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题二
2023-11-17 18:04:15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题二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
A.西亚和欧洲 B.日本 C.朝鲜 D.东南亚
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下列选项是电影《大秦帝国》中的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百姓正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买东西
B.秦始皇向各地颁发书写小篆字体的圣旨
C.王宫里的餐桌上摆放着葡萄等水果
D.秦始皇下令修建灵渠
3.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 在古代中国,面对辽阔的疆域,诸多朝代统治者都会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以巩固统治。如图中①②③填写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皇帝制度 ②推恩令 ③伊犁将军
B.①郡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伊犁将军
C.①皇帝制度 ②三省六部制 ③行省制度
D.①郡县制 ②推恩令 ③行省制度
5.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我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管辖,下列措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宣政院 ②设安西都护府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台湾府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二、判断题
7.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 )
9.使“分封制”变成“郡县制”的是商鞅。( )
三、填空题
10.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11.秦汉两朝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列表格
类别 秦朝措施 西汉措施 实质 意义
政治 ① 汉武帝颁布② 削弱地方权力 ③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
边疆 收河套,设县 设置⑤ 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 ⑥
12.公元前207年,项羽在 大败秦军主力。 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四、问答题
1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和秦朝什么行政制度?
⑵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其实施目的在哪里?有何积极意义?
⑶元朝时台湾有何别?
⑷元朝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重大机构是什么?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
时期 概 述 问 题 探 究 总 结
秦汉
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
隋唐
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2)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今天哪一地区的管辖?
元明
清时
期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3)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明朝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清朝何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哪些?
五、辨析题
15.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秦国蜀郡郡守管仲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改正:
(2)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五铢钱作为统一货币。
改正:
(3)184年,王莽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改正:
(4)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
改正:
16.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其管辖范围包括今西藏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判断:
改正:
六、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图文并论“天下苦秦久亦”。
(1)材料一中“秦王”是谁?他挥剑让诸侯尽西来的时间是哪年?
(2)材料二是他采取巩固统一在文字方面的措施。当时全国通用文字是什么?请你再列举一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图片和文字给我们展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说出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能从大秦王朝辉煌而又短暂的历史命运中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
(2)“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
(3)“秦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19.九年一班同学参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文化长廊主题展,并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
篇章 内容
文物篇
制度篇 郡县制 科举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科技篇
建筑篇 都江堰 长城 北京故宫 港珠澳大桥
人物篇
(1)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从“文物篇”中任选一个,描述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从其它篇章可以提炼出如下主题:“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主题,结合相关篇章内容提取史实(至少三个),围绕该主题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七、综合题
20.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1)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为稳固政治形势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3)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1.历史上有很多个“第一”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提示相对应的“第一”。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是 。
(2)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3)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是由德国人 设计制造的。
八、论述题
22.读表,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 来源
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永元)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 《后汉书·西域传》
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世纪,罗马,《致罗马》
把世界历史描述成一个世俗的世界 15世纪末16世纪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恩耐阿德》
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误将大洋洲和南极洲两片大陆绘为一体 16世纪后期,意大利,利玛窦,《坤與万国全图》
包括了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突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 19世纪束20世纪初,英国,《剑桥近代史》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1905年,中国,《最新地理教科书》
(1)《汉书·张骞传》为何称此举为“凿空”?《汉书·张骞传》和《后汉书·西域传》反映了汉朝对周边地区持怎样的态度?
