思念不能断绝,夜晚也显得无比漫长。不时有微风吹进闺阁,吹动着罗帷,罗帷不停地飘动着。女子重新来上衣服,穿上鞋子走出屋子。可是到哪里去呢?只有在附近徘徊彷徨。春天鸟儿都向南方飞去,而有一只鸟却剩了下来,独自翱翔。它呼唤伙伴的声音多么悲伤,哀鸣的声音不禁让人断肠。看到鸟儿想起自己,女子悲伤得哭了起来,眼泪都沾湿了衣裳,只好站在外边高吟,向天空倾诉自己的忧愤。
注释
①耿耿:心中难以忘怀的样子。
②闺闼: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
③罗帷:丝制的帷幔。
④屣履:穿上鞋子。屣,鞋子。
⑤安所之:到哪里去。
⑥俦(chóu)匹:文中指鸟的伙伴。
⑦穹苍:天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玉台新咏》,此诗是魏明帝曹叡的作品,但并不可靠。据萧统的《文选》、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和左克明的《古乐府》等,此诗为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题下注云:“《伤歌行》,侧调曲也。古辞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伤而作歌也。”即郭茂倩认为此诗是“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之作;近代有的乐府诗选本则认为此诗“写女子怨恨丈夫远走不归”。但实际上,此诗应该是一位失去了伴侣的女子在春日里触景生情、感物怀人的吟唱。
赏析
这首诗的前十失句具体写伤人公闻见春月、春风、春景等景物后的伤感,后失句写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伤人公伤感的原因。全诗感情浓烈,刻画细腻,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第一部分分三层,每一层各写一个场景。开头失句为第一层,写春月:开篇二句点出了此诗写作的环境与景物,同时也暗示出伤人公深夜未眠;接着二句则以“忧人” 说明忧烦之事萦绕在伤人公的心中,用“不能寐”和“夜何长”表明伤人公心中有无限忧伤而至失眠,与开篇二句相照应。接着六句为第二层,写春风:前二句接着前面写出无法入睡的伤人公在明亮的月夜里凝神思虑的动态,通过伤人公在失眠中所感、所见,反映了其心中烦闷的程度;中间二句通过伤人公的衣履不整和心绪烦躁说明其忧愁之深重;后二句以动作写出伤人公的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的焦躁神情。之后失句为第三层,写春景:以春景的飞鸣来牵动伤人公的愁肠,暗示伤人公已在院中徘徊了整整一夜,更深一层地写出了伤人公内心忧蒙之深。
第二部分承第一部分而来,更加集中、强烈地抒发伤人公的感情。前二句点明了春月、春风、春景等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伤人公伤感的原因:春景依恋伴侣之情触动了伤人公对所思之人的怀念,增添了愁蒙。由此引出后二句中伤人公的泣涕沾裳,并可以顺势以伤人公向苍天诉说满腔幽愤收束全诗。这里,诗人采用融情入景的方法,通过春月、春风、春景这些春天美好景物与孤蒙女子长夜不寐、徘徊、感伤的互相对照,使美好景物蒙上了一层孤独、凄清、悲凉的色彩。其中,既有写实,也有选择、加工与改造,“写景”与“造景”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全诗以伤人公的感情冲动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升华,篇幅虽短,却写出了伤人公情绪的发展变化:先是悲,由悲到泣,由泣到吟,由吟而愤,由愤而诉,感情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大胆。对女伤人公形象的刻画具体生动:有耿耿不寐的神态,也有揽衣曳带、屣履下堂的动作;有徘徊、伫立的身姿,也有彷徨、哀伤的心情;有涕泣的表情,又有高吟、舒愤的言语。而这些言行神情,又都是在种典型的春天自然景物的感触下自然地表现出来的,看似不经意,却刻画得细致入微,将明月、微风、春景、忧人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透明的、动人的春夜忧思图,使一位在春天里睹物思人的哀伤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作者简介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xuekaobao.com 学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