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07-16 18:06:2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度(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2024.1
高一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准考证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出现了( )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龙山文化
2.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是在( )
A.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 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
C.诸侯纷争与变法时期 D.中央集权制巩固发展时期
3.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 B西域文明吸收借鉴华夏文明
C.统治阶层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D.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
4.唐初,皇帝下令禁止弃农从商;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的演变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重农抑商的消亡 D.皇权的日益衰微
5.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 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6.宋太祖在基本平定南方后,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此后,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各地财政转运中央成为常态。这些措施( )
A.引发了官僚集团抵制 B.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
C.加强了边疆地区管理 D.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7.如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
北宋《武经总要》单扇式风箱图:扇门与炼炉直接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 元代《铸造铁样图》:两扇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单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
A.生产经验的传承革新 B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C.科技发展领先于世界 D.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
8.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据此推知,“贡回市茶” ( )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 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9.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这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全面融合 B.包容开放的文明心态
C.利用西学救国成主流 D.注重传统科技的总结
10.鸦片战争后,魏源将西方的强大归于兵工,主张师夷兵工以筹海;徐继畬则更深入探究西方兵工赖以产生的制度基础,提出师法泰西文明以自强。由此可知( )
A.二者代表新兴阶级利益 B.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嬗变
C.华夷观念得到根本转变 D.中体西用思想理念付诸实践
1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旨在( )
A.推翻清政府 B.救亡图存 C.建立民国 D.学习西方技术
12.1900年6月,清廷正式向诸列强国家宣战,东南督抚与列强达成互保约定,形成了中央对外宣战而地方议和的怪异政治局面。东南督抚们的这一做法( )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表明此时地方已实现自治
C.反映清廷统治已土崩瓦解 D.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
13.有学者指出,“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乡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促使社会风俗的变革
1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 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5.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既要培养中国人的公共心,还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同时也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诸如军事、产业、政治等。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新文化运动( )
A.彻底批判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B.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要求
C.应具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性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
16.“(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7.1922年9月创办的《向导》周报,在发刊词中强调:“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乱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这一认识( )
A.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D.推动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
1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沈阳、抚顺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反抗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材料表明( )
A.中共抗战斗争方式灵活 B.东方主战场牺牲惨烈
C.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D.合作抗日是时代潮流
19.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南方和北方的情况是不同的,党的工作任务也就必须有所区别。这体现了( )
A.党的工作重心尚未转移 B.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
C.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D.土地革命促进南北方发展
20.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与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对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2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讲,“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如果美国愿意签订一个和平条约、多长的时期都可以”。同时,他指出对美国“第一是坚决斗争”“第二是不要着急”,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改善中美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C.努力开创全方位的外交新布局 D.武力回击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2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构筑起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改善了中国东西部的工业布局 D.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2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等。这些措施旨在( )
A.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刺激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多项世界性倡议,持续推进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 )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B.使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
C.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D.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叛乱勘平后,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第5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他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须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中央一改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把西北边防和开发结合,修筑边塞移民实边,完善行政建置。各地设盐官、铁官进行盐铁生产和销售,继而又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有。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宋代以来,政治上,“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地方长官以事上为能,“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君主对于地方“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由于任期有限和回避制度,地方长官对地方事务往往疏离,不得不任用当地的胥吏。胥吏们父子相传,谋取私利,造成了“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局面,无异于“养百万虎狼于民间”。
——摘编自吕冰洋《央地行政关系改革的“顾炎武方案”》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央地关系进入一个调整期。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和地方政府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又形成了具有强烈示范效应的“梯度放权”的局面。90年代,中央政府不仅要承担起宏观调控的职责,同时还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同时,中共中央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权力下放和市场化的措施。2018年出台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赋予了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突出了不同层级的职责特点,允许地方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规定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
——摘编自张斌《央地关系的演进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表现。(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央地关系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9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很多地方出现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的情况;“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然而“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摘编自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二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迁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史实,简评其在社会变迁中产生的影响。(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材料二
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推广“减租减息”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如政策得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就有机会将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进而壮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努力。(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