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4-03-09 18:33:31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 )
A.人口区域差异缩小 B.中部地区人口最多
C.西部地区人口稳定 D.东部地区增速最快
2.东北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可能会使得该地区( )
A.劳动力流失严重 B.自然环境恶化 C.社会治安变差 D.区内发展差异扩大
人口分布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空间过程,其发展演变受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下图分别为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2009—2014年东北地区年均人口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 B.人口密度差异东西方向大于南北
C.人口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D.人口密度高值区数量多、面积广
4.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条件 C.政策因素 D.历史因素
5.推测引起南部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国家政策驱动 B.传统产业发展 C.城市化的发展 D.产业布局集中
下图为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图(2020年以后为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时间段内,我国劳动人口( )
A.数量持续增加 B.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素质优势削弱 D.平均文化程度下降
7.下列关于我国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或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下降
B.人口流动量减少
C.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D.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读1981~2021年中国、日本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8.1991年后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B.社会负担加重 C.企业用工成本降低 D.男女比例失衡
9.为应对近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变化,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国外劳动人口迁入 B.推迟法定婚育年龄
C.提高就业人员福利待遇 D.适当放宽生育政策
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地区内部人口分布差异显著。以“祁吉线”(如下图所示)为界,其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为93:7。近四十年来,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人口增长缓慢,部分县(市)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占比持续微降;西北半壁大多数县(市)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占比持续微增。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祁吉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历史因素 C.国家政策 D.开放程度
11.“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占比持续微增,可能导致( )
A.西北半壁人地矛盾有所加剧 B.东南半壁的产业转向西北半壁
C.青藏高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 D.青藏高原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北部多,南部少 B.西北部多,东南部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北部多,西南部少
13.下图中大致反映出了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人口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此递变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据预测2024年越南将成为全球第15个人口破亿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下图为越南2019年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越南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
A.国际移民 B.经济水平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15.越南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
A.鼓励生育,扩大人口红利 B.迁移人口,均衡人口分布
C.吸引外资,增加就业岗位 D.开垦雨林,提升人均耕地
二、综合题
16.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1为“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0-14岁人口比例:
65岁以上人口比例:
(2)图1显示,杭州在1964年之前和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
1964年之前:
2000年之后:
(3)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图2),杭州在1964年之前人口发展属于 期,2000年之后人口发展属于 期。
17.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地形类型)。
(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两个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高或低) 地区、 纬度(中低或中高)地区和 地区(沿海或内陆)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双选)
A.恒河平原 B.西欧平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6)人口分布同时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影响,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人口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 。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2月27日,青藏高原北部某地发生里氏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说明青藏高原不易发生寒潮,地震频发的原因。
(2)从气候、地形分析地震发生后,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条件。
(3)简述该震区实施抗震救灾应采取的措施。
(4)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请说明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半岛上地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
(1)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2)堪察加半岛上火山众多,简述火山对人口分布的有利影响。
(3)简述堪察加半岛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东部地区人口比重提高的速度快于其他地区,而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一直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人口区域差异扩大,A错误;人口多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因而中部地区人口不是最多,B错误;全国总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增加,C错误;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人口增速最快,D正确。故选D。
2.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减小,说明其经济吸引力差,可能导致劳动力流失,A正确;其自然环境和社会治安不会变差,BC错误;人口比重下降,对区内的发展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条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2.9%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1%的西北部地区。
3.A 4.B 5.C
【解析】3.结合图示材料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呈南密北疏、中部高东西低分布态势,地区差异明显,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A正确,C错误;人口密度差异东西方向小于南北方向,B错误;人口密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人口密度高值区数量少、面积小,D错误。故选A。
4.由图可知,东北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宜人居,有利于发展经济,人口和城市比较密集,B正确;经济、政策、及历史因素是建立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根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
5.材料中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南部除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正增长外都为负增长,判定两市为区域中心,是城市化拉力最显著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遭遇巨大困难,传统产业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拉动人口的规模化改变,B错误;产业集中会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政府间不会鼓励产业集中到某些城市,D错误;同理,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一系列生态问题,也不是政策的驱动,A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6.B 7.C
【分析】6.由图中数据可知,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前期增长幅度较大,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数占劳动人口总数的比重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数的增长幅度,说明前期我国的劳动人口数增加;后期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数增长缓慢,但是占劳动人口总数的比重增长较快,说明我国劳动人口总数减少,A错误,B正确。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数量增多,使我国劳动人口素质优势加强,平均文化程度上升,CD错误,故选B。
7.我国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上升,开发资源的程度较大,使环境承载力上升,A错误。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与人口流动无关,人口流动主要是因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的,B错误。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增加,高端劳动力数量增多,有利于发展高端产业,C正确。我国的劳动力后期呈减少趋势,不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D错误,故选C。
【点睛】受经济发展、生育意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降低,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8.B 9.D
【解析】8.根据统计图可知,1991年后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总体呈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国的少年儿童与老年人口的占比加大,两类人口数量增加,会使社会负担加重,B正确;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变化,不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和男女比例,AD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减少,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成本升高,C错误。故选B。
9.据图可知,近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我国人口基数大,当前并未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鼓励国外劳动人口迁入会加重国内居民的就业压力,A错误;推迟法定婚育年龄不利于增加生育,不利于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趋势,B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变化与就业人员的福利待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C错误;适当放宽生育政策有助于稳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D正确。故选D。
