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艺考生、留学生的好帮手-学考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因学习而成长,因学习而成熟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屯溪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使文学景观的内涵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更多的文学作品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并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然后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史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
材料二:
景观具有多个层级,因而具有多重价值。有地理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以及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的、书法的价值,有的甚至还有音乐的价值,如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但是这些价值都不及文学的价值。如果没有文学的价值,景观往往无由彰显。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景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拟文学景观,一种是实体文学景观。
所谓虚拟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都可以称为虚拟文学景观。
所谓实体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
我们常说的文学景观,一般指的是实体文学景观。
凡是著名的文学景观,都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学景观既是人们的一个登临游览之所,一个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一个激发文学的灵感与才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吸引旅游开发和投资的地方。
文学地理学者还认为,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人们怀念故国、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通过文学景观,人们可以找回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摘编自曾大兴《论文学景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血脉相连,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
B.文学景观的生成需要一定外在条件,但都离不开名人因素或者名篇因素。
C.相关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凝固为集体记忆,人们借文学景观找到归属感。
D.文学景观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也有其它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含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B.兼具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文学景观,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
C.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如果是作者生活、写作的地方,也可称实体文学景观。
D.一个景观可以没有地理的、哲学的或者音乐的价值,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苏州寒山寺,建于南朝时期,自唐代诗人张继题《枫桥夜泊》诗后,该寺名声大振。
B.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而改名西湖,便蜚声天下。
C.潇湘八景在明代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此后无数文人墨客都痴迷于潇湘八景诗的创作。
D.韶关风采楼是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楼名取自赞美余靖的诗句“更加风采动朝端”。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5.为什么当下各地非常重视对文学景观的保护与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大团圆
鲁迅
赵家遭抢四天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他才有些清醒了。
进城已是正午,阿Q被搀进一所破衙门,推在一间小屋里。
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他的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
“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
“你的同党在那里?”
“什么?……”
“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
“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来便愤愤。
“走到那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头子更和气了。
“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
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
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
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于是一个人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
“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
“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
阿Q第三次抓出栅栏门,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
老头子很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许多人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他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
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现了一个吴妈。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他同时想将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采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救命,……”
然而阿Q没有说。
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节选自《阿Q正传》,有删改)
文本二:
《阿Q正传》第七幕
陈白尘
〔舞台现出咸亨酒店。是次日夕阳西下时分。
〔柜台外站着五位老酒客: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王胡和小D。
〔航船七斤正在讲述新闻。酒客们热心又似淡漠地倾听着。
七斤 ……砰的一声枪响,他就倒下去,死了!城里人都稀奇,叫做“枪毙”,这还是第一回!
众酒客 (似赞赏又似惋惜)哦!……
掌柜的 你说,有没有杀头好看?
七斤 城里人都说,没有杀头好看。还说,他游街游了半天,也没唱一句戏,白白地跟了一趟!……
众酒客 (似表示惋惜又似不满)唉!……
七斤 他呀,就不该满街嚷嚷造反!我早劝过他!
老拱 我说哩,他先不该嚷嚷姓赵!
阿五 真的!他到底姓不姓赵呀?
掌柜的 谁知道呢?(长长的一声叹息)唉!……
〔众酒客都以为掌柜的要发表高见,看着他。
掌柜的 (取下水牌,用抹布擦去一行字)该死的阿Q,还欠我四十五文酒钱呐!
众酒客 (似乎表示同情,也都轻轻地叹声)唉!
〔只有小D一直不吭声。
小D (突然发问)七斤,你先前不是说,阿Q也喊过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么?
七斤 是喊过的。可是城里人说,他到底没唱一句戏!
