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2023-11-04 19:08:16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写作专题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我要捍卫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假如这个角落被剥夺,我会很快变得贫瘠。
也有人说,我要从自我的角落走出,梦朝向他者,世界才是最富饶的家园。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诗情画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无论是展现传统建筑特色的冰雪“中国门”和“中国窗”,还是“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无不彰显着唯美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的传统元素不仅限于开幕式:冬奥会制服的核心图案来自中国山水画,融合了京张赛区山陵、长城的形态;冬奥会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巧妙融合中国篆刻艺术;冬奥会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外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遣型,被称为“雪如意”……传统文化、在冬奥会最美绽放,以其独持的美感,感染整个世界。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热七月,盛夏流光,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
成都大运会会徽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大运会体育场酷似盖碗茶的造型蕴含着中国人的待客之道;除此之外,川剧脸谱样式的吉祥物“蓉宝”手办、“太空蓉宝”虚拟数字文创更是为地域特色插上了时尚和科技的翅膀。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风采与青春活力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大运中学学生观看了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直播,观看后班级将举行“大运会与中国故事”为主题的观后感分享交流,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要体现自己的认知与思考;立意明确,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我要捍卫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假如这个角落被剥夺,我会很快变得贫瘠。
也有人说,我要从自我的角落走出,梦朝向他者,世界才是最富饶的家园。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坚守自我,放眼世界
“我要捍卫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我要从自我的角落走出”,这两句话看似截然相反,实际上代表着安身立命的两个方面:筑牢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专属的自我特质,这是基础和前提;放眼世界,逐梦寰宇,搏击天下,这是发展和壮大。
世界上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万物各有禀赋,方是世界五彩缤纷的模样。自我的行为特点,自我的优良秉性,自我的精神家园,既是区别于他人的鲜明标志,又是自我生存的土壤,更是自我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坚守住这个根基,就是守住了自己的底气,就是守住了自己的根。
试想,如若异想天开,舍本逐末,结局会如何?寿陵少年学步邯郸,丧失自我,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终致爬行回国,这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因为舍弃了根本,就如一叶浮萍,根基不稳,何来前途光明?比尔 盖茨书写创业神话,开辟微软帝国,他的成功令人钦佩,但也让常人难以企及。所以几乎没有人去模仿这种成功,因为人们深知自己的土壤长不出这样的奇花异果。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却遇到了橘生淮北的窘境,直到针对本国现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才迎来了我们的春天。因为坚守了自我,就似一棵参天大树,根基牢固,定能遮天蔽日!
当然,筑牢自己的篱笆,并不代表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要在根基稳固的同时,放眼世界,努力伸出自己的每一片叶子,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享受雨露甘霖之润泽,收获鸟语花香之意境,方能自成一家,行稳致远,创造无限可能。
苏轼耀眼文坛,博学多才,不鄙末流,涉足词坛,模仿婉约,但不亦步亦趋,而是取其铿锵之意韵弃其儿女之情态,高唱大江东去,拨弄铜筝铁琶,自吐胸中块垒,开创豪放一派,从此让词与诗在文坛上并驾齐驱。而清政府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缩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没有交流融合,拒绝开放容纳,不肯搏击进取,终致营养不良,被动挨打。可见,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终究是温水煮青蛙,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斗志。只有真正走出去,方能放飞梦想,博出一片天地。
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生根发芽,再从自我的角落走出去,博采众长,二者兼而有之,方是安身立命之道。这样退可守,我还是我,根系发达;进可攻,我早已不是我,耸入云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话构成。第一段话指出,“我要捍卫一个属于自己角落”,并强调了失去它的后果。第二段话指出,“我要从自我的角落走出”,并强调了这样做的目的。
两段话在表层意思上是相反的,但合在一起恰恰反映了事物的两面性,二者对立统一,体现出了一种思辨性思维。“自己的角落”,运用了比喻手法,可以实指物质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虚指自己的事业范围、商业版图、行事风格、道德品质、胸怀格局、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家园等。如果这个“角落”被剥夺,自我便如一具空壳,没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容身之地、精神寄托和价值追求,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丧失自我,甚至被人奴役而不自知。但是,若固守这个“角落”,不变通,不走出去,不放眼看世界学习他人之长,不拼搏奋斗完善自我,那么这个“家园”就会日渐贫瘠,甚至沦丧,反之,则能在不断的学习和融合中,提升自我,充实那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并让这个“角落”无限延伸。只有既捍卫属于自己的角落,让自己有根基有底气,又走出这个角落,博采众长,实现梦想,才能成就一个智慧的自我。
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认可其中一句话,运用层进式结构谈自己的角落是什么,为什么要捍卫∕走出去,如何捍卫∕走出去。考生也可以将两句话融合在一起,用思辨的眼光,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捍卫这个角落的重要性和走出这个角落的必要性,或者如何捍卫这个角落,又如何走出这个角落。
立意:
1.捍卫自己的角落,让出发底气十足。
