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
2024-02-05 08:43:3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卒不许。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之罪,则于皇帝治孝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 . 不欲骤履要地 履:担任职务 C . 轼恐不见容 见:显现 D . 又减价粜常平米 粜:卖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后以书见修 忽魂悸以魄动 B . 为当轴者所恨 为君翻作《琵琶行》 C . 大臣议迁之岭南 纵一苇之所如 D . 轼请于朝 而耻学于师
-
(3)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于父亲外出游学,所以苏轼的学习和成长受到了母亲的很多影响。 B . 礼部考试,苏轼和曾巩的文章都得到了主考官的好评,分列第一、二名。 C . 苏轼曾受到多位高官的赏识,但是由于多次表达个人政见,仕途并不通达。 D . 杭州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到宋代却荒废了。
-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②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
答案和解析
<2> D
<3> B
<4> ①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②宣仁后认为苏轼的话很好(正确)而不能实行。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