小D (独排众议)我看啦,阿Q哥他(走出酒店离开众人)还是一条好汉!……
〔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象阿Q了。
〔解说词:“阿Q死了!阿Q虽然没娶过女人,但并不象小尼姑所咒骂的那样断子绝孙了。据我们考据家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写阿Q被捕的情节,官兵、警察等人全副武装包围土谷祠,悬赏之下方敢进入,把尚未睡醒的阿Q抓了出来,兴师动众的场面十分滑稽。
B.文本一中的“老头子”看似“和气”,三次审讯阿Q,都未对他采用刑讯逼供的手段,但却哄骗阿Q签字画押,最终将他送上刑场。
C.文本一中阿Q在游街示众的人丛中发现了吴妈,但吴妈只是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有意忽略阿Q,可见吴妈与那些喝采的人们不同,她对阿Q充满同情。
D.文本二整合了《呐喊》不同篇目中的人物,如咸亨酒店的掌柜、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暗示了阿Q的生存环境。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叙述视角富于变化。阿Q被押上刑车示众前,作者以全知视角叙述阿Q与众人的情形,其后都转向了阿Q一人的限知视角。
B.鲁迅笔下的文言词汇常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中的“行状”庄词谐用,有着独特的内涵,耐人寻味。
C.文本一中阿Q自然“便跪了下去了”“也仍然下了跪”“也照例的下了跪”,反复出现的下跪细节,强化了阿Q身上的奴性特征。
D.文本二末尾的“解说词”意味深长,是作者在理解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再创造,融汇了自己的感悟思考,揭示了作品的时代意义。
8.文本一写阿Q想喊“救命,……”,“然而没有说”。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9.文本二最后写“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象阿Q了”。这样的安排符合鲁迅的原意吗?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故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而孟子则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然孟子学子思者也。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孟子之学子思,既知夫仁义为利之大,而其对梁王,则终不以利言之,何哉?善夫温公[注]之论:“子思、孟轲之言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此说可谓尽之矣。
盖仁义非无利,仁义之利,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与世俗而言仁义之利,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果何以得仁义之利哉?以利心而求于仁义,虽近仁义,而卒不免于利。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盖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则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则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罕与世之人言也。夫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之道传之孟子。夫子罕言利,而子思言之于孟子,此子思之所以为善学夫子也。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梁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譬如医家之用药,此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之于彼人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为墨子而言则可,为始皇而言之则不可。俭非圣人之中制,为魏晋之君俭啬言之则可,为武帝言之则不可矣。
(节选自林之奇《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
[注]温公,指司马光。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盖其兵屡败A意夫B孟子之来C必有奇谋D秘计以取胜E于邻国F而洗G其屡败之H过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适,往、到,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词义相同。
B.有以,指有什么,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的“无以”意思相反。
C.固,本来,与《过秦论》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固”词义不同。
D.何以,即以何,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是以”结构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国在马陵战败,公子卬被秦国掳掠,魏国处境非常艰难,魏王希望远道而来的孟子能够帮助魏国改变这种处境。
B.孟子向子思学习治民之道,子思告诉他要以利为先,但孟子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义教人,建议魏王治国要注重仁义。
C.与世俗之人谈论仁义之利,可能使他们从利益出发求取仁义,但即使接近仁义,最终难免因求利而失去仁义之利。
D.可以与墨子、魏晋之君谈论节俭,而不能与秦始皇、汉武帝谈论节俭,这是因为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14.子思言利与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张文琮
梁山①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侧重于对梁山一带山川之险的描写,写出了山高谷深、岩陡壁峭之貌。
B.五、六句通过“飞梁”“危峦”等写蜀道仰望之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七、八句写骑马而至的诗人发出“斯路难”的感喟,表现了蜀道的难不可攀。
D.全诗用“积石”“深谷”“绝岭”等景象,以浪漫主义笔法尽言梁山蜀道之阻。
16.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 , ”。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 ”。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 ① 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坎坷与风浪的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 ② 、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
