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刘卫平当长工...
2024-02-13 08:54:23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
刘卫平
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降临。石碓是用来舂糯米越耙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刘三接过纸条,啃两个红薯就出发了。到东岭寨有十来里路,刘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刘三不认识晏学光老爷,但他听说过晏学光家世代是地主,晏学光更是一个有名的“烂秀才”(指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在村头,刘三看到一个提着箢箕握着耙子捡狗粪的老头,刘三就问:你知道晏学光住在哪里吗?刘三这句话一出口就为他以后的遇险埋下了“祸根”他不该在“晏学光”这个名字的后边省掉“老爷”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捡狗粪的老头,正是“烂秀才”晏学光。当刘三按老头所指来到晏学光家时,他总觉眼前的学光老爷与村头拾狗粪的老头很像,只是衣着有优劣之别而已。当时刘三并未在意,他毕恭毕敬地把纸条递给学光老爷。学光老爷一看,就笑了,学光老爷笑着说:德仁老爷也真是的,连借个石碓坑也要写条子,你扛去就是了嘛!刘三颇感惊讶,他没想到德仁老爷打发他爬十来里山路跑来,竟然是为了借一个石碓坑。刘三顶着那个百把斤的石头苦不堪言,越走越气恼。其实德仁老爷哪是要他借什么石碓坑呢?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烟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秀才”,仅仅因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扛着石碓坑走山路。这个缘由,刘三当时自然不知道,他正一喘一喘地爬过一道道山梁,趟过一条条溪涧,一步步走近山梁上那只即将到来的老虎,并最终与老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山道上对面而峙了。
刘三与老虎对视了四五分钟,双方仍然一动不动,身子一动不动,眼睛一动不动,路边的树叶一动不动,四周的空气也一动不动。四五分钟光景,在刘三的感觉里仿佛经历了四五个世纪。刘三的腿脚麻了,嗓子干了,眼睛酸了,头发一根根像钢针似的竖起来了。一句话,刘三真的支撑不住了。崩溃之际刘三的脑子里倏忽,灵光一闪,他有意转动了一下眼珠子,眼角的余光仍然看着老虎,正眼却佯装看别处。刹那间,只听见“嗖”地一声响,老虎从路边一冲而下,如一道黄色的闪电倏地不见了踪影。刘三当即瘫软在山坡上。
后来,刘三从有经验的老者那里听说他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正是得益于他头顶的石碓坑。老人们说,老虎扑食时,首先要估量一下它的血盆大口能不能一口叼下食物的头,能叼下的,叼起就走,不能叼下的,一般不敢贸然进攻。刘三肩上扛着一个四方形的石头脑袋,老虎自然不敢扑上来咬他,说不定老虎反而被骇住了呢!
多年以后,当湘中山区的华南虎绝迹时,饱尝贫苦的刘三已子孙满堂。他总是告诫晚辈要发狠读书,刘三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湘中方言把大官戏称为“大脑壳”)。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看,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详细地描绘了石碓坑的样子,为读者呈现出刘三扛着它行走时的滑稽,也为最终交代刘三虎口脱险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B . 小说中人物的名字都很有意味,“德仁”“学光”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而“刘三”只有姓加个数字,是底层人民的代号。 C . 小说故事情节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刘三遇虎,再写刘三奉谢德仁老爷之命到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最后写刘三脱离险境。 D . 刘三被骗扛着石碓坑走十多里山路,虽然“苦不堪言,越走越恼”,却没有怀疑,既表现了他的憨厚朴实,也反映出不识字的苦处。
-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就以“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降临”来设置悬念,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和探索兴趣。 B . 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有些短句更加深了这一特征,如“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活画出刘三遇到老虎时惊恐的神态。 C . 小说在对刘三与老虎对视的描写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再强调“一动不动”,传神地写出了刘三当时的紧张恐惧和度日如年的感觉。 D . 晏学光只是因为刘三在称呼他时省掉“老爷”二字就有意戏弄惩罚他,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自命不凡,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
(3) 文章最后用刘三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案和解析
<2> D
<3> ①表面上,这句话是借主人公刘三的话对整个故事情节做了一个概括,即刘三邂逅华南虎,而华南虎害怕刘三所扛的石碓坑,最终刘三侥幸脱离虎口活了下来,呼应标题;②实际上,是以刘三的话风趣幽默地揭示出:这次因不识字而造成的与华南虎邂逅的经历给刘三带来的思想觉悟上的觉醒—要识字,要读书。总结了全文。
<4> ①在情节上,以回忆形式补充完整了故事的开端和发展,和文章开头形成照应,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在人物形象上,呈现出刘三和晏学光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一个不识字,老实憨厚;一个是秀才,以学问为傲,对比强烈,充满幽默感。③在主旨上,补充出来的这段情节其实最能揭示小说主旨的内容,反映出这次因不识字不尊敬读书人而引发的危险对刘三的震撼和启发:要识字,要读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