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 复习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含答案)
2024-09-15 17:38:17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6)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16世纪中期以后,在西属拉丁美洲,矿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西班牙移民涌入,同时印第安人因疫病、殖民奴役而大量死亡。上述现象导致西属拉丁美洲( )
A.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B.种植园的发展空间增大
C.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D.逐渐退出黑人奴隶贸易
2.18世纪前,西班牙帝国曾长期对美洲殖民地实行特有的“纵向主义”行政管理,规定每个殖民地的省份直接与西班牙联系,禁止殖民地之间任何的横向交往。这导致了( )
A.价格革命的产生 B.西属拉丁美洲的分裂
C.重商主义的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18世纪中后期,一些生活在拉美地区的克列奥人自称为“美洲人”,他们设计了“四色旗”作为战斗的旗帜,象征着境内四大种族——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的大团结,还草拟了《致西班牙美洲自由居民的公开信》,敦促全体美洲人拿起武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这反映出( )
A.西葡在拉美的统治结束 B.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D.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4.被誉为“通向埃及世界的钥匙”的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文明遗产,由拿破仑军队1799年入侵埃及时发现。1801年,英国占领埃及,此碑被英王乔治三世夺取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至今仍为英国占有。该石碑的命运( )
A.呈现出古代文明的辉煌 B.得益于考古界的国际合作
C.反映了殖民主义的强权 D.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锋
5.1807年,西班牙被迫参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后,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24道枢密院令,规定“任何船舶不得进行从一港口至另一港口之贸易,如该两港口属于法国或其同盟国,或在彼等控制下……均应以捕拿,连同其货物均为合法捕获品。”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地区被拿破仑占领,连国王都成了阶下囚。材料中的状况( )
A.表明西方的殖民活动具有双重影响 B.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
C.促使拉美与欧洲经济交往体系建立 D.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6.1815年,玻利瓦尔在《牙买加来信》中写道:“新世界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语言、相同的宗教习惯。”他还曾指出:“在我的思想上,绝对没有把美洲英语国家和西班牙语国家混同起来……只要我们还没有把美洲各国政府的力量集中起来,我们就将陷入可怕的纠纷之中。”为此,他主张( )
A.暂时与殖民者达成妥协 B.建立拉美联合共同体
C.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 D.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
7.图为查尔斯·巴索罗缪于1898年发表在《明尼阿波利斯日报》的漫画,表现了三个看起来快乐但模式化的新美国人形象,跳舞的土著居民的裙子上写着“夏威夷”“菲律宾”。该漫画反映了( )
A.“西进运动”的罪恶 B.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
C.美国南方的废奴运动 D.跨大洋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8.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资本大量投资建设印度铁路。到1914年在印度修建铁路总长度高达35285英里。英国通过铁路将其制造的商品销售到印度内陆,回程时从内陆运回诸如煤和棉花等原材料。这( )
A.密切了英属殖民地间的联系 B.推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C.扩大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版图 D.构建了英印正常贸易通道
9.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
A.印支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阻碍 B.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C.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D.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10.1904年,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白菜与国王》中,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下的中美洲国家称为“香蕉共和国”。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危地马拉》中写到“从美国来的纵火犯,丢下了金元和炸弹;联合果品公司撒开绳索,树立起它的商标——死亡”。这反映出当时( )
A.拉美各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
C.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遭受的殖民灾难更加严重,促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主要相同因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或渗透加剧 B.民族民主思想深入发展
C.封建剥削和殖民压迫日益严重 D.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1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历史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玻利瓦尔领导了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
B.《1917年墨西哥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C.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
D.祖国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13.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说:“我们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比别人差,放弃过去的光荣传统,使我们领导的人民丧失精神力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很赞同这种观点,选译这类文章还加按语说,“以国学振民心,谋光复者无能出此定例”。这些做法表明( )
A.中印争取民族独立中相互支持和联合 B.中印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
C.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 D.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
14.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第一,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第二,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还没有实际革命行动,只是准备革命的时候;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还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备军的时候。这一评价意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B.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C.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密不可分 D.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
15.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革命前夕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各种社团和政党以惊人的速度在产生……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体现在( )。
A.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普遍胜利 B.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16.下表为伊朗立宪革命时期的主要政治势力的概况。这( )
派别 概况
宪法设计者萨德·道莱等开明官僚 因与民主党领导人塔基赞德发生矛盾,在议会与国王冲突中,逐渐站在国王一边
温和宗教人士 由于民主党人提出政教分离,使得他们向国王靠拢
民主派 社会民主党 在俄国成立,回国发展组织,反对在伊朗成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伊朗民主党 脱胎于社会民主党组织,主张建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A.体现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B.表明立宪革命的群众基础较弱