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歌和滟预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 ③ 、提心在口的心情中,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日,多地文旅局纷纷奔赴哈尔滨展示自家旅游特色、花式揽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四川绵阳文旅团身穿四川北川羌族和白马藏族特色服装和游客共舞;哈尔滨商城,广西文旅团身着民族服饰表演舞蹈“科目三”;哈尔滨街头,呼伦贝尔两个下辖文旅局也先后在弹奏马头琴、表演民族歌舞: A 。
河南文旅局从1月11日开始“题海战术”,频繁发布宣传视频,最多一天更新了30多条视频,目前该账号作品数量已破万;随后,山西、河北等多地文旅同样“卷”了起来。1月11日,山西文旅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35分,一共发布57条视频,最快的时候1分钟连发两条;河北文旅同样“抄作业”,不仅立下“日更60条”的flag,更是创下连更75条视频的更新记录。
B ,文旅局还花式“整活”。河南文旅请王一博录制宣传视频;河北请来赵丽颖站台,吉林文旅宣布邀请魏大勋作为旅游形象代言人。另外,在视频内容上,吉林文旅把张起灵搬出来了、河南洛阳连夜换上了“飞鱼服”、江西文旅帅气“锦衣卫”已就位,各地文旅不断推陈出新。
①在国家扩大内需的背景下,②旅游业具有关涉100多个产业的能力,③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大。④一个地区旅游的形象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⑤所以旅游对整个城市竞争力、软实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⑥各地文旅局长卖力展示本地旅游产品也不是为了经济效益,⑦更多是从综合效益来考虑的。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跟跑、并跑、领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态。“跟跑”是指跟在别人后面跑,因其代表着相对落后而往往为人所排斥;“并跑”是与别人并行着跑,代表着齐头并进;“领跑”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代表着暂时超越。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领跑。
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期中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 2.C 3.C 4.C 5.①文学景观能激发作家创作作品,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文脉,增强文化自信。②文学景观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③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标识,是寄托乡愁的媒介和载体,借此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可看出,依存和推动并不是由表及里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更有鉴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一第二段“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中并没有相关表述。
B.“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推断错误。原文“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无此意思。
D.“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第一段“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强调文学景观的重要性。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属于因名篇效应生成文学景观,可论证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B.属于因名人效应生成文学景观,可论证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D.属于人文景观。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由原文材料二第四段“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可知“实体文学景观”和“人文景观”不是包含关系,是交叉关系。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由此可归纳出:文学景观能激发作家创作作品,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可归纳出:文学景观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人们怀念故国、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人们可以找回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可以归纳出: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标识,是寄托乡愁的媒介和载体,借此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
6.C 7.A 8.①面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救命”是阿Q欲图自救的本能使然,这符合客观事实。②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读者思考。③暗含阿Q即使喊出“救命”,也无济于事,体现了鲁迅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思考。
9.符合。①身份相同。两人都是短工。②行为相同。小说中阿Q与小D两次“狭路相逢”时,小D与阿Q在言行上一样。③精神相同。小D身上也体现了“精神胜利法”。
