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01-20 18:25:05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
七年级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学科为闭卷考试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手史料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发明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发明创造与人物搭配中,错误的是( )
A.仓颉——文字 B.黄帝——缫丝 C.伶伦——音律 D.隶首——算盘
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填的内容是( )
A.西周 B.商朝 C.东周 D.西晋
4.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春秋时期开始被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制农具
5.《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的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这种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可从下列哪部书中学习(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墨子》
6.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与“天府”有关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三峡大坝 C.大运河 D.灵渠
7.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8.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一局面,汉初统治者施行了什么政策( )
A.仁政 B.礼治 C.休养生息 D.依法治国
9.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0.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他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灵渠
11.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秦统一六国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立 D.漠北战役的胜利
12.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上述材料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残酷的刑罚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频繁的农民暴动
13.作为中国私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哪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1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B.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C.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D.战争的目的都不是争夺统治权
15.某位优秀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穿插成语典故,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很受学生欢迎。在讲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教师最可能用到( )
A.纸上谈兵、完璧归赵 B.卧薪尝胆、退避三舍
C.东施效颦、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6.这个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但数十年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它被称为( )
A.盘庚迁殷 B.成康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7.从“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的秦始皇到“屯田冶铁丝绸路,凿井盐营汉鼎魂”的汉武帝,充分展现了威武的秦汉雄风。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的交融
18.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开始于( )
A.A B.B C.C D.D
19.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20.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
21.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他的“壮心”没有实现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右面哪一幅图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23.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的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1.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2.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 3.南方的手工业如缫丝、织布、制瓷业等有显著发展。 4.建康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发展 D.手工业的发展
24.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我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
A.刘徽 B.祖冲之 C.锺繇 D.华佗
二、史林释义(本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26.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
材料四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权力高度,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请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
(2)材料二中图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该图示中第二等级身份是什么?
(3)历史证明,哪一家谁的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4)根据材料四上图,请概括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名称。皇帝之下三公中哪两位分管行政和军事?秦朝在地方设置什么政府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7.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 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史记》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在秦国都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三、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四、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谣役;五、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蒸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四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迦蓝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该人之所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得益于谁的改革?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法令中的哪条措施对贵族不利?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会对哪条措施表示欢迎?
(3)材料二这一事件对秦国发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结合所学,请举出“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的三点措施?
(5)通过材料四可知北魏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6)对比以上三次改革,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材料二
秦半两钱 衡器八斤铜权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交融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制度层面的“大一统”实现了从什么向什么的飞跃?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施行 令、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 时期。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军事 派 、霍去病北击匈奴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找出中华民族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什么过程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哪一民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
三、探究空间(本题共1题,共14分)
2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材料一
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统一文字
(1)图1中的文字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哪一时期的什么文字?
[思想之光]
材料二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二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
(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文史之萃]
信息卡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4)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科技之光]
材料三 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草纸,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5)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依据材料三,找出2点理由。
[科技与艺术]
(6)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一幅,写出作品的朝代、作者及作品的历史地位。
《齐民要术》书影 《兰字集序》(摹本 局部)
试卷第8页,共8页
1.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京人生活在70万—20万年以前,所以根据“距今20万年前”可知北京人遗址符合题意,故选C;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排除A;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生活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左右,排除BD。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相传在黄帝时期,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并不是黄帝缫丝,B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相传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相传在黄帝时期,隶首发明算盘,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由图中所示时间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东周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所以C 项符合题意;西周为前1046~前771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商朝为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西晋(266年 —316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质农具是春秋时期开始被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工具,D正确;打制石器时期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排除A;磨制石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排除B;青铜农具出现于西周时期,排除C。故选D。
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结合所学知识,指的是道家的思想,道家主张祸福相依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德经》是道家代表作,所以A符合题意;《论语》集中体现了儒家主张“仁治”,不满足题意,所以排除B;《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主张法治,所以排除C;《墨子》是墨家代表作,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所以排除D。
6.A
【详解】由题干中的“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建成之后,发挥着防洪灌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所以A项符合题意;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大运河开通于隋朝,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费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B项正确;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排除A项;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可知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选项B符合题意;丞相掌管行政,A排除;太尉掌管军事,C排除,郡守是地方官员,D排除。故选B。
10.C
【详解】依据材料“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可知是我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C符合题意;ABD项与“丝路”无关,排除。故选择C。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选项C符合题意;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A排除;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排除;漠北战役的胜利,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D排除。故选C。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可知,材料体现了繁重的徭役,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繁重的徭役,没有涉及刑罚,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繁重的徭役,没有涉及赋税,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繁重的徭役,没有涉及农民暴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孔子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有教无类就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体现“教育公平”,排除。故选择D。
1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B项正确;这两场战役都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A项;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排除C项;这两场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统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九百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法律,误期都得处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D项正确;“”纸上谈兵、完璧归赵”是战国时期的成语,排除A项;“卧薪尝胆、退避三舍”是春秋时期的成语,排除B项;东施效颦是春秋时期的成语,破釜沉舟与项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个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可知与西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C项正确;商朝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多次迁都,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与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成康之治,是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与题干信息“这个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没有联系,排除B项;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与题干信息“这个王朝刚建立时,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正是秦汉时期的社会特征。故选C;A是中国早期文明起源时期的阶段特征,B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D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BD。
18.D
【详解】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9.A
【详解】根据题干“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汉人穿着带有胡人特色的服装,少数民族贵族穿着汉族服装,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教传播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穿着无法体现古代商业繁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民族交融,不是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华佗制成“麻沸散”、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叫“五禽戏”,B符合题意;AC项都是我国古代名医,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司马迁是史学家,D排除。故选择B。
21.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结果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他的“壮心”没有实现的关键性战役是赤壁之战,所以C项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位置在北方,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位置在西南。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因此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的选项D,D项正确;其余三项位置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而题干表格的内容正是江南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的表现,其中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B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与隋唐时期有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只是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CD项。故选B项。
2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下,所以符合题意的为①②④,故选D.