C.反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勾结 D.反映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
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18.【非洲:沉沦与振兴】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
欧洲列强瓜分前(1876年)
欧洲列强瓜分后(1914年)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刷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非洲进一步贫困化。
——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简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非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非洲引起了重大变化,战时生产激增以满足原料和食物需求,许多殖民地大力发展了基础设施以增强重要战争物资的采掘和运输。此外,数十万非洲军队不仅在非洲,而且在欧洲和亚洲服役和战斗,因而一代新人阅历了更加广大的世界,他们在战后回来时带来了与他们离开时大不相同的观点。每一场战争结束时,复员的军人无例外地都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非洲的情形正是如此。此外,曾经用来争取非洲人支持战争的反法西斯主义和亲民主主义的宣传,并未从非洲人心中消逝,既然值得为了民主到欧洲去战斗,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了民主在非洲战斗呢?非洲民族主义的一个新时代即将来到了。
——摘自凯文·希林顿(英)《非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殖民国家侵略非洲的进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非洲民族主义的一个新时代即将来到了”的原因及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苏丹能矿部各以50%股份合资建成的公司,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期间在考察该公司时指出,中苏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也促进苏丹建立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把本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作出了贡献。事实证明,中苏石油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移民涌入拉丁美洲,同时印第安人因疫病、殖民奴役而大量死亡,这导致西属拉丁美洲的劳动力减少,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西属拉丁美洲种植园主从非洲贩运大量黑人奴隶到美洲,这使得西属拉丁美洲种植园的发展空间增大,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导致西属拉丁美洲种植园的发展空间增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导致西属拉丁美洲种植园的发展空间增大,未体现“经济的独立性增强”,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导致西属拉丁美洲种植园的发展空间增大,未体现“逐渐退出黑人奴隶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对其殖民地拉美实行“纵向主义”行政管理,导致拉美各地很少联系,造成今天拉美的分裂,B项正确;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A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重商主义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的大团结,还草拟了《致西班牙美洲自由居民的公开信》,敦促全体美洲人拿起武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可以看出,拉美地区宣传民族团结,推翻殖民统治,体现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西葡在拉美的统治结束位于19时期2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拉美地区宣传民族独立,不能看出解放运动的发展,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由拿破仑军队1799年入侵埃及时发现,1801年,英国占领埃及,此碑被英王乔治三世夺取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至今仍为英国占有”可知,罗塞塔石碑的命运是殖民扩张的结果,反映了殖民主义的强权,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古代文明的辉煌,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考古界的国际合作,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东西方的文化交锋,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考查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7年,西班牙被迫参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后,因受到英国从海上的反控制、反封锁,使它与拉美殖民地之间的交通联系几乎中断。特别是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地区被拿破仑军队占领,西班牙内外交困、不能自拔,对殖民地的统治更加力不从心。这一有利时机,正好促使拉美殖民地人民的革命烈火普遍燃烧起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殖民活动的双重影响,故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故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玻利瓦尔强调了新世界有共同之处,但又指出不能将美洲英语国家和西班牙语国家混同,且认为需要把美洲各国政府力量集中起来,这体现了他主张建立拉美联合共同体,以团结力量共同对抗殖民者和解决内部问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暂时与殖民者达成妥协,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美洲国家之间的联合,而非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大增,加紧殖民扩张,因此选B;西进运动是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指代不一致,排除A;南方废奴运动是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北部兴起的要求彻底废除黑人奴隶制的群众运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选项;材料不涉及文明间的融合交流,排除D选项。
8.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在印度建设的铁路将制造的商品销售到印度,为英国工业革命寻找到了国外市场,同时回程从印度运回诸如煤和棉花等原材料可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原料,因此英国资本大量投资建设印度铁路推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B项正确;密切的是英国与其殖民地印度的联系,不是密切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英国资本大量投资建设印度铁路无法扩大海外殖民地版图,排除C项;“构建了英印正常贸易通道”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法国通过“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对印度支那进行殖民统治,但是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据材料可以判断,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殖民政策促使民族觉醒,没有描述阻碍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殖民国家与殖民地文化的冲突,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殖民政策促使民族觉醒,而非殖民统治方式多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联合果品公司、香蕉共和国、金元、炸弹、死亡等因素反映了美国通过资本输出等形式对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扶持傀儡政权,控制拉美国家。故答案D正确,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A、C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19世纪初拉美各国已经获得政治独立。门罗主义是美国反对欧洲列强介入拉美事务,企图独霸拉美的政策,和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主要相同因素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或渗透加剧,故A项正确;民族民主思想的深入发展主要表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故B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十分尖锐,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故D项错误。因此,答案为A项。
12.答案:B
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等的评价,由此判断B项符合题干要求;ACD三项均是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B
解析:本题主旨是提拉克和章太炎的言论,他们强调要保持与提升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为国家的民族独立提供精神力量,这表明他们认同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故选B项。