不符合。①小说中两人两次“狭路相逢”,作为对立面出现。②阿Q、小D姓名具有符号性,小D是剪了辫子的阿Q。③话剧是剧作家的再创作,不同时代中有不同思考,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原作。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有意忽略阿Q,可见吴妈与那些喝采的人们不同,她对阿Q充满同情”错,原文“阿Q在喝采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只是阿Q的猜测,可见吴妈不是有意忽略,也没有对阿Q充满同情。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都转向了阿Q一人的限知视角”错,最后一段“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不是阿Q一人的限知视角。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救命,……”是阿Q内心想喊出来的,面对死亡来临的恐惧,阿Q欲图自救的本能使他产生这样的心理,这符合客观事实。
②想喊“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这样的情节设置颇耐人寻味,一个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为什么没有说,引发读者思考,尤其是“然而”的转折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③“然而阿Q没有说”暗含阿Q即使喊出“救命”,也无济于事,“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体现了鲁迅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思考。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
符合。
①身份相同。阿Q和小D都是短工,都是贫苦农民出身,都是深受赵太爷所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的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②行为相同。小说中,阿Q进三步,小D便退三步,都站着;小D进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着;小D也将辫子盘在头顶上了,而且也居然用一支竹筷。小D与阿Q在言行上一样。
③精神相同。小D身上也体现了“精神胜利法”。在小D身上,处处都有阿Q的影子,小D长大以后就是另一个阿Q,阿Q在中国是不会死的。这样更能体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性。
不符合。
①小说中两人两次“狭路相逢”,作为对立面出现。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 阿Q与小D打架时,骂小D是“畜生”。
②阿Q、小D姓名具有符号性。在未庄,人们称阿Q为阿桂(贵),称小D为小同,Q和D是“五四”时期“桂(贵)”和“同”的注音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小D是剪了辫子的阿Q。阿Q是有辫子的中国人,小D是剪了辫子的中国人。
③话剧与小说作者不同,创作的时代不同,表现的主题也有区别,话剧是剧作家的再创作,不同时代中有不同思考,不一定符合鲁迅的创作原意,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原作。
古诗文阅读
10.ACF 11.A 12.D 13.(1)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手下的人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2)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
14.①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他说话的对象是智者,②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他谈话对象是俗人,③两人都强调以仁义治国。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概魏国军队屡败,想着孟子到来,一定有奇谋秘计来战胜邻国,一洗之前屡败的耻辱。
“盖其兵屡败”表示推测原因的,后面是结论,所以在A处断开。
“孟子之来”主谓结构,也是后文的前提,其后C处可断开,表示强调。
“取胜于邻国”是状语后置句,可在前面的F处断开。
故选ACF。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A.错误。往、到/出嫁。句意:孟子到魏国的时候。/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
B.正确。有什么/没有什么。句意: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就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C.正确。本来/牢固。句意:仁义本来就是用来使他们获利的。/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
D.正确。均为宾语前置。句意:究竟怎样(用什么)能得到仁义之利呢?/因此被流放。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这是因为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错误,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得其所”,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不会生活安定);“诈”,欺诈的事。
(2)“直”,只;“故”,缘故,原因。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
从原文第二段看“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仁义本来也是利益,对于国君来说,不仁义是最大的不利。子思的话是对孟子说的,从原文第四段看,“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孟子是智者,可以跟他言利,这样不会错失人才,而且回答透彻、得体。
从原文第二段看,孟子本身就认为“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从原文第一段看“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第四段进一步分析“与世俗而言仁义之利,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果何以得仁义之利哉?以利心而求于仁义,虽近仁义,而卒不免于利……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孟子“不言利”是就对梁惠王回答而言,原文最后一段分析“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梁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孟子善于学习,当谈话的对象不是子思,而是梁惠王这样的世俗之人,就按照老师说的“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只谈仁义而不谈利,这样不会给魏国造成最大的不利。面对推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孟子也做到了不失人、不失言。
