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简介 莫友芝生平
2023-10-29 06:40:59 学考宝 作者:佚名
莫友芝
(1811—1871)贵州独山人,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莫与俦子。道光十一年举人。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郑珍俱为西南大师。工诗。尤工真行篆隶书。咸丰间以知县用,弃去,游江南,客曾国藩幕,与学者张文虎、张裕钊等校雠经史。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郘亭诗钞》、《遵义府志》、《声韵考略》等。
xuekaobao.com 学考宝
满门风华
莫友芝家族多出文化名人,其父莫与俦,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次年进士。嘉庆六年(1801),由庶吉士出任四川盐源县知县,多有政绩。莫与俦在遵义教授19年,以许慎、郑玄为宗、兼及南宋理学,莫友芝、郑珍等“西南巨儒”都是他的弟子。他擅长考据学,对贵州历史地理很有研究,著有《都匀南齐以上地理考》、《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诗文杂稿》等。他去世后,曾国藩亲自为他作《莫与俦墓表》,“曾门四弟子”之一的著名外交家、散文家贵州人黎庶昌也为他作墓志铭,称他“以朴学倡导士林,洗南中之陋”。
莫庭芝,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他和黎汝谦编辑了《黔诗纪略后编》33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璧之誉。著有《青田山庐诗钞》、《青田山庐词钞》,黎莼斋在日本为他刻印,风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书,自得天趣。
莫祥芝,莫友芝之弟。在江浙为官20年,有政绩,曾任上海知县。沈宝桢以“风骨遒劲”向朝廷举荐他。后主修《上元县志》和《江宁县志》。
莫绳孙,莫友芝次子。知府衔。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随刘瑞芬出使俄国与法国,任参赞。因刚直不阿受责去职,长期独居扬州,整理和刻印祖父与父亲遗著,集成《独山莫氏遗书》66卷。自编有《影山草堂书目》。
莫棠,莫祥芝之子。早年游宦两广十余年,与我国最早介绍“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人黎汝谦情谊深笃。莫棠晚年家住苏州,娴于目录版本之学,喜好收录刊刻家乡人的著述,收集郑子尹《巢经巢遗诗》,编辑《巢经巢遗集》24卷,勘定遵义赵嵩《含光石室诗草》等,自编有《文渊楼藏书目》,著有《铜井文房书跋》一书。
人物生平
莫友芝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其父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
莫友芝三岁识字,七岁读《毛诗》、《尚书》。道光八年(1828)考取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考取第十一名举人,后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一年(1841)与郑珍撰成《遵义府志》48卷,33目,附目14,共80余万字。与同时代的其它志书相比,《遵义府志》体例完备,材料翔实,史学界认为可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齐名,梁启超称之为“天下笫一府志”,莫友芝与郑珍也因此声名大震,被人并称为“西南巨儒”。张裕钊说:“子偲之学,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讨。旁及金石目录家言之说,尤究极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无铢寸差失。所为诗及杂文,皆出于人人,而天诗治之益淇深。又工真行隶篆书,求者肩相于门。”
道光二十七年(1847)客居曾国藩幕府。代曾氏收购江南遗书,后又为曾国藩督领江南官书局,担任校勘经史之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潜心于版本目录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莫友芝目录学代表作有二:一是《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这是他从同治乙丑(1865)至己巳(1869)数年间客游上海等地时所见宋、金、元、明椠本及旧抄本、稿本的记录,后由其子莫绳孙汇编成册;一是《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这是他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所作的版本笺注,是版本目录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同治四年(1865)莫友芝任金陵书局总编校,定居金陵,以“影山草堂”作为书屋的名字。影山草堂收藏的书籍以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为多,尤其以唐写本《说文解字》残本最为珍贵,是唐宪宗元和年间遗物,曾国藩见此书后,赞叹不已,即命刻版传世,并为之题词:“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同治九年(1870)莫友芝任扬州书局主校刊,李鸿章、张之洞邀其为武昌书院主讲,他以衰老为由推辞不就。次年,至扬州、兴化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突感风寒,高烧不退,病逝船中,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曾国藩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文学成就
莫友芝著述甚多,他的《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及附录、《知见传本书目》、《恃静斋藏纪要》,为目录版本学者所重视;《韵学源流》、《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等,为声韵、训诂研究作出了贡献;他的文学作品格调高,产量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他的《郘亭遗诗》八卷,收集诗作546首,《郘亭诗抄》六卷,收401首,《影山词》二卷,外集一卷,收集词作百馀阕,另有《素阴杂记》一卷,《樗茧谱注》一卷(按:《樗茧谱》一卷,郑珍著。),《资治通鉴索隐》等。此外,他还收集了贵州266家诗人的诗2290馀首,编成《黔诗纪略》三十三卷。这些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由于生前所刊著作极少,大量日记、书信、稿本、钞本分散于全国各地,今人对莫友芝生平及学术成就缺乏基本准确的了解。中华书局《莫友芝年谱长编》(张剑编著)编入存世的所有《郘亭日记》及200余封郘亭书信,吸收近百种莫友芝刊本、稿本和钞本文献,对莫友芝的事迹、著述作了详细编年,对全面了解莫友芝应有帮助。 [1]
其次子莫绳孙编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可说是补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之不足。
轶事典故
一、祖居兔场
莫氏祖居独山兔场(现更名为影山镇),自六世莫佳能始,为莫友芝曾祖父。友芝父莫与俦(字犹人),于嘉庆十年(1805年)离四川盐源知县任返家复丧,后以奉养高龄老母为由不复职,在家乡以授徒讲学为业,并主讲独山紫泉书院。
二、友芝出世
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三时降生贵州独山州(今独山县)城北三十里的兔场(现更名为影山镇)上街家中。
三、耕读传家
友芝降生时,家中有祖母及三个兄长,三个姐姐,加上长嫂,全家共计十二口人,耕读传家,颇为兴旺。
四、草堂春暖
友芝自幼聪慧,三岁能识字。其课读的草堂在住宅后院,环境优美。有时父亲赴独山书院讲学时,家中便由三哥方芝代为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