2.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3.坚守自我,放眼世界。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是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名句。成事不在早晚,只要持之以恒。不要自矜于“早成”,不能自弃于晚不达。早成而不努力,蹉跎岁月,最终“未必有成”,而年岁虽晚却锲而不舍,钻研进取,也“未必不达”。正所谓: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当代青年应有矢志不渝的勇毅与定力,在追逐中国梦的征途上赢取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熬得住万丈孤独,藏得住星辰大海。”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
“古来圣贤皆寂寞”。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自朝歌受挫之后,姜子牙便隐退渭水之畔,直至八十岁受聘于文王出山。在这段时间里,世人眼中的姜子牙垂垂老矣,就是一介无名老翁,且看起来不太聪明,要不,他怎会用直钩钓鱼呢?可是,在这期间,寂寞的姜子牙可没闲着,而是不停给自己“充电”,这才有了出山之后的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姜子牙告诉我们: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
“许我人间三百年,更兼风雪路八千。”努力到不遗余力,成功只是早晚问题。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从来很努力,丝毫不着急。东晋时,王献之一出生就活在父亲王羲之的书圣光环下,长大后难免急于在书坛打出自己的名声。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经很出色,但比起父亲来,还是远远不够。但心急的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诲后,不再急于求名,而是一心专研书法,最终被世人誉为书坛“亚圣”,留名千古。没有人能成为你永远的避风港,不遗余力,持续努力,才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导航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定力筑就成功。
有人说,人生最幸运,不过是大器晚成。但大器晚成的前提,是一个人持之以恒地刻苦努力,是对遗憾的释怀,以及对梦想的坚守。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入选备份乘组,却又多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即使这样,邓清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飞天梦想,反而一直25年如一日的努力着。如今已经圆梦九天的邓清明,正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证明: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梦想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的定力,决定他最终能走多远。定力不灭,心中的灯永远照亮前方黑暗的路。
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生活也是这样,或许我们天资愚笨,但一定要笨鸟先飞,用勤奋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名不必少,有梦则赢;“大器晚成”者,亦屡见不鲜。所以,人有小聪明,可喜可贺但不足为恃,千万别忘了勤奋和坚持;人迟钝笨拙也不可怕,更不必气馁,只要肯用功,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照样也能踏上成功的坦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材料引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的两句话。前两句话的意思是:早成熟的人不一定有成就,晚通达的人不一定不显达。这里体现了对于成名早晚的思辨性分析。后两句意思是不可因年纪小而懈怠轻慢,不可因为年纪大而自暴自弃。这里则体现了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与应对方式。早熟的人可能会在早期阶段表现出色,但他们的成功并不一定可持续或者能够持续到成年期;晚熟的人可能在早期阶段表现平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成功。这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地根据一个人的早期表现来下定论,也不要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过于武断。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节奏和路径,而这些路径不应该被简单地标签化或者过早地定义。
第二段材料写的是我国国产战斗机歼-20搭载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最终完成自主开发研制的事例。这个材料拓展了写作空间,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力量。
写作要求是写出从以上材料引发的联想与思考,启迪学生应结合自身与社会,谈成功的启示。对此,首先应对材料中成功早晚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论早晚,只要成功,都值得肯定。此后,则针对成功因素进一步展开分析,说明一个人真正衰老的标志,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丧失了对自我的要求。这世上最好的保养品,是你的自律和不将就。最后,则可结合自身与国家因素展开分析,表明态度:无论个人或国家,不应妄自菲薄,而是认清方向,矢志不渝,直至成功。
立意:
1.成事不在早晚,贵在持之以恒。
2.早成而不努力,最终“未必有成”。
3.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正确心态,才可以成就事业。
4.每个人或者集体都有自己的节奏,要认清自己,保持定力,才能成功。
四川省广安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屏蔽其实是屏蔽外界一切信息,材料对屏蔽力下了一个有倾向性的定义,专指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从这里就能探知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中提到现代社会许多人过于在意外界和他人的看法,从而干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这个题目的现实意义很强,意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该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同时也提示我们要培养屏蔽力,排除周遭负面信息、无效信息,过滤掉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向内发力,掌握人生之舵。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屏蔽力的内涵、培养屏蔽力的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屏蔽力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培养屏蔽力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使论证更全面。在论述“如何培养屏蔽力”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我们要学会说“不”,拒绝无用的信息和外界的诱惑,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涵养精神力量,丰富精神世界,强大内心,坚守自我等。
立意:
1.培养屏蔽力,开启深邃人生。
2.独立思考,掌握人生之舵。
3.屏蔽无用信息,轻装前行方能致远。
4.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屏蔽力”。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诗情画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无论是展现传统建筑特色的冰雪“中国门”和“中国窗”,还是“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无不彰显着唯美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的传统元素不仅限于开幕式:冬奥会制服的核心图案来自中国山水画,融合了京张赛区山陵、长城的形态;冬奥会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巧妙融合中国篆刻艺术;冬奥会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外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遣型,被称为“雪如意”……传统文化、在冬奥会最美绽放,以其独持的美感,感染整个世界。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例文:
