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
2024-03-06 08:44:04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符,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 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10.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C.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D.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后可祔祀于帝王宗庙。
11.对下列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率军队,后来在与刘裕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人守节。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C.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 。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答案和解析
9.D
10.B
11.C
12.(1)昭成帝末年,各部落背叛作乱,苻坚派刘库仁代掌国中事务,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领部队归附刘库仁。
(2)从此,皇帝征伐,长孙嵩凭借元老身份多留守京城,坐在朝堂,决断刑罚诉讼。
【解析】
9.
试题分析: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赫连居土,蠕蠕为边害,是两种并列情况,排除AC,先对付的是大檀,排除B。
10.
试题分析:“指天子或大臣出行”错,巡狩仅可指天子出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孟子·告子》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11.
试题分析:“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错,原文为“寻迁太尉”,即不久后调任太尉,调官与他的力谏存在时间差,不能确定调官原因即其力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C项长孙嵩调官与他的力谏存在时间差,不能确定调官原因即其力谏。
12.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乖乱”“摄”“归”各1分,大意2分;“舆驾”“平断”“刑狱”各1分,大意2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乖乱:背叛作乱;摄:暂代职务,代管;归:归附,归顺;舆驾:皇帝的车驾;平断:决断;刑狱:案件,诉讼。
【参考译文】
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仁,昭成年时为南部大人。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末年,诸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管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晋将刘裕之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河的北岸,排列军驻扎于于畔城。北魏军队多次失利。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不时过,但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慢慢的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晋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使人臣服。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进长孙爵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偏远的地方,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亦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移起来像鸟儿飞逝一样,(派小部队)快速追赶则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的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千里罢了,他的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狩。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它。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使武士折辱他。不久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后,加封柱国大将军。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