所以子思言利和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参考译文:
孟子到魏国去,正值魏国人在马陵战败,秦国人掳掠魏国公子卬,魏国的国家局势可以说陷入了困境。魏王说:“您老人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国家,会有办法让我的国家受利吧 大概魏国军队屡败,想着孟子到来,一定有奇谋秘计来战胜邻国,一洗之前屡败的耻辱。所以魏王问孟子怎样用兵才有好处,怎样用兵是不利的。而孟子就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谈利益呢,只要说仁义就足够了。”
然而孟子是受学于子思的。他曾经(向子思)询问治理百姓的方法以什么为先,子思说“先要让百姓得利”。孟子说:君子用来教导人的,也只是仁义罢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利益呢?子思说:仁义本来就是用来使百姓得利的,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手下的人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孟子向子思学习,已经明白仁义对利的重大意义,而他对梁惠王就始终不用利来劝说他,为什么呢?温公(司马光)的评论说得好啊:“子思、孟子的说法是一致的。只有仁者才明白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明白的。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这种说法可以说是透彻啊。
仁义并非没有好处,仁义的好处,可以对智者说,很难和俗人说。与世俗之人说仁义的好处,他将用利欲之心去求取仁义,结果又凭什么能得到仁义的好处呢?用利益的想法去追求仁义,即使接近仁义,但最终也不能免于求利。所以只有孟子可以与其谈论利,不是孟子还与其谈论利,就是失去意义。可以与其言利而不说,就是没有辨明对象;不可以与其言利却说了,就是说错了话。智者不会错判对象,也不会说错话。
孔子很少说利的原因,是很少和世俗之人说利。夫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的学说传授给孟子。夫子很少谈利,而子思对孟子说利,这是子思善于学习夫子的原因。子思已经说到了利,而孟子并不对梁惠王说利,这是孟子善于学习子思的原因。就好像医生用药,这个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在那个人身上。君子不因为天下而俭省父母的用度,对墨子说就可以,对秦始皇说就不可以。节俭并不是圣人的中庸之道,对魏晋时的君主说要节俭是可以的,而对武帝说就不可以了。
(节选自林之奇《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
15.D 16.同:(1)直抒胸臆。两诗都以抒情结尾,直言“蜀道之难”。
(2)借景抒情。两诗都通过描摹自然环境之艰难,渲染了蜀道的壮丽奇险,表达了诗人的惊叹惶悚之情。
异:(1)张诗抒情平淡克制;李诗善用反复,多次咏叹“蜀道之难”,使诗歌的抒情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
(2)张诗通过描摹眼前实景,以此抒发感情;李诗善用想象、夸张、用典等,虚实结合以抒发强烈情思。
(3)张诗感叹“斯路难”,意在表达对蜀道之难的感叹;李诗则内容饱满,发出了对奇崛自然与困苦人生的嗟叹,旨趣丰富,情感厚重。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浪漫主义笔法”错。本诗直接以含有一定历史意蕴的现实蜀道之景为“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的现实感叹张本,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抒发现实感叹为主要目的的诗作,现实主义意味浓郁。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张文琮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这两首诗都描写蜀道山川之险峻,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李白的《蜀道难》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篇韵律与散文交错,文句起伏跌宕,笔触肆意纵横。诗中诸多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还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整首诗展现出宏伟的气象,广阔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作个性。
本诗以雄浑壮丽的景观表现道路的险阻,通过描绘山峰的高耸和岩石的重叠,展现了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用笔触形容驾驶车辆的人停下休息,通过驾车的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蜀道险难的深切体验。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作品通过描绘蜀道险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哲理的反思,使读者对于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异与同即可。
17.(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三、语文文字运用
18.①若隐若现 ②全神贯注 ③战战兢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修饰的是“云封雾障中的山峦”,可用“若隐若现”。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很难分清。
②语境的是船工们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可用“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③根据“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提心在口的心情中”,可用“战战兢兢”。战战兢兢: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1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峡”比作“国画诗笺”“惊险之作”。
A.用典,“后庭遗曲”运用典故。
B.比喻,将“万事”比作“东流水”。
C.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D.反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是反问。故选B。