25.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是祖冲之。南朝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B项符合题意;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A项不合题意;锺繇是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家,独创楷书书法。C项不合题意;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发明的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6.(1)①世袭制;②启。
(2)时期及制度:西周;分封制。身份:诸侯。
(3)百家和人物:法家;韩非。
(4)名称: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丞相;太尉。机构:郡、县。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启继承禹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所以①答案为世袭制;②答案为启。
(2)时期及制度: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图片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社会层级,所以材料二中图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身份: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在分封制下,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所以该图示中第二等级身份是诸侯。
(3)百家和人物:根据材料三“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和所学可知,在诸子百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秦王嬴政运用法家的思想,最终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4)名称:根据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中的“皇帝”“三公”“九卿”等信息和所学可知,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中央集权制度。三公:根据所学可知,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机构,分别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负责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所以三公中丞相、太尉分管行政和军事。机构:根据所学可知,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所以秦朝在地方设置的政府机构是郡、县。意义:根据课本知识可知,这一机构的设置,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7.(1)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人物:管仲。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谣役。
(3)意义:使秦国国力增强(或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任意三点即可)
(5)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6)结论: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任意一点思即可)
【详解】(1)第一个霸主:根据材料一“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人物:根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采纳管仲的建设,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事件:根据材料二“公元前356年”“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三、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四、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谣役;五、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公元前356年开始的商鞅变法。措施:根据材料二“二、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和所学可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条措施规定旧贵族不能再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对贵族不利。措施:根据材料二“四、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谣役”和所学可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所以农民会对这条措施表示欢迎。
(3)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根据材料三“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等。
(5)作用:根据课本知识直接概括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6)结论:对比以上三次改革,通过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
28.(1)制度层面: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飞跃。
(2)类型:实物史料。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 推恩 鼎盛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卫青
(4)现实意义: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思想统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
(5)过程:民族融合。民族:汉族。
【详解】(1)制度层面:根据材料一“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的飞跃”可知,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制度层面的“大一统”实现了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飞跃。
(2)类型:根据所学史料的分类知识可知,秦半两钱、衡器八斤铜权是真实存在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措施: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以秦国的作为标准。所以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两项措施分别是: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推恩”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解决了王国的问题;所以①答案为推恩;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所以②答案为鼎盛;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设,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所以③答案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所以④答案为卫青。
(4)现实意义: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巩固大一统的情况,综上所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首先延续了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模式,对于今天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过程:根据材料四“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交融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可知,中华民族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交融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民族:根据材料四“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可知,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
29.(1)商周时期;小篆
(2)创办私学;百家争鸣
(3) 汉武帝(刘彻)
(4)司马迁;《史记》
(5)赞成观点。与纸相比,人们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存在笨重不变、昂贵、不易保持等不足,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蔡侯纸具有原料易找、质量好等优点,大大改善文化传播的条件;造纸术从中国辗转流转世界各地,这是蔡伦为代表的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6)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详解】(1)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一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成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商周时期的历史。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小篆。
(2)途径:根据材料二“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可知,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从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创办私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众多,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相互借鉴,都在极力宣传自己的主张见解,涌现出很多对后世有深刻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后世将这一文化现象统称为“百家争鸣”。故“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
(3)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4)人物:根据信息卡材料可知,《史记》的作者,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大约3000年的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信息卡和所学可知,信息卡1的“他”指的是司马迁,信息卡1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史记》。
(5)赞同:我赞成观点。“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根据材料可知,蔡侯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6)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