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浪淘沙•中秋雨萧汉杰【注】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
2024-05-04 08:40:2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浪淘沙•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13.“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4.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
13.(1)“情”具体指的是“愁”。(2分)(2)产生“愁”的原因是:①中秋夜雨,无月可赏;②贫穷无助,漂泊在外;③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无人诉说;④国家灭亡,内心伤感。(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14.参考答案一:同意这种说法。(1)今年不可能无月看,月亮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境况而变化;有月或无月不因贫富而有别,所以这句诗违背了常理。(从为什么违背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2)这一句“无理之语”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飘零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失国失家,愁绪满怀,把握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情。(从更强烈地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说法。(1)“今年无月看”,因为今夜中秋有雨,确实无月可赏,符合自然常理。加上词人此时情绪低落,无心赏月,符合人之常情。(从为什么符合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2)这一句“贫得今年无月看”,深刻写出词人生活困窘、贫穷无助,飘零在外、孤独寂寞,失国失家、愁绪满怀,连自己的生活都把握不住,何来赏月之心绪?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句诗符合常理,让人更真切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境遇与忧愁。(从对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该题中首句“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已经点明作者情感是“愁”。理解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如“贫得今年无月看”与标题“中秋雨”可分析得出“中秋夜雨,无月可赏”。“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生活贫穷,漂泊在外,中秋又无月可赏,故而愁;“惟有桂香时入梦”,一个“惟”字点明无人理解的处境,故而生愁;从注释“南宋末遗民词人”可以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国家已亡,故而生愁。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本题中,只要结合诗句及注释即可分析出诗歌的情感以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核文中对诗句的理解。如该题中题干“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紧抓关键词“无理”“佳”,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观点。分别可从“符合常理”与 “表达情感”两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维指导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维指导。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本题中,应抓住“常理”所指的内容和“愈佳”所指的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