20.①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形容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的词语来形容三峡的雄奇秀美。
②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湍急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句子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手法的词语来表现三峡的雄奇秀美。
“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湍急的特点。
21.A:哈尔滨成了各地文旅的宣传舞台(答题要点:哈尔滨宣传舞台)
B:除了“卷”数量(答题要点:除了数量)
22.①“关涉”改为“关联”或“影响”(搭配不当)②“竞争力、软实力”改为“软实力、竞争力”(语序不当)③“不是”改为“不仅是”(不合逻辑)(每句2分,共6分)
四、写作
审题立意
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总起话题:“跟跑、并跑、领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态。跑步是一项竞技运动,有隐喻意味,“奔跑的不同姿态”作为喻体,本体应与人或人类活动相关,指发展的不同状态。
第二句分说“跟跑、并跑、领跑”各自的涵义。第一,“跟跑”是指跟在别人后面跑,因其代表着相对落后而往往为人所排斥。“跟跑者”处于劣势,落后于人、被人排斥,对应人生的低谷时期或发展初期,此时内外压力考验着主体的心理韧劲,迈得过去,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新的篇章;迈不过去,则尝尽落败的苦楚,甚至沉沦。第二,“并跑”是与别人并行着跑,代表着齐头并进。能并行奔跑的主体须水平相当,以同样的步速向终点奔去。“并跑者”既是战友,也是敌手,一方面奋斗路上互相鼓励陪伴,另一方面也在暗中较劲、互相给对方压力。“并跑”相比“独跑”更不容易松懈,找到合适的并跑对象也是成功路上的关键步骤。第三,“领跑”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代表着暂时超越。“领跑者”是强者,实力领先于同一赛场上其他人,因而能独领风骚,是夺冠的热门选手。但注意材料说的是“暂时超越”,一时领先不代表一直领先,领跑之人若不能保持优势,或过早得意,极有可能被后来者赶超。不到终点不知胜负分晓,强者易骄躁,尤需慎戒。
第三句总结三者关系和对应主体,“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跟跑、并跑、领跑是阶梯式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弱势先跟跑,中期成长与人并跑,晋升强者成领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小到个人进步,大到国家发展,基本遵循这一流程。
末句进一步强调:“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领跑。”从跟跑到并跑,再由并跑到领跑,是两个必经阶段。有人想直接从跟跑越级到领跑,那是极少数天才个案,需要高超的天分,罕见的机遇,一鸣惊人的爆发力,且难以维持。对于大多数初出茅庐者,追求短期成功是急躁功利、自视过高的表现,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跑得远且跑得稳。
导语要求青年学子谈对于“跟跑·并跑·领跑”的感悟。文体可以是议论文,先明确三者涵义,使用比喻论证,将之对应于事物发展三个不同阶段;再阐明三者前后衔接、互相联系的关系,可分举个人和国家的事例予以佐证,还可用对比论证,批判急躁冒进或裹足不前的不良作风;最后结合青年自身,谈处于何种阶段并如何向下一阶段进阶。也可以是记叙文,如记叙一次长跑竞赛过程,描述三阶段不同感受,获得人生启示;再如就中学生成绩评定来讲,跟跑是后进生,并跑是中等生,领跑是尖子生,可以谈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困境、发展道路等。
立意:
1.先跟跑,再并跑,终领跑。
2.跟跑韬晦,并跑加速,领跑功成。
3.我辈当昂首前进,助力祖国“三跑”。
范文:
秉速度,创跨度,赴未来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十年奋进,中国速度展现中国力量,我们以“速度”惊艳世界;十年跨越,中国跨度铸就中国奇迹,我们以“跨度”,赴辉煌未来。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时代楷模,默默付出,以速度创跨度。
逐梦浩瀚星辰,难忘拓荒之艰。回望历史,共和国大厦的一砖一瓦,无不浸润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与家国情怀。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到于敏、黄旭华、孙家栋,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撑起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宏伟大厦。看如今,嫦娥奔月、蛟龙深潜、航母破浪、高铁飞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背后,不正是无数青年应该学习的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精神吗?
问鼎苍穹、跨山越海……盛世中国,十年飞跃,中国跨度“当惊世界殊”。
跨越九天寰宇,比天更高的是探索的目光;跨越碧波无涯,比海更远的是奋斗的脚步;跨越高远之极,比地更坚的是“愚公”的精神。随着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迈入“探日”时代。“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沿着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的脚步,中国人把浪漫与情怀遍洒苍穹。回顾这十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每一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十年砥砺前行,化作惊艳舞步,舞出新的跨度。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中国跨度描摹时代经纬,青年跨度绘就大写未来。
有人说,当你足够努力,幸运总会与你不期而遇。国家如此,个人亦如此。十年跨越,已成过往,又来日方长;吾辈“跨越”,则正当时,且时不我待。古之名相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在未来的前行之路上,我一定会怀梦想,勇创新,重实干。以梦想为光,告别迷茫,行稳致远;以创新为剑,乘风破浪,一苇以航;以实干力行,厚积薄发,成功在望。我会因热爱而分享,因强大而自信;我会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之十年跨越,我已亲历;展望未来胜景,我必跨越,再跨越,一路向前。前方,是壮阔的大海;前方,是喷薄的旭日;前方,是照亮寰宇的万道霞光!