(2)任选其他民族或地区的一部作品,依据其对世界的认知,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这些作品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23.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个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颇有建树,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十六斤铜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和《琅琊刻石.始皇颂诗》节选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文....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秦]李斯等《琅琊石刻.始皇颂诗》
材料二: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蔡伦简化了生产工序,并用便宜的原料代替了贵重的丝绸。他的成就使纸得到普及……如果没有这种廉价的纸张,印刷术未必能够广泛应用……据估计,当时欧洲生产一本羊皮纸的《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只羊的皮。如果这种状况永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除了少数最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而印刷术也许永远不会成功地与更古老的、在某些方面也更富有艺术性的手抄法进行竞争。
——摘编自德克·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九、材料判断题
24.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据《山海经》《左传》《吕氏春秋》等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
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遣副使访问了中亚、南亚等地国家。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一片繁荣。
——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写“未涉及”。
(1)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2)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没有任何往来。
(3)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
(4)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路线。
2.【答案】C
【解析】【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因而葡萄等水果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传过来的,不可能在秦朝出现。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通西域后的外来。
3.【答案】B
【解析】【分析】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即楚汉之争。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故本题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创立行省制度。D项正确;
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
西汉颁布推恩令,排除B项;
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推恩令、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5.【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的占城稻传入到中国是在宋朝, ⑤ 错误,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开辟,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代设立宣政院,唐朝设安西都护府,清代雍正设驻藏大臣,清代康熙设台湾府,故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朝代,再进行排序回答。
7.【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司马光编著的.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司马光的主要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8.【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公元前230年是秦朝开始逐步灭六国的开始,公元前221年秦灭掉六国,完成国家统一。
【点评】需要学生对时间的记忆。
9.【答案】(1)错误
【解析】【分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商鞅实行的变法是建立县制。
【点评】比较秦朝的郡县制和秦国商鞅变法的建立县制不同。
10.【答案】齐桓公;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情况。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山东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此后晋、楚等国相继称霸。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后来有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所以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点评】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11.【答案】废分封,立郡县;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和文化的统治;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解析】【分析】①依据所学,秦朝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是废分封,立郡县,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②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是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达到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和实质都是加强思想和文化的统治。⑤由表“加彁对西北地区管辖”依据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可知,④是西域都护。③秦朝废分封、立郡县,西汉汉武帝颁“推恩令”的共同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⑥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故答案为:①废分封,立郡县。②推恩令。④加强思想和文化的统治。⑤西域都护。③加强中央集权。⑥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点评】本题以秦汉两朝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为背景。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巨鹿之战;刘邦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点评】需要学生记忆秦朝灭亡的相关知识。
13.【答案】⑴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⑵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⑶琉球。
⑷宣政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史实。
(2)材料二反映 了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实施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行省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称台湾为琉球。
(4)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行政事务的重大机构是宣政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和郡县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治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郡县制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行政制度,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14.【答案】(1)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大运河 新疆
(3)回族 戚继光 1684年 驻藏大臣 钓鱼岛、赤尾屿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如下:
(1)根据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2)隋唐时期,为了沟通南北,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唐太宗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我国新疆地区的管辖。
(3)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清朝在1684年设立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钓鱼岛、赤尾屿。
(4)探究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华文明适中围绕着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这两个主题运转,历史上中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了国家和主权的完整,也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也共同促进了民族融合。
15.【答案】(1)错误“管仲”改为“李冰”
(2)错误“五铢钱”改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3)错误“王莽"改为“张角”
(4)正确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题干表述错误,“管仲”应改为“李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故题干表述错误,“五铢钱”应改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题干表述错误,“王莽"应改为“张角”。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管仲”改为“李冰”。
(2)错误“五铢钱”改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3)错误“王莽"改为“张角”。
(4) 正确 。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秦统一货币、黄巾起义、蔡伦改造造纸术。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辨别正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6.【答案】错误;西藏改为新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表述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丝绸之路的背景、概况、路线、意义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7.【答案】(1)蠃政;公元前221年。
(2)小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大泽乡起义(或者秦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
(4)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他采取巩固统一在文字方面的措施。秦始皇统一文字。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有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等。
(3)材料三中的图片和文字给我们展示的历史事件是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谈启发,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方面作答即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大泽乡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等知识。
18.【答案】(1)秦始皇。
(2)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混战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政治——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军事——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修灵渠。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秦始皇。
(2)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推广笔划更为简单的隶书.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部边境,维护国家统一,他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答案】(1)选择的文物:刻有文字的甲骨。描述: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选择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描述: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描述: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种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选择秦“半两”。描述: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是为秦“半两”。它的流通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例一:选择:“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选择的史实:郡县制、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述:郡县制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创的制度,在以后历朝历代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科举制的实行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不同时期都实行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制度,并进行创新,创新后得到不断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例二:选择:“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选择的史实:司南、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和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描述: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工具,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节约了印刷成本。袁隆平于1964年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在我国培育成功,袁隆平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进行了不懈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国家不断发展。
