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
2024-10-21 18:11:31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i匹)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7.对诗歌品悟有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诗将象征主义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完美结合,凄清宛转,朦胧恍惚。
B.整首诗体现出多愁善感的气质,充满了失望和迷惘的情绪,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含蓄的揭示出了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冯手法,营造出回环往复的旋律感和宛转悦耳的音乐性。
18.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渴望见到情人但又不得见、心情复杂、失望而孤寂的主人公形象。
B.“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在高楼之上,离愁与相思的情愫暗寓其中。
C.蕉心未展的芭蕉,团结的丁香花,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此处仅为景物实写。
D.这首诗寓情于景,抒情色彩浓厚,情景跃然纸上,读来令人缠绵回肠,回味无穷。
答案和解析
17.B
18.C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品悟有误的一项”这道题目综合考查诗歌内容、技巧、情感。B项中“肝肠寸断”言之过重,本首诗总体而言是“哀而不伤”。诗歌中“丁香般的惆怅”“ 丁香一样的忧愁”可以看出。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18.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综合考查诗歌内容、技巧、情感。C项中“此处仅为景物实写”表述错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此句既是写实,也是虚写, "春风"反衬了"愁"。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