图片资源预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资源下载相关推荐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理解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认识参与呼吸的主要器官,包括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并了解它们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学会通过体验活动和模拟实验,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能够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年09月16日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学习目标】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学生应能够描述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并了解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人类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记录、存储和处理数据。这包括对石器刻画图案、结绳记事法、文字与数字的出现、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等关键历史节点的了解。掌握数据采集和数字化的基本
专题01 数据与信息-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一轮复习(浙教版)
2024年09月16日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试题六年级英语(分值:100颗☆书写:A/B/C/D时间:40分钟)题号三四五六七九十书写等级折得☆听力部分(30☆)P一、听录音,选择恰当的答语。(10☆)()1.A.He likes going hiking.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2024年09月16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单选题1.计算,正确的结果是( )A.6 B. C.5 D.2.有理数的倒数是( )A. B. C.或 D.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4.下面乘积结果符号为正的是(  )A. B.C. D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4分)   ÷40=40:   ==   %=0.625。2.(1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60°,另两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这个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教研联片六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二)含答案我会选,我会连。(22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吃葡萄干【gān gàn】,干【gān gàn】活时他总是很卖力。那个门前新开的店铺【pū pù】门前铺【pū pù】着大红地毯。爱好【hǎo hào】读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含答案
2024年09月16日

2024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热传递)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空气是由 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 。物
2024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09月15日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内容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部分。 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制作出合格的玻片标本。 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够用图画和文字准确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了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2024年09月15日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内容

热门文章

  • 国际高中的孩子不出国的出路 能上的大学有哪些
    不出国的出路有参加高考、报考港澳地区大学、报考港澳地区大学、就业或创业等。国际高中毕业生的出路有国外大学、国内高考升学、香港DSE升学、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总之可以上的大学很多,但看学生的升学需求。
  • 2024本硕连读的所有大学专业都一样吗 都有哪些专业
    2024本硕连读的所有大学专业不是一样的。本硕连读,即本科和硕士连读,通常本科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是三年,一共需要7年;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学校和专业可以提前一年毕业。本硕连读是一种由本科阶段直接报送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的培养方式,相应的还有硕博连读。
  • 大学可以转专业吗 转专业有哪些条件
    大学是可以转专业的,但具体条件和方法因学校而异。一般而言,学生可以在大一或大二时申请转专业,具体时间通常是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后、升入大二之前或大二学年中。转专业的条件通常包括成绩优秀或在某一学科方面有特长。具体以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准。
  • 2025单招考试如何备考比较好 主要考什么科目
    2025年单招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职业技能测试。备考策略应包括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并针对各科目采取特定的复习方法。
  • 2024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多少钱
    2024年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多少钱一年,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收费标准是怎样的?对于家庭条件不错,但分数不够长沙理工大学普通专业的同学来说,可以考虑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下面是长沙理工大学2024年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学费及住宿费收费标准,仅供参考。
  • 长歌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慷慨亦焉诉,
  • make a good researcher还是grow a good researcher
    Someone who lacks staying power and perseverance is unlikely to ______ a good researcher. A. make B. grow 答案是选 B,但是为什么不能
  • tan75度等于多少 推导过程整理
    tan75°=2+√3。运用两角和的公式tan75=tan(30+45)=(tan30+tan45)/(1-tan30*tan45)。我们知道tan45=1和tan30=1/√3,代入公式所以tan75=2+√3。更多相关内容,往下看吧。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23各省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及位次整理 投档最低分及位次
    根据2023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各省的招录数据可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山西本科二批B类的理科最低分为427分,最低位次为73824;在新疆本科二批理科最低分为375分。详细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整理好了,供各位2024考生参考。
  • 南昌工程学院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师资及专业
    双学网为大家提供南昌工程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师资、南昌工程学院开设专业等信息,欢迎大家参考了解。

精选推荐
外语

  • 资源下载
  •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