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教案
2023-10-15 15:08:0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学习描写景物。
2、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
把握三次落日的特点、写法及作者抒发的情感,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句千古绝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曾给了我们对西部落日无尽的想象和憧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地平线上》,具体、真切地体会一下西部的落日的壮美景观。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高建群,当代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中篇小说《雕像》、《大顺店》等,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作家高建群眼中的中国西部》、《胡麻北风大漠传》等。他是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高建群认为,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体验生活准确的说是体验生命。20年前,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曾经说过“我劝你们注意高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很大的未知数。”
高建群自称“爱恨永远在西部”,作者对西部是情有独钟,正因为他对西部的爱,他用心去发现西部的美,才会有那么多描写西部的优美文字流淌于他的笔端。
2、基础字词:
诳语(kuáng)、垭口(yā)、攫取(jué)、雾霭(ǎi)、混沌(hùn dùn)、安谧(mì)、
泥淖(nào) 船棹(zhào)颤抖(chàn) 湖泊(pō)瘴气(zhàng)瞅着(chǒu)
揪(jiū)住 啁啾(zhōu jiū) 眼眶(kuàng)惊骇(hài)言简意赅(gāi)灰蒙蒙(méng)阴霾(mái)土坯(pī)胚胎(pēi)
三、文本研读
(一)、行文思路: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那么我们都能知道这篇文章写的主要是落日的景象,那么谁能告诉我,文章当中表现作者这个写作思路的句子呢?或者说哪些句子我们能够看出作者要写些什么了?迅速浏览全文,回答问题。
明确: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
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
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行文思路: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先总写新疆的雄伟风景尤其是落日令我震撼,并用三次落日总领全文。然后具体描写了不同地点三次落日以及带给我的感受。最后总结三次落日及特征,照应开头。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雄伟”;
2、作为文眼,最能概括全文内容和主题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震撼”
4、课文第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①、课文第一节写新疆的雄伟风景尤其是落日令我震撼,并着重记述三次落日。
②、点明主旨,表现了对西北雄伟风景的赞美和热爱!
③、引出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即“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
④、总领全文。总写我见过许多次落日,只简约记述三次,统领文章主体部分的三次落日以及带给我的感受的具体叙写。
⑤、照应文章结尾,“三次落日”“雄伟的风景”“世间有大美”,照应结尾。
(三)、接下来,我们共同赏析一下课文中描写的三次落日的情景,请同学们找出每次日落的背景、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并思考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思考一次落日情景)
1、赏析第一次落日
⑴、找出第一次落日的背景、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背景:定西高原,暗淡的天色,隐约稀疏的星星,苍茫的远方 弧状的群山之颠
特征:柔和、美丽、安谧,跳跃、颤抖
感受:“惊呆” “恍若一场梦境”
⑵、第一次落日的手法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①、比喻:把“一轮血红的落日”比喻成“一辆勒勒车的轮子”,突出落日之大、圆。
②、拟人:写落日“依恋的慈爱的注视着人间” ,将落日人格化,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落日柔和、美丽、安谧的特点。
③、从色彩、形状角度,动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赏析第二次落日
⑴、找出第二次落日的背景、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背景:罗布淖尔荒原 混沌灰蒙的天空 荒凉空旷的死亡之海罗布泊 雾霭弥漫的瘴气
特征:灰白色、不死不活,血红、辉煌
感受:“像在画中”“死亡”“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⑵、描写第二次落日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①、比喻:“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写出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点。
②、从色彩、形状角度,静态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联想(虚写),先抑后扬(对比)。
3、赏析第三次落日
⑴、找出第三次落日的背景、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背景:阿勒泰草原
特征:火烧云:灿烂 热烈 夸张
感受:“惊骇”“我多么卑微呀” “我多么平庸呀”
⑵、描写第三次落日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①、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用火烧云来从侧面表现落日的灿烂。
②、动静结合,联想(虚写)
(四)、作者在观赏落日时,产生了哪些联想?请找出来,并说说与落日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次: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时看到日出的情形。用日出衬托出落日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的特点。
第二次:作者由落日会想到“匈奴民族”“成吉思汗“,是因为英勇的民族,英雄的人物,具有一种壮美,给人一种力量。突出了落日壮美,也体现西北厚重的人文历史,给文章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具有史诗风格。
(五)、思考,如何让你的写景文字生动起来?
明确:写景时,应抓住景物特征,从内心感受、远近、高低、动静、虚实、正侧、形声色、视听嗅味触等多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联想、衬托等表现手法,来着力描绘景物本身和背景事物,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
本文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自然界同样不乏其美,对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观察、欣赏、感悟这些美。作者,便是发现了三次落日,并通过观察,领悟并欣赏到了不同的“大美”: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动;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是一种悲剧美;第三次落日则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厚重之美!
另外,本文也启发我们要发现自然美,必须要带着一颗感动之心,用心去感受,只有心中充满爱,爱生活、爱生命、爱社会中一切事物,那么你的心;里才会充满感动,感动是你捕获美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