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专题复习39:货币与赋税制度(附答案)
2024-01-07 18:06:0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专题复习39:货币与赋税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东晋早期,北方南渡的侨居人口,被称为“白籍”,无需承担赋役。东晋后期,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被称为“土断”。这一变化( )
A.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动摇了门阀士族的地位
2.明代赋税包含田赋、盐课和杂色收入,国际贸易税归类于杂色收入。据统计,1570—1590年前后明朝国际贸易税收仅为7万两白银,仅占378万两白银杂色收入的1.85%,占田赋、盐课等在内的赋税总收入的0.22%。这一情况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朝贡贸易不能持久进行 B.中国逐渐放弃对外贸的经营
C.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D.民间海外文化交流受到抑制
3.下面为近代中国1929-1937年进口税率变化表。从中可知当时的中国( )
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1932年 1933年 1934—1937年
税率 4%左右 10% 15% 20% 25%
4.我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 )
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 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5.晚清时期,中国开始用机器铸造银元,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而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如粤、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的现象。这表明( )
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加强
6.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9月12日起,各银行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按照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日伪货币50元。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 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 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7.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由此可见( )
A.古代官吏贪腐的根源是赋役制度 B.赋税收入决定了历代王朝的兴衰
C.中国古代赋税内容始终过于繁杂 D.赋役制度改革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负担
8.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货物,除缴纳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 )
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B.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促使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 D.加速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
9.特别提款权,即SDR,又称“纸黄金”,最早发行于1969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创立。特别提款权并非一种真实的货币,而是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以弥补只有黄金和美元是储备资产的不足。目前,SDR货币篮子里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以及人民币。这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于崩溃 B.美元丧失世界主导地位
C.中国对世界银行影响增强 D.国际货币体系趋向合理
10.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矩伯在裘卫那里取了朝觐用的玉璋,价值贝八十朋,可以付给“十田”;矩伯又取了一些皮货、衣物,共值贝二十朋,可以付给“三田”。这说明当时( )
A.土地私有化现象严重 B.贝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工商业管理较为严格 D.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
11.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拓片( )
A.体现了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 B.表明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C.证实了交子得到市场认可 D.成为纸币交子的文物实证
12.清朝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的流通解决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说明( )
A.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 B.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C.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
1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并大量流通,高利贷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些现象说明( )
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14.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不齐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 )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
——摘编自樊静《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史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清]张廷玉《明史 食货志》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税收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过设立机构来维持各国货币间既定的平价值,同时允许各国独立追求国内经济目标并在必要时对平价准则进行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纠正战时金币汇兑标准中的常见问题,如竞争性贬值、贸易保护主义、通货紧缩、高失业率等,并为各国提供一种介于更大汇率灵活性和回归金本位之间的妥协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持续面对宏观调控、汇率可信度和充足流动性所导致的问题。在这一不完善的体系中,美元迅速成为主要国际储备和支付手段。
——摘编自[美]迈克尔 波尔多等《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纵观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互动的历程可以发现,中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金融体系游离者和挑战者,逐渐转变为国际金融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通过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合作,获得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国际金融体系由于有了中国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具代表性。
——摘编自陆演炜《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为了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南京国民政府首先从关税问题展开对外交涉。“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发表后,美国为了扩大在华权益,率先表示赞同,于是美国公使和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于1928年7月25日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以此开始,分别有条约未满期的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各国都声明取消在中国的一切关税特权,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吴小静《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探析》
史料二:1950年1月通过的《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里面提到“由于中国人民大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以上各种不平等与不自主的状态,收回了中国在关税政策方面的独立主权及管理海关事业的自主权”,“国家海关工作与国家对外贸易工作上所进行的监督与某种管制,在恢复与发展我国人民经济中,应起到重要作用。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宣布了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制定了税则的六项原则。
——摘编自《海关红色档案故事:关税自主之路》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实施关税自主政策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关税政策调整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材料“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可知,“土断”政策的执行有利于扩大政府的征税对象,进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故B项正确;“土断”是在豪强隐匿人口背景下实行的,其目的是打击豪强,有助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东晋统治的基础是门阀,“土断”并不能动摇门阀士族的地位,排除D项。
2.B 解析:材料“明朝国际贸易税收……仅占……杂色收入的1.85%,占田赋、盐课等在内的赋税总收入的0.22%”说明明朝国际贸易对整个社会的贡献较少,这会使明朝逐渐忽视甚至放弃对外贸的经营,故B项正确;朝贡贸易贯穿于明清两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国际贸易税收在明代赋税中的占比,无法反映政府财政负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民间海外文化交流,排除D项。
3.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通过种种措施收回了部分关税权利。1929—1937年,中国的进口税率逐渐增加,说明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取得了进展,故A项正确。
4.D 解析: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说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国才开征个人所得税,这顺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故选D项。
5.B 解析:题干材料“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而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私铸银元的现象”说明清政府的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故选B项;题干材料只反映出晚清时期中国开始用机器制造银元,并未表明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故排除A项;“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加强”的说法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故排除C、D两项。
6.C 解析:“按照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日伪货币50元”,但国民党陆军总部却发布命令,规定“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这导致日伪货币大幅贬值,因此这一规定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故选C项;A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比率同国民党军费问题的解决无关,故排除B项;这一规定与国统区的经济恢复无关,故排除D项。
7.D
8.D 解析:中英《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是为了便利英商向中国内地输出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子口税制度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列强的商品倾销,从而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D项正确;对中国来说,子口税制度的弊要远远大于利,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故B项错误;19世纪末,列强开始转变经济侵略方式,故C项错误。
9.C 解析:材料“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以弥补只有黄金和美元是储备资产的不足。目前,SDR货币篮子里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以及人民币”表明国际货币体系趋向合理,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排除A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排除B项;人民币的加入表明中国在金融领域地位的提高,与世界银行无关,排除C项。
10.B 解析: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矩伯用土地换取价值“贝八十朋”的玉璋、价值“贝二十朋”的皮货、衣物,这说明当时贝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11.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可知北宋纸币交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交子的流通,不是印刷技术的发展,故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除四川外”,可知这一铜版拓片不能表明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故排除B项;纸币铜版拓片不是纸币交子的文物实证,故排除D项。
12.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述庄票的分类和职能,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故B项正确;庄票的流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而且其本身是有序发展的,并未扰乱当时的市场秩序,故排除A项;庄票只是借贷凭证,不能取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涉及货币政策调整,故排除D项。
13.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并大量流通”,说明各种形式的铸币和黄金同时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获得发展;高利贷虽然以重利盘剥为特点,但它的出现和维持,是以商品经济发达为前提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并大量流通”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社会秩序高度失控,故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14.B 解析:汉朝把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并统一货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规范了国家金融秩序,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减轻农民负担,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币制改革对地方经济发展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故排除C项;统一货币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1)特点:治税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横征暴敛,人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2)内容: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平均;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16.答案:(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爆发后,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为建立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反法西斯国家在二战末期进行磋商和讨论;美国经济实力增强,黄金储备大大增加,成为世界霸主,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
(2)演变:由基本游离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到逐步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游离的原因:新中国集中力量巩固新生政权;两极格局、美苏冷战;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敌视封锁;“左”倾思想的影响。
参与的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实行改革开放,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7.答案:(1)原因: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借此笼络及稳定民心,从内部巩固新建立的政权;谋求国际认可,从外部巩固新建立的政权。
(2)意义:为修复战争创伤、发展国内经济起到了重要的财政支持作用;保护了国家生产,提高了与外国商品间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