例三:“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选择都江堰、长城和北京故宫。描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防御体系,最初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建的,长城的修建有效抵御了外来入侵。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中国的建筑体现了古人的无穷智慧,我们为拥有这些古建筑而感到骄傲。
例四:“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选择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描述: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促进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明朝时期郑和7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促进了睦邻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不同时期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不断发展。
【解析】【分析】(1)文物:根据题意,从表格材料中“文物篇”,任选其一描述其所蕴含的信息即可。比如:
例一:
文物:刻有文字的甲骨。
描述: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例二:
文物: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描述: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例三:
文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描述: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种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例四:
文物:秦‘半两”。
描述: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是为秦“半两”。它的流通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本题为开放性选择题,根据题意,任选一个题干中所给出的主题进行论述,要求提取至少三个史实,加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条理清楚,符合逻辑,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例一:
主题: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
史实:郡县制、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述:郡县制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创的制度,在以后历朝历代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科举制的实行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不同时期都实行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制度,制度的创新,创新后得到不断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例二:
主题: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史实:司南、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和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描述: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工具,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节约了印刷成本。袁隆平于1964年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在我国培育成功,袁隆平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进行了不懈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国家不断发展。
例三:
主题: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
史实:都江堰、长城和北京故宫。
描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防御体系,最初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建的,长城的修建有效抵御了外来入侵。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中国的建筑体现了古人的无穷智慧,我们为拥有这些古建筑而感到骄傲。
例四:
主题: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
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
描述: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促进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明朝时期郑和7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促进了睦邻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不同时期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不断发展。
【点评】本题为材料综合性分析运用试题,主要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答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需要考生掌握北京人制作的石器、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秦“半两”钱的史实;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及其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及其影响;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史实及其影响,学会史论结合阐述历史现象的方法。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0.【答案】(1)化石(考古资料)。
(2)分封制。
(3)西域都护。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考古资料)。在远古居民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远古居民的劳动和生活。
(2)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故答案为:(1)化石(考古资料)。(2)分封制。(3)西域都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化石的历史价值及学生对分封制、西域都护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
21.【答案】(1)秦朝
(2)抗日战争
(3)卡尔 本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答案是秦朝。(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抗日战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是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的。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2)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3)本题主要考查卡尔 本茨。
22.【答案】(1)原因: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态度:积极了解探索,加强与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和交往。
(2)【示例1】作品:《恩耐阿德》
观点:人文主义成为西方主流思想。
论述: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但丁的诗作《神曲》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示例2】作品:《剑桥近代史》
观点:欧洲在近代历史中处于领先地位。
论述:西欧国家的新航路开辟伴随着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到来,英、法等西欧国家最终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跨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能力,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3)世界从分散隔绝走向相互联系;文明从独立发展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民族、各地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各地区文明发展程度不平衡。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因此被称之为“凿空”;依据材料信息, 《汉书·张骞传》和《后汉书·西域传》都显示的是汉朝对周边地区的探访,反映出汉朝 积极了解探索,加强与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和交往;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作品:《恩耐阿德》
观点:人文主义成为西方主流思想。
论述: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但丁的诗作《神曲》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或者是:
作品:《剑桥近代史》
观点:欧洲在近代历史中处于领先地位。
论述:西欧国家的新航路开辟伴随着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到来,英、法等西欧国家最终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跨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能力,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作品的出现,反映出 世界从分散隔绝走向相互联系;文明从独立发展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民族、各地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各地区文明发展程度不平衡;
故答案为:(1) 原因: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态度:积极了解探索,加强与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和交往。
(2) 【示例1】作品:《恩耐阿德》
观点:人文主义成为西方主流思想。
论述: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但丁的诗作《神曲》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示例2】作品:《剑桥近代史》
观点:欧洲在近代历史中处于领先地位。
论述:西欧国家的新航路开辟伴随着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到来,英、法等西欧国家最终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跨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能力,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3) 世界从分散隔绝走向相互联系;文明从独立发展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民族、各地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各地区文明发展程度不平衡。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里要注意凿空的含义;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材料含义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按照自己掌握的程度,任意选取一部作品回答,注意按照要求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做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
23.【答案】(1)(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统一度量衡。
(2)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既具有运输功能又可以灌溉农田。
(3)观点: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论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推动了纸的普及,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同时也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欧洲人的文化素质。可见,中国的创造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根据材料“器械一量”得出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示意图”得出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既具有运输功能又可以灌溉农田。
(3)观点:根据材料“德克·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的表述”得出观点: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论述:根据材料“他的成就使纸得到普及……如果没有这种廉价的纸张,印刷术未必能够广泛应用”得出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推动了纸的普及,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同时也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根据材料“如果这种状况永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除了少数最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而印刷术也许永远不会成功地与更古老的、在某些方面也更富有艺术性的手抄法进行竞争”得出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欧洲人的文化素质。可见,中国的创造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加强统治措施的理解。
(2)本题考查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往往要抓住图片的有效信息点,如标题,标注等。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难度困难,论述题的作答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论据一定要围绕观点详细展开。
24.【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未涉及
(5)正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中“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可见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故说法正确。
(2)依据材料中“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已经存在往来。故说法错误。
(3)依据材料中“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可知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故说法正确。
(4)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符合史实,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说法未涉及。
(5)依据材料中“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可知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故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了张骞的历史贡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它们是答题的关键。
学考宝 www.xuekaobao.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