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期中复习(含答案)
2023-11-05 22:14:49 学考宝 作者:佚名
Word文档版
学考宝(xuekaobao.com)友情提示:html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根据文末提示下载并进行二次校对Word文档。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期中复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有关“冰”的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冰雪融化 C.可燃冰燃烧 D.冰水混合
2、实验室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
3、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
4、“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选择公交出行 B.自带布袋购物
C.垃圾分类处理 D.多用一次性餐具
6、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蜡烛硬度低,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滴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
7、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8、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9、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
B.物质是可被认知的
C.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D.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10、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纯净的氧气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质量约占21%
C.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及杂质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12、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13、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举世瞩目的,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
14、下列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
C.有能量变化 D.发光、放热
15、如图中,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和存放酒精灯的方法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6、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蒸发皿
二、填空题
17、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
利:(1)_____ ;
(2)_____ 。
弊:(1)_____ ;
(2)_____ 。
18、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19、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__夹取。
(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扑盖。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
20、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
21、下表是某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 g/cm3 660.4 ℃ 良好 良好 良好
(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请你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该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阐述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2、氨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氨水,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由题目所给信息,你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各举一例)
三、阅读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四、科学探究题。
2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的结论。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则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两点)
(2)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造成的实验缺陷有
①测定结果不准确
②______
【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验改进)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4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60mL装量气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整个实验过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一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原因是______现象二是,当注射其中的水还剩余______毫升时停止流下。
【实验反思】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应大于等于______毫升,否则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期中复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有关“冰”的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冰雪融化 C.可燃冰燃烧 D.冰水混合
【答案】C
2、实验室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
【答案】B
3、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
【答案】B
4、“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答案】C
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选择公交出行 B.自带布袋购物
C.垃圾分类处理 D.多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D
6、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蜡烛硬度低,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滴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
【答案】D
7、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答案】B
8、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C.装置内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答案】B
9、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
B.物质是可被认知的
C.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D.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答案】D
10、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纯净的氧气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质量约占21%
C.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及杂质
【答案】D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答案】D
12、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13、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举世瞩目的,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
【答案】A
14、下列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
C.有能量变化 D.发光、放热
【答案】A
15、如图中,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和存放酒精灯的方法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16、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蒸发皿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
利:(1)_____ ;
(2)_____ 。
弊:(1)_____ ;
(2)_____ 。
【答案】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18、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答案】物理性质 , 化学变化 , 物理性质 , 物理变化 ,
物理性质 , 化学变化
19、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__夹取。
(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扑盖。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
【答案】(1)药匙;镊子 (2)湿抹布 (3)外
20、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
【答案】(1) 密度比铝小
(2) 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21、下表是某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 g/cm3 660.4 ℃ 良好 良好 良好
(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请你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该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阐述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导线该金属是否能与氧气反应取一段该金属,打磨光亮,再用酒精灯灼烧,看有无变化;若金属表面有变化,说明该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否则不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氨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氨水,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由题目所给信息,你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各举一例)
【答案】无色或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密度比空气小或极易溶于水;
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三、阅读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ADE
四、科学探究题。
2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的结论。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则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两点)
(2)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造成的实验缺陷有
①测定结果不准确
②______
【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验改进)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4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60mL装量气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整个实验过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一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原因是______现象二是,当注射其中的水还剩余______毫升时停止流下。
【实验反思】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应大于等于______毫升,否则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答案】五分之一() 红磷量不足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污染环境 先膨胀后变瘪
白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减小 12 48