14.答案:D
解析:材料是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在说明其局限性时也强调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材料强调的是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说明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国际背景,不是其意义,排除。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亚洲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而同样在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阶段主要体现在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事实,20世纪初只有俄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出现于二战后,排除C项;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指俄国十月革命,材料还涉及亚洲觉醒,D项概括不够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伊朗立宪革命的政治势力至少有4个,而且民主派内部有分裂,属于统治阶层的官僚和宗教人士也有分歧,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这体现出伊朗立宪革命过程中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D项正确;这些都是民族主义势力,材料中看不出社会主义势力,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群众基础强弱情况,没有体现这些派别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帝国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 D项。
17.答案:(1)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市场;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反殖民派理由:共和政体巩固,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2)结果: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
影响: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8.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少许殖民区域,掠夺贩卖黑人。
工业革命提高了殖民者的生产力水平。欧洲人在沿非洲海岸线殖民的基础上,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
19世纪后期,列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殖民非洲的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
(2)问题: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
原因: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15世纪末一17世纪上半叶”可知,此时的西方殖民地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国家开启殖民历程,此时对于非洲的殖民主要为了控制交通要道,所以此时西方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一“图2欧洲列强瓜分前(1876年)”可知,此时的西方殖民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有向内地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76年前,由于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于是非洲的殖民点沿着河流开始向内地深入;根据材料一“欧洲列强瓜分后(1914年)”可知,非洲被帝国主义瓜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非洲各地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
(2)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二“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可知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二“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可知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从结合历史因素分析可知,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可知,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可知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19.答案:(1)进程:19世纪70年代前,西方殖民国家在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国家加快了侵略非洲的步伐,列强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
(2)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广大非洲人民与西方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战刺激了非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战后独立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战培育了非洲新生的政治力量;二战促进了非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二战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普遍衰弱。(任答三点)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解析:(1)进程: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非洲。据材料一仔细观察地图(时间、地域)得出西方殖民国家侵略非洲的进程为19世纪70年代前,西方殖民国家在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国家加快了侵略非洲的步伐,列强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
(2)原因: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非洲引起了重大变化,战时生产激增以满足原料和食物需求,许多殖民地大力发展了基础设施以增强重要战争物资的采掘和运输”可知,二战刺激了非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战后独立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此外,数十万非洲军队不仅在非洲,而且在欧洲和亚洲服役和战斗,因而一代新人阅历了更加广大的世界,他们在战后回来时带来了与他们离开时大不相同的观点。每一场战争结束时,复原的军人无例外地都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非洲的情形正是如此”可知,二战培育了非洲新生的政治力量;根据材料“·曾经用来争取非洲人支持战争的反法西斯主义和亲民主主义的宣传,并未从非洲人心消逝,既然值得为了民主到欧洲去战斗,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了民主在非洲战斗呢?非洲民族主义的一个新时代即将来到了”可知,二战促进了非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广大非洲人民与西方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战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普遍衰弱。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等等。
20.答案:(1)传统经济遭到破坏;近代工业受到阻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具有依附性。由于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非洲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
(2)冲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和包围;团结非洲人民,反对殖民势力;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亚非会议对中非关系的促进与推动。有利于非洲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解析:(1)根据“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可知非洲的传统经济遭到破坏,近代工业一片空白并受到阻碍,产业结构单一,对西方国家具有依附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非洲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经济命脉被西方国家控制。
(2)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主要是团结非洲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国的国家影响力,同时是为了冲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和包围。根据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一方面使中国得到了大量非洲国家的支持,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非洲政治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