【点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1、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化、人口生育率过低,无法维持自然的替换。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过高,人口增加过快、人口素质低等。
10.A 11.A
【解析】10.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青藏高原东南半壁海拔较低,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较好,所以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相对较多,西北半壁地势更高、气候更加干旱,自然条件不如东南半壁,所以影响“祁吉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A正确。“祁吉线”两侧的历史,国家政策以及开放程度的差异不大,所以历史因素,国家政策与开放程度不是影响“祁吉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11.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占比持续微增会导致西北半壁人口数量增加,引起西北半壁人地矛盾有所加剧,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承载力减少,A正确,C错误;由于“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占比是微增,所以增长幅度不大,对于青藏高原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影响较小,D错误;西北环境脆弱,不能承载大量的产业转入,B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居住条件好;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或高寒,耕地面积少,经济相对落后。
12.C 13.A
【解析】12.图中体现了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该线以西地区人口数量少、密度小,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据图可知,图中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且该线连接了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故为黑河—腾冲线,A正确;秦岭—淮河一线呈东西走向,同时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北方地区分界线,与题意的“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不符合,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的人口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占了全国94%以上的人口,而此线以西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人口十分稀少,只占全国人口的4%,所以黑河-腾冲一线成了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14.B 15.C
【解析】14.据图示信息可知在越南首都河内附近以及其南部大城市胡志明市人口密度分布最大,而这两个城市也是越南经济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所以推断影响越南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B正确;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际移民数量少,对越南的人口分布影响小,A错误;越南整体属于沿海国家,海陆位置相似,海陆位置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本题中没有关于越南地形地势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排除D。故选B。
15.越南人口众多,出生率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应控制人口增长,A错误;迁移人口并不可行,而且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是经济因素,只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人口分布就不可能均衡,B错误;越南人稠地狭,就业压力较大,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应吸引外资,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C正确;开垦雨林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人类的各种有目的的活动同样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
16.(1) 1953年至1964年递增;1964年至2010年递减 逐年增加
(2) 人口自然增长为主(或:出生率较高) 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
(3) Ⅱ Ⅳ
【分析】本题以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为材料,考查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杭州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同时期杭州人口增长模式,考查学生信息的解读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结合图1中的图例和相应折线随时间变化状况,运用数学方法,归纳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其中,0-14岁人口比例在1953年至1964年递增,1964年至2010年递减,在1964年达到最大值,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则单调递增,逐年增加。
(2)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0-14岁人口(少年儿童)比例越大,人口自然增长越快。1964年之前,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说明此阶段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200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说明机械增长较多,即人口迁入较多。
(3)0-14岁人口(少年儿童)比例越大,人口自然增长越快。1964年之前,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说明人口增长率高,处于世界人口发展模式的“高增长阶段”,这和图中的工业化初期,即Ⅱ期特征相符合,杭州1964年之前,也正处于工业化初期。2000年之后,200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慢,处于世界人口发展模式中后工业化时期(Ⅳ期)的“低增长阶段”,杭州自2000年之后,也正进入工业化时期。
17.(1)平原
(2)北极地区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
(3)南美
(4) 低 中低 沿海
(5)AB
(6) 大(稠密) 高(发达)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为材料,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所示,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在地形上属于平原。
(2)读图乙可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两个纬度带分别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北极地区人口比例最小的主要原因是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主,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南极地区口比例最小的主要原因是南极大陆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口比例小。
(3)如图丙所示,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
(4)从三张图信息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海拔200m以下的低平地区,纬度60°以下的中低纬度地区,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三个明显趋向。
(5)恒河平原和西欧平原地势低平气候优越,是世界人口稠密区,A、B对;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稀少,人口数量少,C、D错。故选AB。
(6)人口分布除自然因素影响外,作为社会现象还受到人文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影响人口分布方向。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发展条件更优越,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人口较为稠密。
18.(1)海拔高,冬季风影响不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发。
(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
(3)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与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加固山体,防止滑坡等次生灾害;及时救援等。
(4)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热量不足;多冻土,土壤发育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地震为材料,涉及寒潮、地震以及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少,不易发生寒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碰撞运动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2)图示震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根据等高线,灾区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多。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
(3)抗震救灾措施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如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自救意识;发展科技,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治理类措施主要是采取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防止滑坡等,利用先进技术及时救援等。
(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气温较低,高寒缺氧,不适宜人类活动;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地下冻土广育,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差;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不便于对外联系等。
【点睛】
19.(1)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半岛上多火山活动及地震,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外吸引力不强;资源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过于偏远。
(2)火山多,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火山土肥力较高,利于农业生产等。
(3)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最高的火山相对较远,受火山的影响较小;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等。
【分析】本题以勘察加半岛为区域载体,考查人口与环境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勘察加半岛的了解程度以及读取材料能力、识图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可从社会经济条件和除资源外的其他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展开分析。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该半岛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且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多发,生存条件恶劣;该半岛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故故勘察加半岛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
(2)注意设问强调有利影响,该半岛火山众多,说明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火山喷发提供大量火山灰,火山灰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沃的土壤,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吸引人口聚集。
(3)读图可知,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位于半岛的南端,纬度较低,加上西部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距离最高的火山接近5000多公里,相对较远,受火山影响较小;据材料“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勘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可知,是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