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4-06-07 18:32:02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沈阳市第43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下)七年级
阶段限时作业反馈历史试卷
时间:46分钟 减分:7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分。
1.隋朝末年,有位杭州商人欲通过大运河把杭州龙井茶运到北京,其经过的正确路线是( )
A.水济渠-通济渠-邗 沟-江南河
B.江南河-邗 沟-通济渠-永济渠
C.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D.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2.导致如表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A.官员选拔制度的改良 B.文化教育事业繁荣昌盛
C.边疆形势的日益紧张 D.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闾闽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旅
4.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到唐朝旅游,你可能( )
①看到女子外出骑马 ②可吃到越南传来的占城稻
③看到筒车在田间灌溉 ④欣赏到欧阳询的书法作品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6.宋代的州设置通判的员数,分情况制定:文臣为知州的州,一般设通判一员,不及万户的州不设通判;武臣为知州的州,无论大小一律设置通判一员或者两员。宋代通判设置的方式体现了( )
A.藩镇割据 B.武将专权 C.重文轻武 D.分化相权
7.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政权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8.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王安石变法的这一措施( )
A.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 B.解决了土地兼并现象
C.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9.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两宋时期科学技术的发达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友好
C.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10.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这说明契丹人( )
A.非常喜欢喝乳茶 B.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
C.畜牧业发展落后 D.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11.如图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2.南宋被元朝灭亡后,仍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大臣是( )
①陆秀夫 ②岳飞 ③苏轼 ④文天祥
A. ①④ B.②④ C.②③ D. ①③
13.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促进了统一大业的完成。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B.推行汉法
C.改国号为元 D.统一全国
14.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下列诗欧属于描写宋代百姓欢度元旦(今春节)场景的是( )
A.棕包分两餐,艾束著危冠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5.“南海1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1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瓦子 B.市舶司 C.早市 D.勾栏
16.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部著名史书,作者称其写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净恶,取是舍非”,此后历代帝王以此书为“历史教科书”.该书是( )
A.《史记》 B.《贞观政要》 C.《资治通鉴》 D.《窦娥冤》
17.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中国文学逐渐从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扩大 C.科举制度的推动 D.手工业的进步
18.《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
B.很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C.与众多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
D.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到元朝经商
19.明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犹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20.《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且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 B.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C.践行天朝上国理念下西洋 D.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21.朱权评价一部明朝科技著作时道:百世谁能并立功,千秋万代一李时。泉下有人安药草,月明还照草玄鸟。”该著作是( )
A.《唐本草》B.《黄帝内经》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2.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结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B.11世纪前期,党项族建立西夏
C.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编写了《天工开物》
D.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23.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4.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好国家统一历来是各朝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史事体现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2分)
材料二 元朝、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们统治时期,都设置了机构,加强了对边暖的管理。
(2)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表的内容(3分)
元朝 清朝
东南 设置①_______,负责管辖 澎湖和琉球。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北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置②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 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南 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设置③_______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材料三
(3)根据以上图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4)以上问题的探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1分)
25.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制度篇】
材料一 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1)图一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请结合所学,客观评价该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所产生的影响?(3分)
(2)图二反映元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1分)
[经济篇】
材料二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图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请写出这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2分)
【科技篇】
材料三“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敲,寻我其中蓝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发明 出现、发展 影响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候纸。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①_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___ 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末年时期制成,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后又传到欧洲。 ③_____
火药 唐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亭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开始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方式
(5)上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请你将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并概括他们的共同影响。(1分)
26.论述题(6分)
都江堰 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 鱼嘴作为分水之用,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大运河 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
文成公主入藏 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澶渊之盟 宋辽议和,双方于边境设置椎场,开展互市贸易。
黄果起义 唐后期政治腐朽,人民徭役沉重,生活图苦,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明长城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构迪雄伟、坚固,并拥有完善的设施、科学的防御功能。
北京城 北京城根据我国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的期向。
阅读以上材料,任选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材料论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智慧和创造力”.(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第6页共6页
沈阳市第43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下)七年级
阶段限时作业反馈历史试卷 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B C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D B C B A B D
题号 21 22 23
答案 D A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4.(8分)
(1)战争、册封(2分)
(2)澎湖巡检司、伊犁将军、驻藏大臣(3分)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分)
25.(10分)
(1)科举制度(1分)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明朝开始的八股取士制度,禁锢思想,扼杀创造性。严重阻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2分)
(2)行省制度(1分)
(3)曲辕犁、秧马(2分)
(4)毕昇、指南针、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发展。(4分)
26.论述题(6分)
观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智慧和创造力。
选择史事:都江堰、明长城、北京城
论述: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了分洪、排沙、控流、灌溉和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明朝修筑了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建筑水平高超: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根据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朝向,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