冬奥“中国风”,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京冬奥会上,处处都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冬奥体育图标到冬奥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制服的精巧设计,无不折射出中华文化之美和浓郁的文化自信。
擦亮文化底色,“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奥运会,既是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也是全方位展示举办国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此次北京冬奥会正是向世界再一次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契机。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奥运火炬的纸卷轴设计和祥云图案,再到此次冬奥会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不断擦亮文化底色,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使“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让中华文化释放出源远流长的璀璨光芒。
彰显文化自信,“最炫中国风”成为冬奥最靓丽风景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此次冬奥会,不论是奖牌、图标、场馆“雪如意”“冰丝带”的设计和名称,还是冬奥火炬、中国运动员队服……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鲜明的文化元素和符号,“最炫中国风”成为了冬奥最靓丽的风景线。以冬奥会开幕式来看,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大如席片的燕山之雪,极好的把中国文化最闪亮的元素和奥林匹克体育赛事完美融合在一起。由此,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更彰显着中国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文化自信。
赓续文化传承,在守正创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繁荣。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守正创新。从历史来看,中华文化的绵延繁荣,既是自身文化的哺育成长和赓续发展,也离不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我们要以冬奥会为契机,既要讲好中国人“我的故事”,又要讲好中国人和世界各国“我们的故事”,同时更要讲好“一起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奔向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只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繁荣、新高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自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置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我们以冬奥为媒,以文化为桥,“秀”出冬奥“中国风”,讲好中国新故事,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热七月,盛夏流光,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
成都大运会会徽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大运会体育场酷似盖碗茶的造型蕴含着中国人的待客之道;除此之外,川剧脸谱样式的吉祥物“蓉宝”手办、“太空蓉宝”虚拟数字文创更是为地域特色插上了时尚和科技的翅膀。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风采与青春活力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大运中学学生观看了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直播,观看后班级将举行“大运会与中国故事”为主题的观后感分享交流,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要体现自己的认知与思考;立意明确,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自然分为三层:第一层,按照新闻倒金字塔原则,简洁交代主要事件——第31届夏季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开幕;第二层,为材料核心部分,采用铺陈手法,从大运会会徽设计,到体育场的巧思,再到吉祥物的创意,展现出了成都大运会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创新元素;第三层以“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风采与青春活力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为小结,直接揭示成都大运会的人文意蕴。这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重心落在后面,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至此,立意已然显现,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古老中国与日新中国”的二元思辨。
审读材料之后,还需注意材料之后的提示语和驱动写作的具体任务。“大运会与中国故事”的分享主题,提示考生写作时必须缘事而发,从成都大运会入手,讲述中国故事。何为中国故事?根据材料循循善诱的暗示,不难理解,即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与当下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之间的碰撞。最后,写作时要注意题干中“写一篇发言稿”的要求,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除开篇的称呼语和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语言要求,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热忱与理性。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结合材料,从大运会切入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如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讲好中国故事。然后论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辩证关系,指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接着进一步指出我们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以传统文化为根,汲取营养;我们要充分借鉴现代科技,以科技为翼,为传统增辉。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让科技为传统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魅力。
立意:
1.传统与现代结合,汇聚发展力量。
2.讲好中国故事,续航时代发展。
3.守传统文化之根脉,书时代创新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